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 || 說了那麼多年的清潔能源,到底啥能源才是清潔的?

2022-04-22     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原標題:世界地球日 || 說了那麼多年的清潔能源,到底啥能源才是清潔的?

撰文/陳睿山(上海交通大學)姚舜禹(中煤財務有限責任公司)王堯(自然資源部國土整治中心)陳廣峰(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

本文來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日月交替,四季輪換,我們享受著地球提供的生存環境,常以為天不會荒地不會老,可地球早已危機四伏。隨著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燒形成的二氧化碳排放不斷增加,導致全球變暖、極端天氣事件增多,發展可再生的清潔能源已成為推動能源轉型的重要措施。今天是第53個世界地球日,我們一起見證能源的「華麗轉身」,奏響清潔能源交響樂,打開綠色未來科技大門,一起珍愛地球,地球未曾辜負我們,我們亦不應負地球。

減排的第一步

化石燃料燃燒是碳排放的主要來源,長期依賴以煤炭、石油等為主的化石燃料,對中國碳排放格局產生了重大影響。目前,中國能源結構以化石能源為主,占能源總量的85.1%。其中,煤炭占化石能源的57%。化石燃料燃燒是中國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源,占全部二氧化碳排放的88%左右。

在排放過程中,全球發電和供熱行業排放占總溫室氣體排放比重最高(30.4%);交通運輸排放占比16.2%,其中道路交通是主要來源;製造業和建築業排放占比12.4%,其中建築業排放占比5.6%。可見,減少使用化石燃料是減少碳排放與實現碳中和的關鍵。

減排是為了保護地球家園,讓每一個人的生活更美好

減少碳排放需要大力降低化石能源占比、降低單位化石能源碳排放量,比如:調整能源結構,推動能源替代,提高能源效率,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尤其是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優先降低單位碳排量大的化石能源占比,尤其是煤炭和石油的占比。

能源的「華麗轉身」

針對化石能源大量使用帶來的環境、生態和全球氣候變化等一系列問題,主動破解困局、加快能源轉型發展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自覺行動。新一輪能源變革興起,將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動人類社會從工業文明邁向生態文明。

從世界能源發展史看,迄今為止,人類經歷了薪柴時代、煤炭時代、石油時代,目前正進入可再生能源時代。

3次工業革命對應的能源類型及經濟形態

從中國能源發展史看,在20世紀50年代,能源生產水平較低,主要解決能源有沒有的問題,原煤占能源生產總量的96.3%。2020年,煤炭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56.8%。煤炭消費量占比在逐步下降。然而,從煤炭時代轉型到可再生能源時代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改革開放時期經濟發展帶動能源需求,這一階段由原煤為主加速向多元化、清潔化發展,發展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21世紀初期以來中國推動能源結構調整優化,主要解決能源好不好的問題,主導能源將從化石能源轉變為風能、核能、太陽能、潮汐能、地熱能、天然氣水合物、氫能等可再生能源和低碳能源,實現從煤炭獨大到低碳清潔綠色能源的巨大轉變。

浙江省縉雲縣利用太陽能發電(攝影/陳睿山)

從化石能源向低碳清潔能源轉型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需要發展可再生能源,還需要推動傳統能源的清潔高效利用,推進能源消費方式變革,構建多元清潔的低碳能源供應體系。

如何奏響清潔能源交響樂

在人類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尋求低成本清潔能源替代方案,推動能源向綠色低碳轉型成為需要全球攻克的難題。

近年來,世界能源技術創新進入活躍期。能源新技術與現代信息、材料和先進位造技術深度融合,太陽能、風能、氫能、新能源汽車技術不斷成熟,大規模儲能、氫燃料電池、第四代核電等技術有望突破,能源利用新模式、新業態、新產品日益豐富,將帶來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的深刻變化。

搶占能源技術進步的先機就可能占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競爭的制高點

然而,清潔能源的生產受環境影響較大,並且能源儲存、能源傳輸等技術尚未完全成熟,棄風、棄光、棄水等問題突出,導致清潔能源的發電成本較高,效率較低。想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走綠色、低碳能源發展道路,不僅要推廣和應用清潔能源,還應該加快清潔能源生產、傳輸、儲存等相關技術研發。

打開綠色未來的科技大門

清潔能源作為綠色低碳能源,具備環境友好、資源豐富、可循環利用等優勢。開發利用清潔能源、減少能源消耗過程中的碳排放,是實現「雙碳」目標的有效途徑。

如今,中國在光伏發電、海上風電等綠色能源的發展規模和技術上有了大幅提升,但清潔能源產業起步較晚,很多體系和機制都有待進一步完善。同時,還要科學謀劃清潔能源發展戰略布局,立足各地能源差異、均衡發展,依託信息化、智能化新技術,才能打造綠色未來。

展望未來,當可再生能源、天然氣和核能利用持續增長,高碳化石能源利用大幅減少,清潔能源占比超過一半時,相信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終將被我們用心「點亮」。

延伸閱讀

這些極具特色的清潔能源項目你見過嗎?

敦煌市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最西端,年平均日照時數達3362小時,沙塵天數少,地勢平坦開闊,被稱為中國太陽能的黃金地帶。敦煌市有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和便利的電力輸送條件,能保證較大的電力負荷和光伏併網發電系統,是中國大漠光電工程規劃的理想區域。

吉林一號微信俯瞰敦煌光熱項目和光伏項目(供圖/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世界上首座熊貓外形的光伏電站在山西大同郊外落成,現已正式併網發電。全部投入使用後,該電站發電能力將達到100兆瓦。一個100兆瓦的「熊貓電站」在25年內可提供32億度的綠色電力,相當於節約煤炭105.6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74萬噸。

光伏「熊貓電站」(供圖/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三峽大壩2020年全年累計生產清潔電能1118億千瓦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9402萬噸、二氧化硫排放2.24萬噸、氮氧化物排放2.12萬噸,相當於種植37萬公頃闊葉林。‍

三峽大壩泄洪

(責任編輯 / 王佳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cea668c0fb3b2aa3686468c547af7b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