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慶前後,解放日報·上觀新聞「民聲直通車」平台收到了大量家長們的反映,稱上海多家教育培訓機構突然宣布「閉店」,留給家長們的是上鎖的門和措辭幾乎一模一樣的一紙「閉店公告」。而在公告中,這些機構都宣稱將閉店安置工作委託給了一家名為「轉課無憂」的第三方機構,由「轉課無憂」來對學員未銷的課時進行安置……
記者調查發現,申城此前的多家培訓機構在閉店時,也都出現了「轉課無憂」的身影。培訓機構前腳閉店,「轉課無憂」後腳跟進處理經營者的遺留糾紛,這與此前被曝光的「職業閉店人」的手法有些相似。「轉課無憂」究竟什麼來頭,是「職業閉店人」嗎?所謂的學員安置,又是否屬實?
一個周末3家培訓機構閉店
據記者了解,9月21日這個周末,申城有3家培訓機構同時宣稱閉店,分別是位於嘉定區的「琴音道合國際音樂學府」、在嘉定區和寶山區有著3個分校的「愛思寶貝早教中心」以及位於寶山區的「揚琴儒墨國學書院」。
10月9日,記者在寶山區松蘭路807號2樓的愛思寶貝早教中心楊行校區看到,一條掛滿錦旗的通道盡頭,是被環形鎖鎖上的校區玻璃門。門上貼有了物業9月26日的催繳函,函上顯示,培訓機構的運營方「上海予祥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從8月份起就已拖欠水電費。而在一側牆面上,張貼的是「愛思寶貝(楊行店)閉店公告」,落款日期為9月21日。公告中,培訓機構稱受各種因素影響,「艱難而無奈」地實施閉店。下方則話鋒一轉,稱由專人來操作閉店安置工作,專人名為「轉課無憂客服20號」,後方留有手機號、二維碼等聯繫方式。
圖為寶山區松蘭路807號2樓的愛思寶貝早教中心楊行校區。一條掛滿錦旗的通道盡頭,是被環形鎖鎖上的校區玻璃門。
一側牆面上,張貼的是「愛思寶貝(楊行店)閉店公告」,落款日期為9月21日。
幾公里外友誼路1588號2樓的「揚琴儒墨國學書院」情形如出一轍。這是個經營已逾10年的培訓機構,以琴棋書畫類培訓為主。為孩子報名培訓的家長們稱,這家機構此前有著良好的口碑。可如今,口碑被一份「閉店公告」擊碎。記者對比發現,不管是字體、排版,還是內容、措辭,揚琴儒墨和愛思寶貝張貼出的公告均如出一轍。僅有的不同是,為揚琴儒墨操作閉店的專人為「轉課無憂客服9號」,而下方落款日期要早一天,為9月20日。
友誼路1588號2樓的「揚琴儒墨國學書院」。
玻璃門上同樣貼著「閉店公告」。不管是字體、排版,還是內容、措辭,揚琴儒墨和愛思寶貝張貼出的公告均如出一轍。
一樣的不僅是「閉店公告」,家長們反映,幾家培訓機構的閉店手法也相同。閉店前,這些培訓機構大多正常經營,毫無關店徵兆。而在閉店當天,機構通常選擇凌晨或一早,突然在家長微信群內貼出上述閉店公告的電子版。愛思寶貝楊行校區的家長陸先生回憶,他是9月21日凌晨12時29分在家長微信群內看到閉店公告的,而前一天的9月20日下午,他的孩子還正常在愛思寶貝上完了一堂英語課。等到白天家長們聞訊趕往培訓機構現場,培訓機構的工作人員早已人去樓空,現場只有上述所謂的「轉課無憂」專員在現場接待。他們聲稱自己得到了全權的委託,催促家長們儘快登錄他們的平台,將培訓機構剩餘的課時折價為平台的積分,並操作轉課。
也不僅是這3家培訓機構,記者調查發現,從今年6月以來,上海不少培訓機構均遵循了同樣的閉店操作「腳本」,其中均有「轉課無憂」平台的身影,如悅動籃球、塗來塗去、超能星球、幽浮第九區籃球館等等。另據媒體報道,早在今年5月,北京「艾莎同學舞蹈方莊門店」在閉店時,就已由「轉課無憂」負責來操作閉店安置。
圖為教育培訓機構「悅動籃球」的閉店公告,落款日期為今年6月19日。
圖為教育培訓機構「塗來塗去」的閉店公告。
安置實際是為其他機構「引流」
流程式的閉店操作手法,閉店後出面接手消費糾紛,不少家長們在向上海12345市民服務熱線的投訴中分析,「轉課無憂」扮演的正是「職業閉店人」的角色。「轉課無憂」是「職業閉店人」嗎?首先要看是否真如公告中宣稱的那樣「確保每一個學員都能得到順利安置」,還是打著安置的幌子在幫助培訓機構的經營者降低向消費者理應承擔的責任。
在揚琴儒墨的門口,記者以一名學書法孩子的家長的身份撥通了「轉課無憂客服9號」的電話,詢問轉課事宜。對方解釋,所謂的「轉課」,即指記者登錄公眾號和小程序進行註冊認證後,可以獲取與揚琴儒墨剩餘課時價值相等的積分,這些積分可以在平台上使用購買其他機構上架的課程,從而完成轉課。電話中,對方還向記者重點推薦了附近的一家名為「育苗圍棋」的機構,聲稱符合記者的要求。
記者登錄「轉課無憂」的小程序,定位搜索後,果然找到了700餘米外寶林路上的「育苗圍棋」。以書法課為例,育苗圍棋在平台上上架了30個課時,每個課時需要用160個積分來兌換,看起來確實能夠解決不少揚琴儒墨的家長們的需求。
「育苗圍棋」在「轉課無憂」平台上上架了30個「書法」課時。其負責人直言不諱,之所以上架了比較多的課時,確實是希望能藉此「引流」。
然而,「轉課」的真相究竟是什麼?記者前往育苗圍棋進一步了解。中午時分,育苗圍棋尚未開門,透過玻璃門可以看見黑板上張貼了價格,育苗圍棋的課程價格實際需145元每課時。「轉課無憂」平台上的30個課時背後,費用誰來支付?記者轉而撥打了平台上育苗圍棋預留的負責人的電話詢問,據該負責人稱,是「轉課無憂」主動聯繫到他們,提出希望他們上架一些免費的課時,作為交換,「轉課無憂」可以為機構帶來轉課的客流。該負責人解釋,考慮到轉課學員可以插入現有的班級,並不會額外增加機構的運行成本,便答應了上架一定的課時。但考慮到老師的付出,育苗圍棋拿出的方案中,前10個課時只需要積分兌換,但後20個課時除積分外,還需要家長為每個課時額外支付30元,用於貼補老師。或許是為了吸引家長轉課,「轉課無憂」隨後提出30元每課時的費用由平台來補貼。育苗圍棋的負責人直言不諱,之所以上架了比較多的課時,確實是希望能藉此「引流」,希望家長們後續能在育苗圍棋繼續續課。
用一定的免費課時「引流」的說法,記者隨後在「轉課無憂」平台上的多家培訓機構處都得到了驗證。但事實上,像育苗圍棋這樣能拿出30個課時來「引流」的機構並不多。絕大多數機構拿出的免費課時非常少,或者採取的是積分加上「補費」的形式。愛思寶貝楊行校區閉店後,陸先生在「轉課無憂」平台認證獲取了8000積分。經過比選後,附近的「弈宸教育(楊行店)」和「彩虹園(萬業店)」在平台上提供的「托班」課程符合他的要求,但是,弈宸教育(楊行店)僅上架了20天的托班服務,其中後10天每天陸先生還需補費50元每天;而彩虹園(萬業店)雖可提供2個月的托班服務可以使用積分抵扣,但每個月除了消耗積分外,陸先生還需要支付990元。
圖為「弈宸教育(楊行店)」和「彩虹園(萬業店)」在「轉課無憂」平台上上架的「引流」課時。
「琴音道合」閉店後,市民郭女士在「轉課無憂」平台上了解了附近的6家各類培訓機構,發現他們上架的大多只是正常的體驗課程,即不需要積分前往機構也可以正常體驗。她認為,平台上的這些引流課程根本起不到「安置」的效果,實際上是在「轉移家長視線」。
圖為「琴音道合國際音樂學府」的閉店公告。
豈容有組織的閉店包裝成正經生意?
早在2019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就曾報道過10多家教育培訓機構的「套路跑」(詳情瀏覽報道《10餘家上海教育培訓機構相繼倒閉背後:首起「套路跑」式合同詐騙案被警方破獲》),這種套路正是如今「職業閉店人」操作的源頭。判斷「轉課無憂」是否為「職業閉店人」,還有一個特徵是,「轉課無憂」是否通過閉店操作獲取利益,這種利益或來自利用機構在閉店前操作一波低價團購促銷,或者來自家長預付資金的挪用。「轉課無憂」在幫這些機構閉店時,雙方達成了怎樣的交易?
記者分别致電「轉課無憂」的20號和9號客服,電話中,他們宣稱平台是「公益」性質。20號客服在電話中更信誓旦旦地稱,「轉課無憂」幫機構操作閉店安置不收取任何費用。果真如此嗎?記者輾轉拿到了一份合同,為揚琴儒墨的運營主體「上海蘭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與「轉課無憂」簽訂的「合作協議」。合同中,雙方約定對揚琴儒墨的學員進行安置,而這種安置顯然不是「公益」的。合同中約定了一筆「委託費」,為完成安置學員的剩餘課時金額的30%,包含了機構對接的安置款以及「轉課無憂」的佣金。據合同中測算,揚琴儒墨的剩餘課時費規模在80萬元,即委託費的預期金額在24萬元……
揚琴儒墨的運營主體「上海蘭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與「轉課無憂」簽訂的「合作協議」。合同中,雙方約定對揚琴儒墨的學員進行安置,並由揚琴儒墨支付一筆「委託費」。
而據記者了解,由於9月是開學季,上述幾家培訓機構在8月和9月初,大多都開展過一波團購促銷續費活動。如琴音道合的家長郭女士提供了多張微信群聊天記錄的截圖,顯示學校從7月起,就不斷推出形式各異的團購活動;揚琴儒墨的家長葉女士則稱,閉店一周多前,揚琴儒墨剛開展過一波「喜迎開學季」的團購活動,家長們支付238元,可以獲取12課時的大禮包,若續費則額外贈送4節。緊隨其後閉店所需的「委託費」從何而來,不難猜測。
事實上,比對「職業閉店人」的操作手法,「轉課無憂」不同的是,它並不幫原有機構進行法人變更,即閉店培訓機構的原法定代表人並不能通過閉店操作脫離法律上的責任。但除此之外,為經營不善的預付費模式經營者策劃閉店方案、實施閉店行為,藉助其他機構的「引流」課時來操作「轉課」進而轉移家長們的訴求等手法,都和「職業閉店人」的操作一樣。據愛思寶貝楊行校區的店長張老師稱,愛思寶貝的閉店後,老師們發現老闆的手機號都交由了「轉課無憂」的專員負責接聽,以方便原老闆徹底「失聯」。
業內人士認為,相比遊走於灰色地帶的「職業閉店人」,「轉課無憂」的操作顯然經過了精心的「包裝」,這種包裝將「職業閉店人」操作上可能存在的違法之處剔除,對風險進行切割,並用「委託安置」「轉課」等措辭對閉店操作進行美化。但「轉課無憂」其實質仍然是在開展有組織的閉店行為,是為經營者閉店脫身的「職業閉店人」。而這,也是「轉課無憂」的一名專員在朋友圈中公然宣稱「處理閉店安置351家、解決機構主負債超過3個億」的原因。
「轉課無憂」的一名專員在朋友圈中公然宣稱「處理閉店安置351家、解決機構主負債超過3個億」。
對於市場上出現的此類經過包裝美化的有組織閉店行為,進一步打擊「職業閉店人」,加強預付費式消費的行業監管、維護市場秩序已成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