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子不嫌母醜,狗不厭家貧」在孩子眼中,無論母親年紀多大永遠都是最漂亮的,換做母親也是一樣,自己的孩子永遠都是最美,但是民國的一位母親總是嫌她的小女兒丑,還看不起她似的將她許配給傻子做老婆,這麼狠心的母親到底是誰,又怎麼會把「醜女兒」培養成中國首位大學校長?
楊絳曾在《回憶我的姑母》中描寫她三姑母的長相:「三姑母皮膚黑黝黝的,雙眼皮,眼睛炯炯有神,笑時兩嘴角各有個細酒窩,牙也整齊。」這句話中的三姑母不是別人,正是那個被母親嫌丑的女兒楊蔭榆。
楊蔭榆1884年出生在江蘇無錫的一個書香世家,在楊絳父親的幫助下開始讀書,1907年考入東京高等師範學校,之後又去了哥倫比亞的大學留學,拿到碩士學位回國。在那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年代,讀書的女子很少,像楊蔭榆學歷這麼高的女子就更少,她畢業之後被北洋政府賞識,命她為國立北京女子師範大學的校長,她因此成為中國第一個大學女校長。
楊蔭榆在人前是威風凜凜的校長,在她母親眼裡卻是一個「醜八怪」,其實根據《回憶我的姑母》一文我們發現楊蔭榆並不醜,相反還很漂亮,有人人羨慕的雙眼皮和酒窩。
楊蔭榆單拎出來並不醜,可是這世界上最怕有對比,她大姐長得細皮嫩肉亭亭玉立,是母親眼中大美女的形象,楊蔭榆跟大姐一對比就變成了醜小鴨,所以母親一直偏愛大姐忽視她。
母親平時忽視楊蔭榆也就算了,可一有倒霉事第一個想起的就是她,無錫當地有一個大戶少爺到了適婚年齡卻還沒有娶親,其他姑娘們寧願放棄做闊太太的機會都不願意嫁給他,原因很簡單,因為那個大戶少爺是個「老嘻著嘴,嘴角流著哈拉子」的痴呆兒。
楊蔭榆母親想攀大戶少爺這根高枝,又捨不得將大姐這樣的乖女兒嫁給痴呆兒受苦,就把17歲的楊蔭榆推出去聯姻。舊社會,兒女大事全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很多女人結婚前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丈夫是誰,楊蔭榆壓根就不知道自己要嫁給一個痴呆兒就被送進了花轎。
楊蔭榆嫁到夫家,掀開蓋頭看到丈夫斜眼歪嘴流著口水才知道母親都把她嫁給了什麼人!楊蔭榆被氣得新婚之夜抓花了丈夫的臉,第二天還沒亮就偷偷跑回自己家,婆婆進洞房沒看見楊蔭榆,卻看見花臉貓似的兒子。
婆婆不想才剛結婚就結下婆媳恩怨,派了貼身丫鬟和一頂轎子去接楊蔭榆,楊蔭榆沒辦法只好回到夫家,但她只要一看到丈夫痴傻的模樣又忍不住反胃,沒過幾天又跑回了家。婆婆看她又跑回娘家,這次就沒那麼客氣了,親自拍到她家興師問罪,楊蔭榆不敢招惹兇悍的婆婆躲在楊絳母親房間裡避難,婆婆猶如母老虎化身,聞到了楊蔭榆身上的味道,一把將楊蔭榆從房間裡抓出來帶走。
楊蔭榆怎麼說也是讀過書的人,怎麼能忍受跟一個智商明顯不足的人一起生活,她選擇破釜沉舟,寧願得罪有錢的夫家也不願意繼續給傻子當老婆,夫家留不住她只好放她走。
楊蔭榆因為這樁失敗的婚姻對婚姻失去了信心,再也沒有結過婚,也沒有生孩子,全身心放在讀書上,後來的事前面提到了,她當上了中國首位大學校長。
女人把容貌看得跟自己的生命一樣重要,誰都不希望被別人罵丑,如果那個罵你丑的人還是自己的母親,痛苦的滋味成倍上升,楊蔭榆就算長得不好看,母親也不能總揭她傷疤,應該多發現她身上其他閃光點的,畢竟楊蔭榆是她生的,罵楊蔭榆丑不就相當於罵自己的基因不好,才會生出一個不漂亮的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