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熱映於影院 毒舌律師風采顯
一提起謝君豪這個名字,如今年輕的觀眾腦海中第一時間閃現出來的很可能就是正在熱映的電影:《毒舌律師》中的金遠山的生動形象。
不僅對他塑造這個人物剛正不阿的性情與其身為律師所秉持的公正無私的職業操守欽佩不已,也為謝君豪在片中為其所飾演的人物前後巨大的反轉奉上的精湛演技所折服。
其「先小人,後君子」的轉變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給觀眾呈現的戲劇效果,堪稱驚艷,風頭一度蓋過黃子華。
入行多年不擺爛 作品高產又經典
如今的謝君豪,已然是業內外人士熟知的老戲骨。大家喜歡他不是沒有道理的。
他從業以來,無論是話劇、電影、還是電視劇都很高產!而且保質保量,從不含糊。
在八零後、九零後甚至九五後觀眾的心裡,他既是那個快意恩仇卻又因為多情而失意的「酒劍仙」。
也是那個弒父殺兄、謀權篡位、荒淫無道、橫徵暴斂、魚肉百姓的「隋煬帝」,還是那個玉樹臨風、重情重義的余魚同等等等等……
但在七零後心中,他則是話劇舞台和電影中那個始終無可替代的「南海十三郎」,是當之無愧的「舞台劇之王」。
儘管謝君豪在鏡頭前、在舞台上時而大開大合、時而隱忍刻薄、時而風度翩翩、時而縱情聲色都是張弛有度的,但都是一種外放的表現,是戲劇性的表達。
反觀生活中的他,言談舉止都是一種安靜而恬淡的清雅。讓人微微感到一絲絲靦腆,剩下的都是包容和溫暖。
這種顯而易見的反差表明,謝君豪是完全將角色和自己區別開來的。這看似沒什麼大不了,敢問有幾人能做到?
國語純正甚優雅 五湖四海一家話
在那個網際網路遠沒有普及的年代裡,普通的內地觀眾僅能通過電視獲取到極其有限的娛樂信息,根本不知道謝君豪其實並非內地人,而是個地地道道的香港人,就連從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包括演戲方面)都是純粹港式的。
但因為千禧年後香港影視行業頹勢明顯,謝君豪便將工作的重心調到了內地,到內地以後接到的戲風格多樣。
他俊朗大氣的五官和如炬的目光尤其適合濃墨重彩的古裝歷史人物應有的藝術形象和氣場,再加上超強的表演功底和超強的適應能力,使他在內地的影視劇里的表現與內地東西南北各地演員的表演風格並無差別。
而且說什麼是什麼,演什麼像什麼。靈活多變,活靈活現。
在他參加的內地電視訪談節目中,他一口字正腔圓的普通話說得竟比許多內地人還要標準許多。
他坦言道:「過去在香港拍戲,接觸到的演員也大多數是香港人,來到內地以後確實讓我開了眼界。
首先大家都是來自東南西北不同地域的人,其次大家的表演方式和香港的也不太一樣,而且大家對台詞都是說的普通話,沒有說粵語的。
怎麼辦?那就只能跟著大家一點一點學……各方面都得跟著學習、適應。」
觀點犀利不費解 演戲就是要專業
在談起演戲心得時,謝君豪總能將自己多年來的從業體會和豐富的表演經驗深入淺出地向大家娓娓道來……他曾大方表示:演的戲那都是假的,是戲劇。但演戲時投入的情緒都是真的。
他還十分自謙地認為:「自己演戲其實沒什麼特點,但演戲本身的最大的好處在於可以讓自己在演戲過程中學到很多東西,也能通過戲劇和觀眾分享自己對於事物的見解和人生的體驗。」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謝君豪目前在所有訪談中的表現都是一種「放下」之後回歸自然的優雅。
比起內地一些流量明星,演完電影之後,被問及在角色身上學到了什麼?有什麼收穫?什麼心得?
一問三不知而支支吾吾的尷尬場面來講,謝君豪哥的訪談節目對於觀眾而言就是乾貨滿滿、真誠滿滿地分享了。
01.當被問及為什麼從事演員這份職業?
謝君豪的回答直截了當:因為喜歡啊!喜歡才會把戲演好,而不是只考慮錢多少……
尤其喜歡的是不管現實生活中有多少煩亂的事情,只要一進入表演狀態,就會是一種非常純粹的感覺!
我很喜歡這種感覺。其實演戲就是在這種純粹的感覺里認真地玩遊戲嘛!
但是,演戲也不應是誰想演都能演的……就像跳舞,這個舞應該怎麼跳啊?有什麼技巧在裡頭啊?這就是一個專業問題。
作為演員來講,也一定是得有自己的鑽研在裡頭的。
02.當被問及生活經歷對於演戲有沒有影響?
謝君豪的回答脫口而出:當然有啊!我做演員之前就做過很多份不同的工作。
而每一份工作的感受都很豐富,各不相同。只不過有的影響很明顯,有的影響不太明顯而已。
有的影響到心理、有的會改變你的生活方式、有的會對你的世界觀或者人生觀產生很大的影響,還有的經歷會影響到你如何處理角色。
比如你演戲時針對角色和劇情給出的第一個直覺性的反應,是因為你內在就是這樣的人。
但你最終之所以會是這樣(那樣)去處理角色就是因為你的內在存有這種潛質。
如果你不是這樣成長、你沒有這樣的背景(經歷),那很可能你對角色也不會有這樣的直覺性選擇、也不會去這樣去處理角色了。
03.當被問及如何「進入角色」?
謝君豪的回答十分動人:你首先得在角色身上找到你心動的地方。如果你自己都不心動,那觀眾肯定不會為你演的角色感動。
但是怎麼在角色身上找(分析)到你心動的點?這個才是關鍵!
而每個角色的亮點都不一樣,每個演員尋找這個的方式也不一樣。
但不管你用什麼方式,只要找到了這個點,你就完成了進入角色的第一步了。你如果沒感覺,你第一步都進入不了。
然後下一步才是處理好細節——類型化的角色就比較好演一些,就比如我在《心理罪》里演的孟陽,他本身就是一個很類型化的角色,原本是一名醫生,卻得了卟啉病,是一個外形(妝容)很「猛」!
像瘋子一樣(半人半鬼,樣子嚇人)的,角色本身有一定的精神障礙,情緒也起伏很大!因為他具有強烈的戲劇性,所以演他只要找到一個合適的爆發點,效果就出來了。
而像《那年花開月正圓》里的沈四海就比較難演一些,因為這是個平淡如水的人物——他的感情是很含蓄、很細膩的。那得比較費功夫。
因為「沈四海」的感覺很難找啊!我找半天都沒找到他身上有什麼特別的東西……他一整天就是罵孩子嘛!然後人也不是特別聰明,做生意老失敗……那你說他還有什麼可演呢?我找不到那個點。
但後來我反覆看劇本當中,發現另外一個人物在評價沈四海時,說出了他的一個特點:「沈老爺真是多災多難啊!」誒?這個就是他的特點!
他不光是在客觀上多災多難,他心理上的包袱更重!他背負了很多東西——背負了整個家庭、背負了很多災難,感覺自己的擔子特別重!
但他的眼界又很小,所以凡事都斤斤計較……一刻都不能掉以輕心,因為他自覺背負的東西太重要了!他不能(想)失手,但反而頻頻失手……
這樣一點一點你就可以找到這個人物的特點了——他一方面心疼孩子,一方面又心疼自己所背負的東西。這就是這個人物身上最特別的東西,但是比較難找到。
其實演戲就像畫畫一樣——畫鬼容易,畫人難!
04.當被問及如何更好地和對手搭戲?
謝君豪的回答非常精闢:我演戲時不會去和人家說你這樣演不對、那樣演也不對,得像我這樣演才對。
因為基本的(表演)技能大家都懂的。而每個演員的身上都有自己最獨特的東西。
我在學校老師教的就是:必須在心裡欣賞和你搭戲的演員。如果你在表演的過程中,心裡有一點輕視對方的話,老師就會叫停,並向你指出來:「你在心裡批評你的『對手』,這樣演不好戲!」。
演對手戲不是以命相搏,不是要一下把對手打死……而是要互相欣賞對手,彼時配合默契,把自己和對手最特別的東西共同挖掘並呈現出來才會出彩。
0.5當被問及如何「走出角色」?
謝君豪的回答尤其獨特:不是從「這個」角色里走出來。因為我本身就是「這個」角色,所以不需要走出來。
有些人有這個想法,但我的理解是——他不一定是走不出來,他可能是很留戀某個一時候那個角色的狀態。
但這個狀態也是他的,不是這個角色的。他只不過很留戀自己某個狀態而已。雖
然關於這個有很多種說法,但我理解的是你不可能因為演了一個角色就完全變成了另外一個人啊,除非像「孟陽」一樣,那是神經病啊!
所以我的看法是——你還是你,只不過你有很多種狀態。演員演戲就是在把不同的狀態拿出來玩嘛~就是這麼簡單,沒有神話的事。
救人一命險毀容 勝造七級浮屠功
2009年,謝君豪在拍攝《楊貴妃秘史》期間,因劇組操作不當導致片場意外起火!
每個人都忙著逃生,只有他衝進大火里救出了演自己女兒的小演員……這使得他的臉部燒傷,不得不進行整容手術……
如果說,他為觀眾奉上了影帝應有的演技,打動了無數觀眾算是一個敬業的好演員的話。
那他在危難面前不顧自己正處於巔峰的事業、不顧自己擁有的一切包括自己的性命,毅然決然地衝進火海救下了那個花一樣璀璨的生命的那一刻,比戲裡任何時候都更加純粹、生動!
也比任何時候都痛並快樂著~此時的他,做的一切都是真的。他就是一個真真正正的漢子,是一個靈魂超越了顏值的偉大丈夫!(撰文:懿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