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出預期,有一說一,《封神第一部》真的可以

2023-07-21     巴塞電影

原標題:超出預期,有一說一,《封神第一部》真的可以

不記得是從什麼時候起,國產神話大片就成了一種被電影人避之不及的類型。

隨著主流題材在影院狂轟濫炸且屢屢霸榜後,各大製片方像是抓住了常青的搖錢樹,傳說神話改編大片這一品類就更加被拋棄。

幸好,從《白蛇:緣起》《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作品開始,國內部分動畫製作方嘗試用更加現代化的敘事手段和審美視角,重振了部分影迷對於傳統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影視化改編的信心,同時也證明了這一題材在國內仍存在市場,只是市場難出佳作。

同時近幾年,一部耗巨資打造的傳說神話改編真人大片一直在坊間被討論,它自從出了一支早期的預告之後便神龍見首不見尾,其官方微博帳號也被迫當了幾年的「節氣博主」。

結果在這個暑期檔,本片突然以無雙之姿空降,並以豆瓣開分7.7的成績,徹底打破那些指望它成為下一部《阿修羅》的猜測,同時也為這類題材的中國電影樹立了新的工業化標杆。

它就是由導演烏爾善打造的「封神」三部曲計劃的第一部——《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

熟悉的角色,嶄新的面貌

《封神》的故事主要改編自《封神演義》和《武王伐紂平話》,從小就從評書、電視劇等渠道有過了解的這一代觀眾自然都不陌生。

然而,在廣為人知的故事文本下,本片仍能獲得廣泛認可的一大主要理由,就是它對我們耳熟能詳的這些傳說故事角色的重新演繹。

首先,影片的中心人物紂王殷壽,就和以前我們看到的那些版本不太一樣——比起之前開局即昏庸無道的形象,《封神》完整地展現了他從為了殷商浴血奮戰,到登基之後果於殺戮的全過程,逐漸展現了一個類似「屠龍者終成惡龍」的故事。

這不僅讓故事變得更有看點,也讓紂王這個角色的層次豐富了起來,讓他變得更加真實可信。

同時,費翔在表演和外形上也與這個角色產生了極高的契合度,他在多個場景下袒胸露肉的表現,也讓紂王作為君權和父權的代表,身上自帶的雄性氣質拉滿。

而和紂王的變化過程共軛的,則是朝歌質子姬發的角色弧光。

影片開場尚且仰望殷壽的他,隨著曾經的兄弟一個個被害喪命,以及殷壽的真面目一點點暴露在他面前,他最後終於醒悟,對殷壽第一次揮劍相向,為自己的血脈和自己信仰的天下而戰。

在此期間,他有過對殷商甚至對殷壽「愚忠」的時刻,也有在弒父的壓力面前動搖的時刻,這些都是之前姬發的形象所不曾有的。

然而每一次,他都能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選擇,直到一步步走向最終的頓悟。因此,姬發也是全片當中塑造最為完整的角色,畢竟封神的故事就將以他為中心展開。

對於主角的選擇,也是《封神》故事的另一大創新點——至少在這系列的第一部,姜子牙和哪吒、楊戩等神仙不再是推動故事的主要角色。

在本片中,他們甚至失去了以往的「上帝視角」,連需要交予封神榜的「天下共主」都找不到是誰,只能想當然地認為是帝王,結果差點葬送天下命運。這樣的安排,也讓劇情走向更加引人入勝。

民族的史詩,永恆的命題

正如改編《水滸傳》就必然重新思考潘金蓮的形象一樣,《封神》也沒有照搬以往版本故事中對妲己的描繪。

放棄簡單粗暴且不符合現代價值觀的「紅顏禍水」邏輯,影片通過「比干剖心」一場戲,赤裸裸地展現了這個故事中導致殷商滅亡的真正禍根,並在演員費翔和娜然的表演下,首次展現了紂王比狐妖更善於操縱人心和輿論的鮮見一面。

這樣強大的能力,來自於他對殷商體系下父子和君臣綱常束縛的深刻理解——對於大肆違背倫理綱常的紂王殷壽而言,倫理綱常反倒成了他清除異己的路上最善用的武器。

這一點在很多場戲中都得到了展現:最具表現力也是最推動情緒的一場戲,便是殷壽威逼東南西北四伯候的朝歌質子親手殺死自己的父親,以換取封侯的機會——通過扼殺以血緣相連的「低級」父權,過渡到更「高級」的父君一體的君權。

於是包括姬發在內,四個質子各自做了不同的選擇,最終也走向了不同的命運——由李雪健飾演的姬昌有一句台詞尤其點題:「你是誰的兒子不重要,你是誰才重要。」

雖然傳說中的姬發後續「成為了誰」我們早已知曉,但是在《封神》當中,姬發的頓悟似乎把重點放在理清「我是誰」身上,而是「我應該是誰的兒子」——換句話說,可以理解為他只是從一種父權投奔了另一種父權。

相比之下,姬發的好友,殷壽的親兒子殷郊在這方面的成長反而似乎更為明顯。姬發在父權壓力和自我實現之間的問題還沒有得到較好的解決,這顯然是《封神》較為欠缺的,或許可以期待在第二部《封神》系列電影有所展現。

導演烏爾善曾坦言,他對《封神》三部曲的期望並不只是又一個可有可無的神話IP新片,而是一次像西方的《伊利亞特》《尤利西斯》這樣的民族史詩,這就意味著它需要承擔起探討植根於這個民族深處的文化和精神母題的重任。

本片摒棄了過多的神仙鬥法場面,就連夏雨驚艷出演的申公豹都只有驚鴻一瞥。

但作為《封神》三部曲的第一部,影片顯然打算以現代價值觀與審美視角詮釋神話經典角色的方式,解構一些中華民族延續了數千年不變的文化精神,或者說文化癥結——這樣的探討嘗試,在今天的國產片市場,僅此一例。

「封神」也許不足,但在中國影史榜上留名足矣。相比較於市面上一些投機取巧的電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已經有著真正不輸好萊塢的劇本質量和工業水平。

希望這個欣欣向榮的暑期檔,能夠見證《封神》三部曲迎來一個好的開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c56ac3c4068256de1f06de2f57794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