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點|中國-不丹爭議領土一覽微專題 | 凹岸凸岸

2023-11-09   譚老師地理工作室

原標題:時事熱點|中國-不丹爭議領土一覽微專題 | 凹岸凸岸

我國出版的亞洲地圖所示不丹領土

中不兩國邊界未定國界部分——爭議地區分布(不完全)

1、亞東地區爭議

2、洞朗地區爭議

3、白玉地區爭議

巴桑弄-吉格弄

4、墨拉薩丁地區爭議

5、庫拉崗日峰中不最大原爭議地區

***不丹地圖——容易用錯的地圖、***中不邊界——容易標錯的地方

經過廣泛的傳播,很多網友已經會識別各種應用環境里,我國地圖在阿克賽欽和藏南是否錯誤了。那麼不丹邊境呢?也是相當常見的會出現錯誤,卻往往被忽視。但是,雖然小,卻也不能少。

一是亞東縣的飽滿大腿變成尖勾腿,二是不丹北部出現飛翹的頭髮,三是北部偏右平滑沒凹坑。這分別對應了亞東洞朗魯林爭議區、庫拉崗日地區和白玉爭議地區。

研究的話可以把它們地圖放出來分析比較,但是如果是公共媒體、正式場合,代表我國形象的話,出現這些問題同樣屬於錯誤地圖。

不丹地形圖——坡上的國家

1. 相關定義

河流是自然地理環境的重要組成要素。彎道是河流廣泛存在的一種形態。河谷中枯水期水流所占據的谷底部分稱為河床。河床平面形態有平直的、彎曲的和分汊的等類型。彎曲的河床又稱曲流。河流曲流的內彎環抱處叫凸岸,外彎處叫凹岸。

河流曲流的凹岸、凸岸是以河岸為參考點,陸地向內凹為凹岸,陸地向外凸為凸岸。

在判斷時,我們可以把河流的正中心當成河心(圖中黑點表示河心),河岸線凸向河心的一側為凸岸(如圖中甲岸、丁岸),河岸線偏離河心的一側為凹岸(如圖中乙岸、丙岸)。

2. 兩者的相同點

河流凹岸、凸岸一般同時出現在河流發育的中後期,大多位於河流的中下游,落差小的河段。河流凹岸、凸岸的流水作用不因半球位置而改變,都是凹岸侵蝕,凸岸堆積。

3. 兩者的不同點

河流對流經地區的地貌產生影響,一般有侵蝕作用和堆積作用。河流流速大的時候,以侵蝕作用為主,形成深槽或港灣,流速小的時候,以堆積作用為主,形成河漫灘或三角洲。當河流轉彎時,水質點作曲線運動產生離心力,在離心力的影響下,表層水流向凹岸方向衝去,流速快,凹岸受到強烈侵蝕,形成深槽,而底部的水流在壓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水流把從凹岸衝下的物質搬運至凸岸,在凸岸因流速變慢而堆積下來形成邊灘。這兩種流向相反的水流在河流的橫剖面上,構成了橫向環流,也稱彎道環流。(如下圖所示)

知識點

河流流向

河流流向的判斷方法,在考試中主要運用以下3種:

地勢:由地勢高的地區,流向地勢低洼的地區;

海陸關係:由陸地,流向海洋;

干、支流:由支流,流向幹流(一般來說,支流較細較彎曲、幹流較粗較平直)。其中,匯入幹流的叫做一級支流,匯入一級支流的叫做二級支流。

圖1 幹流與支流的區分

流水的侵蝕

流水的侵蝕作用,分為3種:下蝕(向下侵蝕)、側蝕(向兩側侵蝕)和溯源侵蝕(向源頭侵蝕)。流水侵蝕主要分為3個過程:

在河谷發育的初期,流水的侵蝕作用主要是下蝕、溯源侵蝕,會使得河谷不斷地加深和變長,河谷比較平直,橫剖面呈「V型」;

在河谷發育的中期,流水的侵蝕作用以下蝕為輔、側蝕為主,使得河流在慢慢加深的同時,不斷地侵蝕兩側的河谷,使得河谷展寬;

在河谷發育的後期,流水的侵蝕作用主要是側蝕,使得河谷不斷地展寬,河流彎彎曲曲,橫剖面呈「U型」。

圖2 河谷的3個發育過程

牛軛湖

當河流一開始流動,便會受到地轉偏向力的作用(北右南左),開始偏轉,使得河流左右擺動,變得越來越彎曲。侵蝕凹岸,並在凸岸堆積(凹岸侵蝕、凸岸堆積)。

圖3 凹岸侵蝕凸岸堆積

河流不斷地「凹岸侵蝕、凸岸堆積」,會使得河流越來越彎曲(—>)。當洪水突然來臨時,會更劇烈地沖刷河流的凹岸,使得距離較近的兩個凹岸不斷靠近,最終連接成為新的河道(—>)。此前的河道被廢棄,形狀像一個「牛軛」,因此被稱為牛軛湖

圖4 牛軛湖的形成過程

例題

圖5 例題

答案:AD、BD

精講精析:(1)找出圖中的牛軛湖。牛軛湖,是河流截彎取直後的產物,大多呈彎曲的月牙狀。從圖中可以看出,該地區最明顯的有三處,自西向東依次為:老河故道、天鵝洲故道、黑瓦屋故道。牛軛湖所處的位置,是原來的長江水道,而牛軛湖兩個「牛角」指向的方向,即為河流截彎取直後的現在的長江河道。

(2)分析位於長江古河道(截彎取直前)南岸的地區。長江古河道,即為那三個牛軛湖所在的位置。則它們南部的六合院、水合院,即為長江古河道的南岸地區,因此第二題選BD。

(3)分析截彎取直的影響。截彎取直,原來彎曲的河道變為了平直的河道,因此縮短了航運的路程。但同時,河水也會在平直的河道里流淌地更「順暢」,流速更快,因此增加了航運的風險,但有利於洪水期的泄洪。因此第一題選AD。

總結

在高考地理中,經常考察「凹岸侵蝕、凸岸堆積」的運用。主要有以下兩個規律:

凹岸侵蝕,因此凹岸的水深更深一些,適宜建設港口,停靠大型船舶;同時,凹岸的水流更加湍急,更易發生洪水災害。

凸岸堆積,因此地勢較為平坦,適宜村莊城鎮的建設;同時,土壤中堆積了大量營養物質,適宜農作物的生長。

圖6 凹岸與凸岸的不同規劃

01知識點

(1)河谷的演變

河谷的演變,主要分為3個過程:加深、拓寬、成熟。

初期:在河谷發育的初期,由於地殼的抬升或者海平面的下降,河流向下、向源頭侵蝕的作用較強,向兩側侵蝕的作用較弱。河流以下蝕、溯源侵蝕為主,河谷呈現「V型」

中期:此時河流的下蝕能力減弱,側蝕能力加強,河谷逐漸變寬。

成熟期:河流不斷進行側蝕,河谷越來越寬,最終成為「U型」

圖1 河谷演變的3個階段

(2)河流的補給方式

河流的補齊方式主要有5種:降水(夏、秋季)、季節性積雪融水(春季)、永久性冰川融水(夏季)、湖泊水(全年)、地下水(全年)。

一般來說,積雪/冰川融水中的含沙量較少,主要分布在我國的東北、西北和青藏地區。降水補給容易帶來洪水,主要分布在我國的東部季風區。湖泊水與地下水的分布較為普遍,在我國廣泛分布。

圖2 河流的5種補給方式

02例題

圖3 例題

(1)這條河流的河面寬度變化不明顯,試分析其原因。(6分)

答:河流在洪水期、枯水期的河面寬度相似,這表明該河流兩岸較高,並且較為陡峭,類似「U型」。因此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河流下切侵蝕,導致河谷較深;河流兩側的岩性較為均一,耐侵蝕的能力相當,因此兩岸較為直立陡峭。

(2)指出4~6月份該河流河水深度的變化特徵,並說明原因。(8分)

答:特徵:水位越來越高、淤泥越來越少、河水越來越深。

原因:4~6月份,氣溫逐漸上升(美國,位於北半球),該河流以融雪補給為主。氣溫越來越高,融雪量越來越大,導致水位逐漸升高;融雪補給中,含少量較低。因此河水會持續沖刷河床,導致淤泥減少、河水變深。

(3)分析8月該河流河底淤積的原因。(8分)

答: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8月份多暴雨,沖蝕作用較強,河流攜帶了大量的泥沙;當暴雨停止時,河水流速會迅速降低,許多泥沙便會沉積下來,在河底淤積。

03總結

河谷發育的過程中,由平直的河流,變為彎彎曲曲的河流,這主要是因為「凹岸侵蝕、凸岸堆積」。

河流一開始流動,便會受到地轉偏向力的影響,發生偏轉(北半球向左、南半球向右)。偏轉的河流便會沖蝕河岸,使之慢慢凹進去,變為凹岸。同時在另一岸的河水流速較慢,發生沉積,變為凸岸

圖4 凹岸侵蝕凸岸堆積示意圖

「凹岸侵蝕、凸岸堆積」的實際應用

凹岸受到侵蝕,河水較深,適宜建造港口

凸岸接受沉積,地勢平坦,土壤肥沃,適宜建設城鎮,種植莊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