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州工作了5年,年薪超過50萬的小陳雖然今年已經32歲,但還是堅持不婚不育。這讓他今年過年回只是小縣城的老家時,再次陷入七大姑八大姨「催婚熱浪」中。
「你條件這麼好,怎麼還不結婚?」
「你家就你一個獨苗苗,可不能斷了後啊!」
「……」
等話語不絕於耳。只是,往年也同樣催促他趕緊結婚生子的父母,今年卻沒再繼續逼迫他。
主要還是去年年底,小陳安排父母到廣州市與他同住了一個月,看到在小縣城已經算是倍受艷羨的工資,在物價、消費都極高的大城市,且不說房子動輒大幾百、上千萬。僅小陳每天宛如住在公司一樣,忙碌無比的工作,兩老已經覺得兒子是很難顧家了。
雖然回到小縣城,就不會有如此大的經濟壓力,但夫妻倆考慮到,好不容易供出了重點大學畢業的兒子,不在大城市發展也心有不甘。
於是,都不用小陳多加勸解,父母已經明確表示:「咱們家連房子的首付都拿不出來,你又這麼忙,要真是覺得成家壓力無法承擔,結不結婚,生不生孩子,你自己決定吧!」
其實,《2021年中國當代不婚主義白皮書》顯示,我國目前單身群體中,不婚不育的人群占據25%,男女之間的占比差距不斷變小,且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更令人驚詫的是,這些不婚主義群體里,父母是70後的人獲得父母支持的幾率也在不斷上升。
越來越多父母不再用「無後為大」傳統觀念阻止男性選擇不婚不育?
此前網絡上曝光了一份在深圳市結婚的成本分配表,除了80平米普通裝修的婚房需要362萬元外,婚紗照、婚禮、婚車、度蜜月等也要花費10萬元左右,還不包括給女方的彩禮。
而如果說深圳作為一線城市,結婚成本較高也算合理,那麼緊接著曝光的武漢113萬元、成都95萬元,哪怕是其他二、三線城市也要60至80萬元不等,足以讓網友們調侃「一人結婚,全家掏空」。
因為大數據顯示,至少有47%的新婚夫妻,需要父母給予一定的金錢支持,才能完成結婚一事。除了結婚成本令普通家庭2代人,甚至是3代人都被「掏空」外,如今「雙減」政策下,孩子的教育經費依然占據家庭開支的30%左右。
同時,年輕夫妻需要為了整個家庭經濟正常運轉,必須都工作的前提下,老人便不能享受安逸、閒適的晚年生活,需要將大部分時間、精力都投入到照顧第3代的事情中。
畢竟,我國目前的國情就是70%的家庭都是由老人共同撫養孩子,甚至還需要老人幫忙分擔30%至50%的家務。
從上文不難看出,不管是出於經濟壓力,還是時代的發展,年輕人們更注重追求個人幸福,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不婚不育,也有越來越多的父母們逐漸理解孩子的選擇並予以支持。
但從2021年《中國逼婚現狀調查報告》來看,接受採訪的25至35歲依然不婚不育的年輕人至少有70%一直處於被父母催婚的狀態,甚至有3%未到法定婚齡的年輕人也已經被父母催婚。看來,還是有許多父母期望孩子能結婚生子,甚至不惜苦苦逼迫!
如何正確看待孩子選擇不婚不育?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2條規定,我國實行男女平等、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第3條規定,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及其它妨礙婚姻自由的行為。
也就是說,我國公民享有婚姻自由的權利,哪怕是父母也不能對其進行逼婚、催婚,這都屬於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所以,父母要尊重孩子的選擇,這不僅能保障孩子的身心健康,也是維持親子關係親密、穩健的關鍵。
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提出:「父母與孩子保持良好溝通,是教育的前提條件。」即唯有彼此冷靜地進行交流,說出內心的想法,才能更了解彼此,更好地站在對方角度思考,達到最佳溝通效果。
相信一些父母一聽到適婚的孩子提出不婚不育的想法,第一時間就是反駁、斥責,很難能冷靜聽取孩子做出這個決定的前因後果。如此一來,不僅不能維持和睦的親子關係,很可能產生難以逾越的隔閡,令孩子徹底放棄與父母進行溝通、交流。
枕邊育兒寄語:
根據大數據調查,85後、90後不婚不育的女性在5年內上漲了15%,男性則上漲10%。可見,如今年輕男女選擇不婚不育的趨勢整體呈上升狀態。而這也就意味著,父母如何應對子女選擇不婚不育,以及子女選擇不婚不育時如何與父母達成共識等都是值得關注的事情!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