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狠活,資本好快活

2023-04-23   娛樂九九

原標題:科技與狠活,資本好快活

1

科技與狠活的話題依舊火熱,甚至辛老師都開始去醬油廠直播做認證了。

我不得不感嘆,宇宙的終點,還是帶貨。

由於科技與狠活過於深入人心,很多朋友被搞出了PTSD,吃飯喝水前恨不得把所有配料都看一遍。

但很遺憾的是。

不論我們再怎麼反感科技與狠活,再怎麼搞小心翼翼。

我們都逃不過海克斯科技。

因為你不可能每道菜都自己做,你不可能永遠不下館子,你更不可能下館子還揪著服務員要配料表。

只要你有下館子的需求,你就逃不開海克斯科技。

甚至於,你在家做菜,也逃不出科技。

我最近一直在家做飯,深刻地發現,配置好的復合調味料,就是比我做的好吃的多的多的多多多。

我已經服氣了,資本愛死海克斯科技了。

你知道最科技的食品是什麼嗎?

是復合調味料。

你上電商平台搜一下,就能看到各種便利的復合調味料。

黃燜雞醬汁、紅燒汁、小炒汁、酸湯肥牛料、陳皮糖醋料。

炒菜燉肉的時候加一點,就能做出各種跟連鎖餐館幾乎一模一樣的味道。

實際上大家用的確實差不多,只不過進貨價的區別。

不用複雜的腌制,不用跟著菜譜調料汁,不用費盡心思買配料。

什麼炒糖色、大火慢燉、勾芡翻炒,都不用。

一盤肉,一袋汁,輕輕鬆鬆做美食。

這是真正的科技。

好吃的科技。

每次用完吃完,我都罵我自己不爭氣。

是不是自己不喜歡,不買就行了?

不,因為你防不住資本喜歡。

復合調味料最主要的應用場景不是C端的個人消費者,而是B端批量採購的實體餐飲和外賣企業。

讓你吃,與你無關。

這倒不是人家非要讓你吃科技。

而是和餐飲行業本身特性有關。

餐飲行業要快速發展,需要連鎖開店,實現盈利批量化、規模化。

除了需要錢,需要地產,需要人員之外,還需要將菜品標準化,以便批量複製。

而復合調味料就是菜品標準化的最佳方法。

傳統烹飪方式下,菜品是不可控的。

菜品的口感和味道,高度依賴食材質量和廚師水平。

這導致菜品往往不可控,換了廚師,特定調味料短缺,食材不新鮮,都可能導致菜品崩盤。

甚至氣溫變化,廚師手抖,昨天少放了鹽,今天多放了醋,都可能導致菜品最終味道出現差異。

這種「不可控」,不利於連鎖化經營,也不利於「生意」。

因此復合調味料成為了餐飲資本的最愛。

復合調味料可以確保菜品口味的穩定。

都是同樣的配方,都是同樣的味道,甚至是同一條產線上的產品。

味道必然相同。

同時,符合調味料是一種成本更低的選擇。

相對於自己去買配料、腌制、調醬汁,直接用一包醬汁搞定,能夠節省更多的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

既能保持口味一致,又能夠降低人力成本,同時提高生產效率。

穩定,可控,降本,還增效。

誰做生意,誰都喜歡。

喜歡海克斯科技的還包括上游的供應鏈。

復合調味料是一門容易多重收割的規模化生意。

「醬汁」這東西並不是一個全新的工業品類。

復合調味料是在過去的各種常見醬料、調味品的基礎上,通過口味上「微創新」形成的新產品。

其生產工藝可以直接藉助現有的醬料生產技術,非常成熟。

成熟,也就意味著低成本。

而同時,復合調味料市場,非常容易規模化。

因為其主要受眾為連鎖餐飲企業。

調味料對於餐飲企業而言,是生產工具,不會輕易更換。

連鎖餐飲批量化且追求穩定的特性,決定了這種需求必然是大量的,且長期的。

這讓復合調味料成為一門低成本,高需求,且需求長期穩定的產業。

傍上一個客戶,夠吃半輩子。

同時,雖然復合調味料最大的市場在B端,但C端市場也在逐漸打開。

我身邊有不少人(包括我自己),會買紅燒汁和黃燜雞汁。

他們想自己做飯,但製作醬汁、炒糖色、提前腌制的工作太麻煩。

復合調味料就成了他們偷懶的方法。

食材是自己買的,保證了新鮮健康;

調味料是連鎖餐飲同款,保證了味道。

這讓復合調味料在收割B端的同時,還收割了C端。

這時候你回過頭來看,一個產業,上游喜歡,下游喜歡,B端需要,C端也需要。

怎麼能避免得了?

我是越研究,越發現逃不掉。

既然逃不掉,就只能選擇享受了。

現在,我們懷念純手工下廚,沒有科技含量的年代。

再過幾年,當復合調味料和預製菜結合,你連醬汁都不需要淋時,人們估計又會回過頭來懷念這個需要自己動手淋上醬汁的年代。

但世界其實不在乎。

我們,也沒得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