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茶文化入選非遺!論飲茶,只服廣州人!

2022-05-25   愛旅遊的哆啦

原標題:早茶文化入選非遺!論飲茶,只服廣州人!

/

廣府飲茶

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

近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八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其中廣府飲茶、客家山歌、醒舞等12個項目被列入名錄。

廣州人的早茶文化,只有體驗過的人才知道,什麼叫早餐界的滿漢全席!

廣東早茶出現在咸豐、同治年間。當時有的館子叫「一厘館」,門口寫著「茶話」二字,裡頭只有幾把木桌木椅,而這便是茶樓最初的模樣。

廣州作為清代少數幾個通商口岸之一,貿易發達,人們既把茶樓當做談生意的地方,又把這裡當做休閒娛樂的場所。

G

U

A

N

G

Z

H

O

U

那時候喝早茶還是一項只有富家子弟可以享受的活動,大家會帶上自己的愛鳥和蟋蟀。叫上一壺茶,點上幾份茶點,便能嘆足一日。

後來出現了茶居,規模越來越大,變成了今天的茶樓,普通老百姓也漸漸都能喝上茶,而最常見的客人非退休老人莫屬。

思緒回到八十年代的老茶樓,那時每家茶樓里的點心都會放在「專屬座駕」上,由阿姨們推著小車穿梭在走道間。

當餐車經過時,你就可以舉起手中的餐卡下單啦:「唔該,要一籠蝦餃。」

遇到喝茶老手,還會被「截胡」!茶樓里特別受歡迎的幾樣茶點,早早便會被守在廚房門口的食客搶空。

拿上心愛的小蒸籠點心,阿姨便會從口袋裡掏出一枚小印章,在餐卡上蓋印。

茶點價格按「小點」、「中點」、「大點」、「頂點」逐級提升。當年跟著父母去茶樓,結帳前還會被要計算印章的總價。

而服務員:「濕濕碎啦!」 往餐卡掃一眼,便能快速算出。

一份報、一壺茶、幾籠茶點…在茶樓里一呆便是一整天,這裡就像是一方避風港,人們紓解著生活中的壓力。

老廣喝茶時的禮節,總藏著一些心照不宣的默契。

茶水沒了,只需將蓋子放在茶壺邊緣,經過的服務員便會心領神會,速速拿去續水。整套流程默契自然,無需多言。

茶樓里人聲鼎沸,當別人幫你倒茶時,開口小聲感謝怕對方聽不見,說太大聲又不太禮貌。老廣這時便用兩指輕敲桌面,以表謝意。

傳說這還是乾隆南巡,在外用餐時親自給臣子倒茶,臣子受寵若驚又不敢當眾給皇帝三拜九叩,於是便用手指代替跪拜,而這種禮儀一直被沿用至今。

「記得小時候,最開心的事情就是一大早跟著「阿爺阿嫲」去茶樓門口排隊,等飲茶。」

一盅盅看似簡單的點心,都藏著師傅十幾年的手藝。這波早起,值!

「一盅兩件足以嘆世界」。廣州人飲茶,茶往往只是配角,更重要的是一籠籠精緻的點心。據不完全統計,廣府點心種類多達2000+,但會做傳統點心的師傅已經越來越少了。

因工序繁雜、費時費力,許多古法傳統點心近乎失傳,例如糖沙翁、炸芋角、鴨腳扎…

|||

平時深受食客喜愛的豉汁鳳爪,步驟不是一般的繁瑣!白灼、腌制後,下鍋炸出虎皮,隨後放入冰箱冷藏4小時,最後還要放入醬汁中燜軟上鍋蒸。

經過冰火兩重天的雞爪,皮酥軟、肉細嫩,色澤飽滿,味道濃郁。

鬆軟香甜的馬拉糕,外表平平無奇,製作過程也不容小覷。

麵糊要發酵三天才能上鍋蒸,蒸的時候,對火候的掌控也極其考究!這樣做出來的馬拉糕才會色澤好看,口感鬆軟。

還有叉燒包、干蒸、蝦餃…皮現揉現擀,褶口數量要統一。

例如大家最愛吃的蝦餃,得13個褶,手藝非常精湛的師傅才能做到。包太緊,沒有空間容納汁水,還會破皮,包得太松,賣相又不精緻可愛了。

//

一隻蛋撻的誕生要經歷多少步? 光是製作外層的蛋撻酥皮就得花上很多心機和時間。牛油皮和酥皮重複交錯翻疊,5毫米的酥皮要摺疊108層!

看似簡單的早茶點心,少幾年功夫和匠心都製作不出來。而師傅們的用心,食客們都是能細心品味出來的。

不僅僅是廣府人喜歡「一盅兩件」,世界各地的人們對早茶的喜愛,早已溢滿餐桌!

走在國外街頭,特別是唐人街,便能發現許多廣式茶樓。老外的「早茶胃「正在養成中!

紐約,唐人街 | 街頭攝影師Luiz Guimarães

曼哈頓超火的金豐大酒店,被評選為紐約最好吃的五家餐廳之一的麒麟金閣,位於布魯克林的翠園…每家茶樓幾乎都是座無虛席的盛況。

在羅pd的綜藝中,有一期就介紹了位於紐約的茶樓,規模之大,人氣爆棚!進門放眼望去,上百桌都有,去光顧的可不僅僅是華人,還有超多外國食客。

G

U

A

N

G

Z

H

O

U

老外第一次吃廣東早茶,吃到懷疑人生!「為啥中國美食都這麼的好吃?」「廣州早茶簡直是世界奇蹟。」 「我需要水來稀釋我的胃,這樣我就能吃多點了。」

在B站能看到許多外國人喝早茶的視頻,大家拿起筷子,一夾一個準。lun起鳳爪來也是賊6,吮骨頭的樂趣get!

「早茶」作為羊城的金字招牌,漂洋過海後,依然熠熠生輝,深受世界友人的喜愛,掂阿!

「大包整多兩籠唔怕滯!」 吃不膩的一盅兩件,嘆不完的茶,廣府早茶深受著全世界人民的喜愛。

飲茶文化入選非遺,茶樓工作人員表示,將會更有自信和底氣守護著這一傳統文化,為市民們帶來更好的飲茶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