瞿家灣一日游
(隨筆)
文/石清華
按約定早晨七點四十分鐘,從紅二方面軍成立地南平上車去洪湖瞿家灣,逛商場、觀風景、看紅色革命根據地。
旅遊大巴一到,等候在超市門前肩背手提的爺爺奶奶們蜂擁而上。尤其是那些強悍的奶奶們,個個不弱,儘管都七十歲左右了,仍然使出了吃奶的力氣拚命往前擠、努力往車裡爬。無非是想搶一個靠前一點的所謂好座位。我年輕一點,就玩龍尾唄,可上車之後已沒有了座位。導遊一查,比預定的多出了兩人。但凡做生意者,自然是客人越多越好。但導遊卻說:「多一個人也不行,超載後車是不能上路的。請問哪兩位沒有報名?」全體沉默、沒人回應。無奈,導遊只得按圖索驥,結果兩人無名。導遊勸其下車,怎麼說也不肯下去,聲稱已經託人報名交錢了。有幾位好心的遊客相勸:「沒有你們的名字,就沒有買保險,明天還可以去的。」
「不,今天要去。」十分堅定。
「不下去,我給他們報名啦。」一個沉悶的聲音吼起,嚇得人們為之一顫。幾十雙目光齊刷刷地集中在暗紅色絨帽下的圓臉上。那張霸氣的臉有點像粗麻布做的窗簾,仍透出當年的幾分姿色。兩隻混濁的老眼凶光散射,刺得旁人膽寒、欲言又止,盡顯「河東獅吼」的神威。
「阿姨,您已經換人了呀。」
「是的,換的兩個人沒有來。」
「獅大姐,我們來啦,忘記告訴你了。」
「那我們下去唄。」
那兩個沒名字的人站起來要下去,獅大姐將他們按下去,兩手插在腰間:「不下去,已經來了,還下去什麼?導遊,你叫另外的人下去。」我辦的事,怎麼會沒辦好呢,老子當初可是振臂一呼而應者眾的角色,而今這麼點小事還辦不好,叫老姐多沒面子。
導遊掃視一下眾人,柔和地詢問:「有哪兩位叔叔阿姨願意下去呢?」沒有回應。
「我們還是下去吧。」兩位沒名字的人再次站起來,獅大姐又一次吼起:「不下去,看他們能把你們怎麼樣?」
「阿姨,不下去就走不成,請讓他們下去吧。」
車上的遊客們幾乎都吼起來了:「讓他們下去。」
獅大姐可能也知道眾怒難犯,只得悻悻地回到座位。也許早該明白:世界是大家的,不是我的。
八點開車,十一點鐘到瞿家灣老魚村午餐,二兩米飯幾片青菜葉,不挨餓就很不錯了。十一點半鐘到工業園區德博廚具城一邊看一邊聽推銷。招數都差不多,沒什麼新鮮貨,畢竟是個縣級市的小鎮,比桂林、廈門的推銷遜色得多。好在不聽也可看手機,權當休息吧。直到下午一點半才從購物處出來,兩點鐘到瞿家灣老街。
在老街遊逛了兩個來回,才有了個大致的了解。
瞿家灣鎮地處洪湖市西部,西接監利柳關,南倚百里洪湖,北枕洪排大河,東臨沙口新場,三橫兩縱的自然水系,將整個鎮域劃分為功能各異的不同小區,突出水鄉小鎮的特色風貌。
很早以前,瞿家灣是洪湖蘆葦河汊中一塊鮮為人知的荒洲。到明朝弘治年間(1488—1505),有個叫瞿文暹的漢子,為逃避官府的追殺,盪一葉扁舟闖入這裡,舉銃打下了第一隻野鴨,也成為這裡的第一個拓荒者。他看中了這裡的富饒,搭棚住了下來,靠打鳥捕魚換來的錢,蓋房娶妻、生子繁衍,逐漸興盛,並成為這一帶貨物交易的中心。青中帶白的條石,鋪滿四米多寬的街道,被往來的行人磨去了厚厚的一層皮,只留下一臉的滄桑。
瞿家灣老街有五百多年歷史,集古建築和革命舊址為一體。民居為徽派的飛檐翹角、雕樑畫棟,是國內少有且保存完整的明清建築群。
洪湖是塊紅色的土地。1931年3月至1934年10月,賀龍、周逸群、段德昌等老一輩革命家在此創建了洪湖革命根據地,並以瞿家灣為湘鄂西革命根據地首府,以老街為湘鄂西省黨政機關的辦公所在地。至今仍完好地保存著湘鄂西中央分局、湘鄂西省委會、湘鄂西省革命軍事委員會、湘鄂西省蘇維埃政府、湘鄂西省工農監察委員會、湘鄂西省《紅旗日報》社、湘鄂西省《工農日報》社、賀龍閱兵講話台、列寧學校等39處革命舊址,被稱為「沒有圍牆的博物館」,是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我想紅軍退去之後的血雨腥風,定然令這些黨政機關蕩然無存。人們所見的必然是修復、重建,那也是必須的。宣傳資料顯示:1927年9月10日,這裡爆發了戴家場秋收武裝起義,打響了鄂中地區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拉開了湘鄂西土地革命戰爭的序幕。此後,在周逸群、賀龍、萬濤、段德昌等為代表的黨組織領導下,經過艱苦卓絕的武裝鬥爭,創建了湘鄂西革命根據地。鼎盛時期,湘鄂西蘇區有正規紅軍兩萬多人,地方武裝五萬多人,轄湘鄂兩省五十八個縣(市),成為土地革命時期的重要根據地。
懷著崇敬的心情朝拜著這裡的每一片土地,詳觀這裡的每一處遺址,它們為中華民族的解放、獨立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這裡進行過鬥爭的眾多人物中,僅軍事卓越人物就有元帥賀龍,大將許光達,上將賀炳炎,中將黃新廷、楊秀山、王尚榮、成鈞、頓星雲、饒正錫、廖漢生,少將三十五人,真是英雄輩出啊。
腳步被釘在了《永遠的豐碑》展廳。在這個展廳里,來來去去不知幾個回合了,看著每一張相片,想著冤死的生命,心情特別沉重。整個展廳有四十一張相片,其中有二十五位是在1932年前後含冤而逝。段德昌(1904—1933):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號烈士,中國工農紅軍的傑出指揮員,共和國歷史上36位軍事家之一。湖南南縣人,黃埔軍校畢業。曾任公安縣委書記,領導該縣年關暴動,是彭德懷元帥的入黨介紹人。1931年4月任紅三軍第九師師長,指揮部隊連戰連捷,被稱為「常勝將軍」。在「肅反」運動中,1933年5月被夏曦殺害於巴東的金果坪。這位出生入死、戰無不勝、威震八方、敵人使出渾身解數也奈何不得的帥才,卻成了自己同志的刀下冤魂。有多少像這樣的冤魂在洪湖泣哭,在神州大地伸冤,在天地間長嘯呢?
拖著沉重的雙腿,緩緩挪開。但願來者鑒之,開創輝煌的未來。
(2020年12月27日)
【作者簡介】石清華(男),退休教師。出身卑微,有幸長成,但歲月蹉跎,一事無成,只好勤奮幹事,踏實做人。胸無大志,交遊平民,酸甜苦辣,離合悲歡,滲透於心。然盼其覺醒,努力上進。替己謀福利,為國盡忠誠。暢敘平民事,共享人間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