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不受年輕人「待見」了?

2024-01-12     中國商界雜誌

原標題:信用卡不受年輕人「待見」了?

「前幾年,為了省年費,我每年會用上幾次信用卡,但去年一次沒用,還花了600多元年費,真想註銷信用卡。」對於不常用信用卡的思思(化名)來說,為免年費強行消費的行為讓她感到有點「倦怠」。

思思的情況是很多年輕人的縮影。近日,有關年輕人不愛用信用卡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並引發廣泛討論。

作為銀行產品和服務中應用場景豐富、使用頻次較高、綜合收益豐厚的業務,信用卡一直是銀行零售金融的重要陣地,在激發消費意願、釋放消費潛力、推動消費升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作為傳統消費信貸工具,信用卡一度成為年輕人消費的主要形式。

如今,曾經的「香餑餑」,也「遇冷」了嗎?

一商戶為客戶刷卡消費。(圖片由CNSPHOTO提供)

1、年輕人「拋棄」信用卡?

「一年到頭一統計,光信用卡就消費了五六萬元。」決定還完款就註銷信用卡的小唐(化名)認為,使用信用卡雖然會得到一些吃喝玩樂等方面的消費優惠,但這種消費優惠往往會增加一些不必要的消費成本。

「不買立省100%!」小唐如此表示。

而對於不喜歡超前消費、熱衷存錢的淼淼(化名)來說,信用卡並非剛需。她認為,「未來有太多的不確定性,所以無論自己多有賺錢能力,都要量入為出,不寅吃卯糧,要養成儲蓄的習慣。」

淼淼說,「確實有一些年輕人熱衷花『明天』的錢,但更多的年輕人已懂得了賺錢不易,且行且珍惜。」

在酷愛消費的小柳(化名)看來,當下可選擇的消費信貸產品形式多樣,信用卡已並非必選項。

「對於像我這樣暫時沒有房貸、車貸等大額負債的人來說,不需要幾個信用卡來回倒著還錢。」小柳說:「應急有『花唄』,額度三四萬元完全夠用了,用著也方便,到了還款日可以自動還。在京東購物有『京東白條』,在抖音買東西有『抖音月付』,選擇有這麼多,早已不是非信用卡不可了。」

此外,也有一些持卡人反映信用卡使用體驗不佳。

「之前經常接到信用卡客服人員的電話,建議我辦理分期,可以減輕還款壓力。但他們沒有告訴我分期會產生手續費和利息,導致我辦理了分期之後,反而要還更多的錢。」北京市民君君(化名)表示。

成都市民小楊(化名)也頗感頭疼,他說:「我近兩年信用卡分期的手續費超過了1萬元。」

信用卡真的不受歡迎了?

數據顯示,當前信用卡發卡量持續低迷。央行發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截至2023年第二季度末,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在用發卡數量為7.86億張,相較2022年同期減少2100萬張。

2、信用卡「遇冷」背後

從「人手一張」到「避之不及」,一些年輕人對信用卡態度的轉變源於多重因素。

「網際網路金融科技崛起,包括『花唄』『借唄』『白條』等消費信貸產品層出不窮,這些產品往往門檻更低、操作更便捷,自然吸引了更多年輕人的目光。」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說,相比之下,信用卡申請流程較為繁瑣、額度調整不夠靈活等弊端逐漸顯現。

在朱克力看來,當下一些年輕人的消費觀念在發生變化,他們更注重理性消費,倡導「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的消費觀念逐漸淡化,信用卡的透支功能不再被一些年輕人所青睞。

此外,信用卡市場的一些亂象也是令部分年輕人「遠離」的重要原因。

「近年來,一些信用卡出現了年費、利息、滯留金等糾紛或問題。另外,信用卡推銷手段不當、合同條款模糊等問題,也『傷害』了消費者對信用卡的信任。」專欄作家、公共關係專家黃濤對記者表示。

金融素養不足也是一些年輕人不願使用信用卡的原因。

財經評論員張雪峰認為,金融管理方面的知識相對匱乏,一些年輕人對信用卡的使用了解不足。缺乏對金融市場的深入了解,也可能使他們在面對信用卡時缺乏信心,所以,他們更容易選擇相對熟悉和簡單的支付方式。

知名評論家、長江雲智庫專家解筱文進一步對記者表示,一些年輕人對信用卡的認知和使用存在疑慮和誤解。比如,認為使用信用卡會導致過度消費和債務問題,一些年輕人對信用卡的安全性和隱私保護存在擔憂,這些因素都可能影響他們對信用卡的接受度和使用意願。

據了解,部分銀行為爭奪市場份額而盲目發卡、過度授信,導致信用卡壞帳率居高不下,不僅損害了銀行的利益,也影響了整個信用卡市場的健康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強監管之手已為信用卡盲目擴張按下了「減速鍵」。

為規範信用卡業務經營行為,促進信用卡業務高質量發展,更好支持科學理性消費,2022年7月,原銀保監會、央行發布的《關於進一步促進信用卡業務規範健康發展的通知》明確,不得簡單地以發卡數量、客戶數量等作為考核指標、睡眠信用卡占比不得超過20%等多項要求,全面加強信用卡業務監管。

信用卡專家董崢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過去銀行辦理信用卡時,存在「重拉新,輕留存」的現象,由此產生了大量睡眠信用卡。有關部門對睡眠信用卡的監管,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信用卡數量的下降。這也提醒銀行在對待信用卡業務時,要從使用者的角度多加考慮,一個用戶可能存在持有多張信用卡的情況,而非只關注累計發卡量。

3、讓信用卡消費熱起來

雖遇冷,但並不意味著信用卡已被徹底拋棄。

「儘管年輕人對信用卡的熱情有所減退,但信用卡作為一種成熟的消費信貸工具,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例如,信用卡的支付安全性較高,可有效避免網絡詐騙等風險。同時,信用卡的積分兌換、優惠活動等福利也吸引了不少消費者。」朱克力表示。

亦有一些消費者為信用卡「正名」。

在已使用信用卡多年的陳晨(化名)看來,信用卡不只有透支消費的功能,也能理財。

「信用卡可以延時還款,今天花,下個月還。如果我這個月有大額支出,就先用信用卡支付,再用手裡的現金做理財,這樣還能有一筆理財收入。」陳晨表示。

陳晨還告訴記者,每家銀行信用卡的消費積分政策不同,但都讓她享受到了優惠。「使用信用卡可以獲得積分,積分能換禮品,也能在消費時當作現金使用,換的禮品也都是我能用得上的生活用品。」陳晨說。

「過日子難免遇到一些突發情況,四處奔走借錢並不容易,信用卡完全可以用來應急。」對於白領小吳(化名)來說,手握兩張額度較高的信用卡也給他帶來了安全感。

對於年輕人而言,如何讓信用卡消費熱起來呢?

「首先,銀行和金融機構可以通過降低信用卡利率、提供更靈活的還款方式等吸引年輕用戶;其次,加強金融教育,提高年輕人的金融素養,使他們更理性地對待信用卡;再次,信用卡還可以通過與新興支付方式的結合,提供更全面的金融服務,滿足年輕人多樣化的消費需求。」張雪峰表示。

朱克力也表示,作為銀行,首先,應轉變經營理念,從過去的「重發卡、輕管理」向「精耕細作」轉變,提高信用卡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其次,要加強與網際網路金融科技企業合作,借鑑其風險控制、用戶體驗等方面優勢,共同打造更便捷、更安全的消費信貸產品;再次,應加大對信用卡市場監管力度,嚴厲打擊惡意透支、套現等違法行為,維護市場公平秩序。

「總的來看,面對一些年輕人對信用卡的『冷淡』,銀行應正視問題、積極應對,通過創新產品、提升服務、加強監管等措施,重塑信用卡市場形象,重新贏得更多年輕人的心。」朱克力說。(記者 王彤旭)

來源:中國商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f453858ad62f3da559ce249ddb90f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