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火炬是一個時代的印記。9月7日上午,「我和我的體育——灣區書屋·全運大家談」第三期活動在灣區書屋舉行。亞奧理事會官方資料館館長徐風雲以「火炬與大型體育賽事」為主題,分享了大型體育賽事火炬傳遞背後鮮為人知的精彩故事,與現場讀者共同暢想十五運會火炬傳遞的無限可能。
從奧運到全運,分享火炬背後的故事
活動現場,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十幾支造型各異的火炬,這些火炬來自於奧運會、亞運會、全運會等各種國內外大型體育賽事,是徐風雲上百支火炬收藏品中的冰山一角。分享環節,徐風雲分別以奧運會、亞運會、大運會和全運會的火炬為例,用豐富的實物展示,向大家繪聲繪色地講述了火炬背後的歷史演變和文化意義。
火炬起源於古希臘神話中普羅米修斯為人類盜取火種的故事。1936年柏林奧運會,是現代體育史上首次進行聖火採集儀式和火炬傳遞活動。自此,火炬傳遞成為大型綜合型運動會開幕前不可缺少的儀式之一,象徵體育精神如同火炬傳遞一般,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各項賽事的火炬設計,都體現著地域和文化特色。徐風雲拿出2008年北京奧運會祥雲火炬時,掀起了現場的一波小高潮。他介紹,祥雲火炬的整體設計靈感源於中國傳統的紙捲軸,火炬上半部分則是「淵源共生,和諧共融」的「祥雲」圖案,象徵著吉祥和對生命美好的嚮往。2001年第九屆全運會火炬的雕刻靈感也來自嶺南建築相關的圖案,融入中國傳統元素,以及廣東省豐富的文化遺產。
火炬傳遞不僅是體育精神的象徵,也是時代精神的體現,它的傳遞形式也在不斷地豐富和創新,例如2000年雪梨奧運會有著史無前例的水下傳遞,通過3分鐘的水下火炬接力向世界說明了保護自然世界的重要性。2008年北京奧運會也實現了在世界之巔珠穆朗瑪峰傳遞奧運聖火,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將奧運火炬帶到地球「第三極」。
暢想十五運會,火炬傳遞要結合地域文化
作為中國體育專家,徐風雲服務過三屆奧運會、六屆亞運會等,有著豐富的大賽經驗。他認為,火炬傳遞是一場運動會的前奏,它的設計、取名、路線能體現出運動會的精神文化和辦賽理念,點燃人們的體育激情。分享環節上,徐風雲從火炬造型、取火儀式、傳遞路線等方面闡述了自己對十五運會火炬傳遞的暢想。
徐風雲認為,融合文化傳承,突出地域特色是關鍵。他建議,火炬造型、取火儀式、傳遞路線要充分考慮結合嶺南文化和歷史文脈,展現更包容、更開放、更創新的精神,讓世界看到一個不一樣的廣州。同時,火炬傳遞要符合綠色環保的辦賽理念,並思考賽後如何把火炬轉化為體育文化遺產,真正實現體育精神的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第十五屆全運會即將在粵港澳三地舉行。文化需要傳承,大灣區需要融合,我覺得火炬是一個很好的形式。在賽前100天的時候,火炬就開始傳遞,時間之久、涉及人群之廣,都是賽事的其他紀念品不能比的。在火炬傳遞的過程中,沿途的觀眾可以感受到火炬帶來的希望,對光明與和平的渴望。所以我很期待,希望十五運的火炬能夠呈現出更多的嶺南特色,展現文化自信。」徐風雲說。
南方+記者 許儀
【作者】 許儀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