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創始人:拿發明去應聘豐田被嘲笑,炮火中撿轟炸機油箱當材料

2022-06-21     戲說金融

拋開其他情感因素而言,本田汽車創始人本田宗一郎絕對是個人了解過最有毅力的發明家和企業家之一。

目前的本田在汽車行業或許上不能夠取代豐田在日本車企中的龍頭地位,但是其在世界汽車行業中所占有的份額和品牌影響力,也足以能夠使其成為豐田和其他知名車企最有力的競爭者之一。

更何況,這家企業在摩托車行業的地位卻是其他車企很難企及的。

而這一切,都來源於本田宗一郎之手,如果說非要用一句話來形容這位享譽世界的汽車工程師,我想是「天生要強」。

1906年,本田宗一郎出生於靜岡縣磐田郡光明村打鐵匠本田儀平家中,為家中長子 。1922年,高等小學校畢業後,進入東京本鄉區湯島的汽車修理廠當學徒。6年學徒生涯結束後,他回到家鄉開設了一家汽車修理廠,名為「技術商會濱松支店」。

1934年,就在生意最為紅火的時候,他選擇了關閉自己的修理廠,成立了「東海精機公司」。

這家公司的主營業務是生產一些普通汽車零部件,為各大修理廠供貨。

1937年,本田宗一郎突然想起要發明一種東西,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活塞環。因為他覺得這樣一個小零部件可以解決機動車中的很多實用性問題。

這麼一個看起來並不複雜的東西,在本田宗一郎的研究過程中,卻屢戰屢敗,甚至看不到接近成功的希望。

他意識到,以他非常有限的受教育水平,在複雜的機械設備中缺少理論知識的支撐,靠這樣摸索很難成功。於是他報名了濱松高等工業學校的夜校,利用下班時間去學習機械金屬學。

1938年,他將公司全部股份賣給了合伙人,將所有的錢都投入到活塞環的研究中。

為什麼會如此執著?

用他在自傳里的話說,是因為當時有一個一直堅持的夢想,那就是進入豐田公司當一名機械工程師。但是他明白,以他的學歷而言,根本沒有機會。所以他必須要做出一些特別的東西,讓豐田公司以特殊的方式直接委以工程師的職位。

而活塞環是當時本田宗一郎能想到的最有價值的發明。

為了達到目的,他在花光所有的積蓄後,又變賣了妻子之前陪嫁的首飾。

在接近兩年的努力後,本田宗一郎綜藝設計出了他理想中的活塞環。

當他滿心歡喜信心十足地拿著自己設計的成品來到豐田公司準備換取一個工程師的職位時,卻被狠狠地潑了冷水——他的發明在豐田的應用實驗中漏洞百出,面試他的工程師前輩直接將本田拿來的活塞環丟進垃圾桶,並告訴他,這種幼稚的玩意在豐田,最初級的學徒都能搗鼓得出來。

本田宗一郎很不開心,他選擇了放棄。

他放棄的是豐田工程師的職位,因為他認為那個面試他的工程師傷了他的自尊。

對於活塞環這一零件的發明,他並沒有放棄。

相反,在經過兩年不斷的改良後,活塞環達到了接近完美的實驗效果。更有意思的是,當他的發明產品正式面世的時候,第一筆大訂單正是來自豐田公司。

這時,不再痴迷於到豐田公司當工程師的本田宗一郎覺得自己開廠,大批量生產活塞環。

但建廠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別的不說,最起碼得有水泥吧。

要是平時,水泥並不是什麼難得的物品,可是當時正處於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切物資都受日本政府管制,要取得水泥極為不易。

怎麼辦?本田宗一郎尋找了所有的途徑,都沒有人能夠幫上忙,連一丁點水泥都弄不到,蓋廠似乎已是無望。

對於天生要強的人來說,沒有絕望一詞。

買不到水泥,那就自己製造。

於是他召集了各方朋友一同研究,試圖找出製造水泥的新方法。幾個星期夜以繼日地努力後,他終於成功了,最終他建成工廠,生產起自己的活塞環了。

如果磨難只有這麼幾次,那就譜寫不了傳奇。

沒過幾年平順日子,日本的軍隊就去襲擊了美國的珍珠港,然後引來了美軍飛機對日本本土的狂轟濫炸。

很不幸,本田的活塞環工廠就中招了,被摧毀了大部分設備。

換做是其他人,這種情況下,趕緊停工停產,通知員工回家避難。

但是本田沒有,相反他立即召集所有員工,告訴他們:「趕快到外面去!望著天空,那些飛機此刻正在拋棄用盡汽油的油箱,看看它們丟在何處,然後撿回來,因為那是我們產品所需要的製造材料,現在在日本很難買到的。」

為了激發員工的勇氣,作為老闆的本田第一個冒著炮火去撿油箱。

靠著這種不要命的精神,本田宗一郎的工廠得以艱難地存活了下來。

但是躲過了人禍躲不過天災,後來日本的一次大地震,將他的工廠徹底夷為平地。

為了自己、家人和員工最後的生計,本田宗一郎不得不將活塞環的技術專利權賣給了曾經嘲笑他這項發明的豐田公司。

二戰終於結束了,可留給日本的卻是滿目瘡痍:物資奇缺、汽油配給供應不上,甚至有時候根本就買不到汽油。本田自己的汽車就經常加不到油,連上街買家中每天所需的食物都滿足不了。

「我要怎樣才能養活這個家?我要怎樣利用目前所有而開創出另一番天地?」

他發現自己還有一台除草機所使用的小馬達,這讓他想出個點子,將其跟所騎的腳踏車結合了起來,就發明出第一輛機車。

他就騎著這輛機車上街買菜,不多久便被一些朋友發現,也央求他為他們裝配一輛。很快,他就生產出不少輛機車。

由於市面上的引擎嚴重缺貨,想要量產幾乎不可能。

除非和當初搞水泥一樣自行設廠生產引擎。

沒錯,就這麼辦!

可是手頭上沒錢,再加上當時日本國內經濟萎縮,根本沒有融資渠道,怎麼辦呢?

本田經過好幾天的輾轉反側,終於又想出一個好點子:寫一封信給全日本每家腳踏車店的店主,告訴他們只要他們敢投資,就能生產出廉價的機車,把日本人民送到任何想去的地方。

這封信總共寄給了一萬八千多個店主,令人驚喜的是,其中有三千位店主表示願意投資。

積少成多,就靠著這些錢,本田宗一郎開起了他的機車工廠。

這個機車工廠就是後來本田摩托車和機車工廠的前身,再後來,本田就慢慢成長為了現在的揚名國際的大品牌車企。

而本田宗一郎也成為了行業內最為成功的傳奇人物。

本文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歡迎點擊關注!

「戲說金融」原創作品,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bebe8288cb6a4d7cf4e152606bdb3c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