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角風談西遊系列文章:
唐僧正式踏上西行之路時,並非是一個人,而是三個人,其中兩個是唐王李世民派來專門保護唐僧的。
除了這兩名隨從以外,唐王李世民還給了唐僧一個紫金缽盂,一部通關文牒,再有便是一匹白馬了。唐僧在踏上西行之路前,也有和尚告知他,西行之路甚是艱難,沿途還有妖魔鬼怪,為此,唐僧嗤之以鼻:
「心生,種種魔生;心滅,種種魔滅。」
只是唐僧萬萬沒想到,妖也好,魔也罷,並不會隨唐僧的心生不生而出現或消失。這也導致,唐僧剛走到兩界山附近,就遭遇了妖怪,還損失了兩位隨從。好不容易被太白金星救了後,又遇到了一群野獸,這時候,一位高人出現了……
楊角風談西遊系列文章第280期:讀完原著直流冷汗,劉伯欽父親因何去世,為何亡魂不能投胎轉世?
一、
唐僧一開始出發的時候,確實是信誓旦旦、志在必得、義無反顧,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
到達法門寺的時候,他還發了一個誓願,這一去誓要到達靈山,見到佛祖,取得真經。而且,沿途是逢廟燒香,遇佛拜佛,遇塔掃塔,一心向佛,十分虔誠。
為此,法門寺的和尚們都沖他豎起了大拇哥,稱讚不已:
「眾僧聞得此言,人人稱羨,個個宣揚,都叫一聲『忠心赤膽大闡法師』,誇讚不盡。」
結果一行三人剛出了鞏州城,離開河州衛,就遇到妖怪了,當時就把唐僧連同兩位隨從嚇傻了:
「唬得個三藏魂飛魄散,二從者骨軟筋麻。」
這時候的唐僧才意識到,西行之路上確實是有妖怪的,而且還不止一個,這還沒出大唐地界呢,就一口氣遇到三個。
唐僧是被寅將軍抓住的,寅將軍是兩界山附近的一隻虎精,實力雖比不上什麼大妖,但也有一群小弟。只是這伙妖怪並不敢在白天出沒,只敢在夜間行事,之所以他們會抓到唐僧,恰恰是因為唐僧心急取經,趁夜趕路:
「這長老心忙,太起早了……一行三人,連馬四口,迎著清霜,看著明月,行有數十里遠近,見一山嶺……」
經此一難,唐僧失去了兩名隨從,自己也險些喪命,幸虧此時天快亮了,妖怪們也撤了:
「正愴慌之間,漸漸地東方發白,那二怪至天曉方散……」
二、
也就是說,在兩界山這塊區域,晚上是不可以隨便行走的,因為會遇到類似寅將軍、熊山君和特處士這樣的妖怪。
而唐僧之所以沒能喪命,一方面是他們被抓住時,天快亮了,妖怪們沒來得及吃他。另一方面,則是這三個妖怪中的熊山君,勸了一下寅將軍:
「不可盡用,食其二,留其一可也。」
至於他為什麼要勸寅將軍,只吃那兩個隨從,而不吃唐僧?我們之前有一期專門解釋過,感興趣的可以翻翻看,總而言之一句話,那就是熊山君和特處士的身份很不一般。
其實不僅我們納悶,連身為局中人的唐僧,也很納悶,為什麼妖怪們只吃了兩個隨從,而放了我這個大胖和尚呢?
為此,太白金星特意待天亮後趕過來,解開了唐僧身上的繩索,並解釋了他的疑惑:
「只因你的本性元明,所以吃不得你。」
按照字面意思來看,本性元明就是指人的心靈通透,一塵不染,對唐僧來講,就是說他心思純潔,沒有亂七八糟的想法,從而一心向佛。可是,當時隨著唐僧一起上路的兩個隨從,哪一個不是虔心向佛,一路向西啊?
而且,面對妖怪時,他們倆的表現跟唐僧毫無區別,都是嚇得哆嗦成一團,怎麼就本性不元明了?
說到底,就是因為他們倆並非是佛祖或菩薩指定的取經人,此時不死,難道還讓他倆當孫悟空的大師兄和二師兄,修成正果?
三、
但是,這兩位隨從在唐僧面前慘死,給唐僧帶來的恐懼也是確實存在的,又怎麼能保證他繼續一心向佛呢?
這就是太白金星特意前來的原因所在,一方面得解了他繩索,讓他繼續前行。另一方面也是告知他,因為他跟別人不同,他是本性元明的,一般妖魔鬼怪是滅不了你的,大可放心西行。
當然,我們也知道,這句話明顯是哄唐僧的,若真如此,唐僧還需要啥徒弟,自己一路開掛殺過去就行了。就像網上惡搞視頻,唐僧會大威天龍一樣,一路殺到了西天,佛擋殺佛,神擋殺神,妖怪見了先溜了……
太白金星在臨走時,還特意留下了張字條,再次鼓勵唐僧,雖然你失去了兩個隨從,但是前方就有個實力強大的徒弟等著你,不用怕,你就大膽的往前走吧:
「前行自有神徒助,莫為艱難報怨經。」
此時天已經亮了,妖怪們在日頭下也不敢出現,唐僧雖然心裡怕得要命,但是自己曾發過毒誓,不到西天絕不回大唐,也只能硬著頭皮往前走,結果,遇到野獸了:
「只見前面有兩隻猛虎咆哮,後邊有幾條長蛇盤繞,左有毒蟲,右有怪獸。」
當時小白馬就被嚇傻了,趴在地上再也不敢起來,任憑唐僧怎麼拉,怎麼拽,紋絲不動。當時唐僧就放棄抵抗了,心想,今天必然會栽在這裡。
就在唐僧閉上眼準備迎接死亡時,突然這些毒蟲野獸都逃了……
四、
原來是鎮山太保,劉伯欽到了,野獸們都怕他,故忙不迭逃了!
很多人也把劉伯欽當成了西遊世界第一凡人,不僅鎮山太保的名號響亮。而且能在兩界山附近暢行無阻,連老虎見他都要繞著走,以免丟了性命,稱之為最強凡人,並不為過。
為此,劉伯欽也解釋了一番,之所以老虎見了自己都要逃走是因為他們劉家世代以打獵為生,身上自帶死亡氣息,所以野獸們一見他,就嚇得逃之夭夭了。
那麼,劉伯欽有沒有說謊呢?
其實他說謊了,「太保」,這明顯是一個官職,是僅次於太傅的三公之一,一般情況是跟太子走得近,比如太子太保。除此之外,太保還有保鏢的意思,比如唐末李克用有十三個義子,封為十三太保。
在唐僧尚未表明身份的時候,劉伯欽不僅自報了家門,還特意講到,自己出來是為了打老虎的:
「我是這山中的獵戶,姓劉名伯欽,綽號鎮山太保。我才自來,要尋兩隻山蟲食用,不期遇著你,多有衝撞。」
可是等唐僧表明了身份,自己是唐王欽差,特意派去西天取經時,劉伯欽起疑了。起疑後的劉伯欽,再次強調了一遍,自己只是在這裡打獵,而且也是大唐子民,並勸說唐僧跟他回家:
「你休怕,跟我來,到我舍下歇馬,明朝我送你上路。」
很多人理解的送唐僧上路,是去西天取經路,其實劉太保這是要送唐僧上西天!
五、
問題的關鍵就出在,唐僧說自己是唐王李世民的欽差,是專門去西天拜佛求經的:
「貧僧是大唐駕下欽差往西天拜佛求經的和尚。」
可是,大家都知道,西天之路異常艱難,一個連野獸都打不過的和尚,怎麼可能能順利到達靈山呢?
別說他了,就連劉伯欽,都不敢走出兩界山,到另一國境:
「東半邊屬我大唐所管,西半邊乃是韃靼的地界。那廂狼虎,不伏我降,我卻也不能過界,你自去罷。」
可是,狼虎又沒有邊界之分,既然劉伯欽身上自帶野獸死亡氣息,怎麼可能出了這個地界,那邊的野獸就不怕了?
事實上,他之所以不敢出邊境,並非是怕野獸,而是怕人,是怕韃靼那邊的人。事實上,唐僧帶著孫悟空剛走出兩界山,就遇到了六個賊人,他們是:
「各執長槍短劍,利刃強弓。」
憑著這身裝備精良的武器就能看出來,他們絕不是一般的賊人,其實他們是軍人。而且是熟悉當地地形,懂得戰術,且軍事素養高,武藝又強的軍人。他們就是韃靼那邊鎮守邊疆的高手,專門防止大唐這邊的探子越境。也是趕上他們倒霉,唐僧收了孫悟空為徒,若換成劉伯欽的話,必然也是一個死。
這就是劉伯欽不敢越境的原因,也是他嘴裡說的明天就送唐僧上路的原因。因為不管是他送唐僧上路,還是這六個毛賊送唐僧上路,總之都是一個死!
六、
那麼,劉伯欽究竟是誰,他為什麼對唐僧如此的疑慮重重呢?
劉伯欽武藝高強,卻躲在大唐邊界的河州衛,還要往西的兩界山附近。往西便是韃靼,往東就是大唐,只有這塊地方屬於三不管地帶,且是深山老林,不為外界所知。
憑藉他的實力,唐僧李世民又在招賢納士,他為什麼不去朝廷任職呢?
問題的關鍵就在他的名號上面,他其實就是從朝廷逃出來的,而且曾經是李世民的大哥,昔日的太子李建成的人。唐王李世民之所以要派人去取經,也恰恰是在地府一日游時,發現在地府遊蕩著很多死於自己手的野鬼,包括大哥李建成。為了超度他們,他才派唐僧去西天取經,以免自己死後被惡鬼纏身,不得超生。
在他聽到唐僧彙報自己的名號之後,他怕了,他擔心這是唐王李世民派來打探消息的。所以,在遇到老虎時,本來老虎都嚇得逃了,他還是跑過去跟它搏鬥了一番,就是想看看唐僧的表情,以此來判斷他的身份。
在確定唐僧手無縛雞之力後,擔心他還有同夥,所以將其帶到了自己府上。
我們再看劉伯欽住的地方,既有門樓,也有庭院,還有土牆,里外好多層。吃過飯後,唐僧還跟隨劉伯欽到了一間草堂裡面,裡面不僅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武器,中間還有幾張椅子:
「只見那四壁上掛幾張強弓硬弩,插幾壺箭,過樑上搭兩塊血腥的虎皮,牆根頭插著許多槍刀叉棒,正中間設兩張坐器。」
七、
這說明劉伯欽一家,絕對不是文中所講的普通獵戶,他這裡規模超大,有武器,有訓練,有糧草,後院還養著一群動物,並且還有專門商議事情的大廳。
關鍵是,他家還養著很多人:
「只見走出三四個家僮,都是怪形惡相之類,上前拖拖拉拉,把只虎扛將進去。」
這恰恰說明,這三四個五大三粗,凶神惡煞般的家僕,其實都是劉伯欽手下倖存的士兵,且個個武藝高強,身經百戰。
劉伯欽在面對母親的疑問,唐僧是誰時,特意講了一遍:
「他是唐王駕下,差往西天見佛求經者,適間在嶺頭上遇見孩兒,孩兒念他一國之人,請他來歇馬,明日送他上路。」
這裡他先強調了一下唐僧是唐王派來的,自己是打算明天送他上路的。只是劉母瞅著這麼白凈的大和尚,不像是探子,於是勸劉伯欽,留他一命,先調查清楚再做決定:
「好,好,好!就是請他,不得這般,恰好明日你父親周忌,就浼長老做些好事,念卷經文,到後日送他去罷。」
既然要調查,那就先試試此人是不是真和尚,正好明天是劉父的忌日,那就讓他念念經,看看有什麼效果沒?
事實上,劉家根本就不信佛的,整天殺生,整天吃肉的,信什麼佛?
不僅如此,他們還拿老虎肉給唐僧吃,這哪裡像是打算明天讓和尚念經超度自己父親的行為?
八、
一方面為了試探唐僧的身份,另一方面也為了表明自己本就是獵戶,劉伯欽一家還是端出了很多肉給唐僧吃。
唐僧自然是不敢吃,還說寧可挨餓,也不吃,劉伯欽一聽,也在懷疑,這難道是個真和尚:
「倘或餓死,卻如之何?」
難道你不怕死嗎,還不招?
唐僧也納悶,這劉太保怎麼看起來像是在為難自己啊,還是說點好話吧:
「感得太保天恩,搭救出虎狼叢里,就是餓死,也強如喂虎。」
太保剛剛救了我,此時又何必弄死我呢,這不是多此一舉嘛,要是這樣,當初還不如別救我,讓我喂老虎吃。
眼看事情僵在這裡,還是劉母跳出來解了圍,提出自己家本來是有素食的,稍等片刻。就這樣,劉伯欽將母親做的素食,擺到了唐僧面前,正要動筷子的時候,又發生了意外:
「方坐下,心欲舉箸,只見三藏合掌誦經,唬得個伯欽不敢動箸,急起身立在旁邊。」
劉伯欽連老虎都不怕,怎麼唐僧合起掌來,就嚇得跳起來,站到一旁呢?
這恰恰說明,劉伯欽一直在防著唐僧呢,他這一合掌,別再使出一招如來神掌,那自己豈不是嗝屁了。
因為被唐僧這麼突然一嚇,弄得劉伯欽也很惱火,同時也對唐僧只念了幾句經而起疑:
「你是個念短頭經的和尚。」
是啊,難道你只會念這麼短的經書,難道你是假和尚?
九、
為了進一步試探唐僧,劉伯欽還特意帶他參觀了自己的武器庫和議事堂,以及圈養家畜的地方,面對唐僧的疑問,他還說了一句:
「似你那長安城中人家,有錢的集財寶,有莊的集聚稻糧。」
這句話恰恰表明,他是去過長安城的,而且也知道那裡的有權有勢之人,都是怎麼乾的。其實就等同於故意暴露自己的身份給唐僧,若他真是唐王派來找自己的,那麼唐僧肯定會有所反應,可惜並沒有。
第二天一大早,劉伯欽就開始讓唐僧念經,不僅念經,還讓他寫字:
「誦畢,伯欽又請寫薦亡疏一道,再開念《金剛經》、《觀音經》……吃了午齋,又念《法華經》、《彌陀經》……早又天晚……佛事已畢,又各安寢。」
也就是說,唐僧在劉伯欽這裡,足足從早到晚念了一天的經,再加上第二天劉父給全家人託夢,這才打消了劉伯欽的疑慮。
到了第三天,唐僧開始請求劉伯欽帶路,自己要西行,那麼他擺脫劉伯欽還來不及呢,為什麼還要讓他一起同行?
其實唐僧不傻,自己在這裡住了兩天,也看出了劉伯欽絕非善茬。之所以拉上他一起走,恰恰是表明,自己確實手無縛雞之力,沒有人幫助是寸步難行。
結果倆人剛走到西面山腳下,劉伯欽就不願走了,讓唐僧自己走,唐僧苦苦哀求無果,正不知怎麼辦呢,突然就聽到一聲大喊:
「我師父來也,我師父來也!」
十、
其實對於劉伯欽來講,再往西走就出了自己的勢力範圍,非常危險。同時,也不想再跟唐僧有所牽連,畢竟知道自己在此地的人越少越好。
可是這突如其來的一聲喊,竟然同時將倆人嚇傻了:
「唬得個三藏痴呆,伯欽打掙。」
唐僧嚇傻了有情可原,他本來就膽小,可是堂堂的鎮山太保劉伯欽竟然嚇得打掙,這就說不過去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
還是因為劉伯欽一直防著唐僧,只是沒想到千防萬防,唐僧的同夥竟然在這裡。自己雖然也帶了幾個兵過來,但畢竟勢單力薄,人家早有準備,所以怕了。
只是那幾個家僮想起來了:
「這叫的必是那山腳下石匣中老猿。」
這也恰恰說明劉伯欽在說謊,證明他們肯定去過那邊,不然怎麼知道那裡有猴子。所謂的不能再往前走了,本就是敷衍唐僧的話,他不過是想早點甩掉唐僧罷了。
等到劉伯欽聽了唐僧跟孫悟空的對話,這才徹底打消了疑慮,原來唐僧真是去取經的,而且有了這麼只神猴當徒弟,是可以過界了。
而唐僧有了這隻猴子當徒弟,底氣十足,跟劉伯欽說:
「多有拖步,感激不勝。回府多多致意令堂老夫人,令荊夫人,貧僧在府多擾,容回時踵謝。」
劉伯欽回了個禮,走了……
十一、
講了這麼多,大家想必也猜到了劉父究竟是怎麼死的,為什麼亡魂遲遲得不到超生了吧?
貞觀十三年,唐僧開始西天取經,在之前的貞觀十二年,劉父去世。我(楊角風)特意查了一下史書,其實從唐王李世民即位那一刻起,大唐的西北邊界就不太平,大大小小打了若干仗。
劉家父子要麼是在對外戰爭中失敗,被朝廷定罪,不敢回長安城復命。要麼就是剛才我們推斷出來的,劉家父子乃太子李建成的人,玄武門之變後,他們逃往邊境苟活。
而雙叉嶺這個地方,距離大唐的河州衛不遠,而這個地方是有重兵鎮守的:
「一路飢餐渴飲,夜住曉行,兩三日,又至河州衛,此乃是大唐的山河邊界,早有鎮邊的總兵……」
所以,在一次圍剿行動中,劉父死於大唐軍隊之手。也正是因為劉父是枉死,所以在劉母看來,得請和尚來念經,以此超度他。
事實上,唐王李世民在地府一日游的時候,路過枉死城就見到了太多死於自己之手的鬼魂。這裡面也包括其父李淵,其兄李建成,其弟李元吉等,為此崔判官解釋道:
「陛下,那些人都是那六十四處煙塵,七十二處草寇,眾王子、眾頭目的鬼魂;儘是枉死的冤業,無收無管,不得超生。」
可是,觀音菩薩在現身的時候,特意強調了,小乘佛法無法超度亡靈,只有大乘佛法才能超度亡靈,為什麼唐僧念得小乘佛法,也超度了劉父呢?
「我在陰司里苦難難脫,日久不得超生。今幸得聖僧,念了經卷,消了我的罪業,閻王差人送我上中華富地長者人家托生去了。」
廢話嘛,閻王上面是地藏王菩薩,就是他們策劃的李世民地府一日游。好不容易他上鉤了,派人去取經了,難道就眼睜睜看著唐僧被劉伯欽起疑,慘死雙叉嶺?
況且,大唐子民都不信佛,這樣一來,至少劉伯欽一家得信佛了吧,何樂而不為呢?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看西遊,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喜歡就請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