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於公眾號「私募排排網」。
2023年即將落幕,A股全年表現萎靡。二級市場股價不振,對於IPO、增發股份、配股、發行可轉債等一級市場融資,均會有較大影響。那麼,2023年的A股融資市場表現如何呢?
全年融資過萬億!下半年融資收縮明顯!
筆者根據Choice數據統計發現,截至12月25日,2023年A股市場IPO、增發股份、配股、發行可轉債等合計融資額近10700億元,是近五年來融資額最低的年份。
其中,增發融資(主要是定向增發)連續5年成為融資規模最大的融資方式,2023年增發融資超5600億元,相比往年有所減少。IPO融資規模居第二,全年融資超3500億元。可轉債融資規模保持較高水平,相比往年減少,但依然有超1400億的融資規模。
而配股融資總規模一直較小。2023年,僅浙商銀行、德賽電池、東風科技、香農芯創等4家公司成功實施配股融資,合計融資近150億元,其中,浙商銀行配股融資超97億元。
分月來看,IPO、增發股份、可轉債融資,均在9月份以來,隨著A股持續走弱而規模有所縮減。
2家半導體公司IPO融資上百億
具體來看,以網上發行日為標準,2023年通過IPO融資的公司有308家,融資總規模為3523億元。
其中,融資超10億元的有111家,超20億元的公司有35家。融資額最高的20家IPO公司當中,有12家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
IPO融資最多的是半導體領域的華虹公司,該公司IPO融資超212億元。緊隨其後的也是一家半導體領域公司芯聯集成,該公司融資額超110億元。此外,晶合集成、陝西能源、航材股份、阿特斯、華勤技術5家公司融資額也均在50億元以上。
5家公司年內定增融資超百億
上市以後,常見的再融資方式包括增發股份(公開增發、定向增發)、配股和發行可轉債融資。近年來,增發股份融資成為上市公司最常用的融資手段。
以發行日為標準,2023年通過增發融資的公司有294家,均為定向增發,融資總規模為5619億元。定向增發通常低於基準價的10-20%,因此很多機構投資者積極參與定增融資。
其中,融資超20億元的有56家,超50億元的公司有20家。定增融資額最高的20家公司當中,上市公司普遍讓價20%發行;有11家為現金融資方式,9家為股權融資方式。定增融資大戶主要集中在重資產的傳統行業。
郵儲銀行、長江電力、祁連山、粵水電、節能環境5家公司定增融資額也均在100億元以上。郵儲銀行拿下定增融資年度冠軍,成功融資近450億元。長江電力則在年內實現兩次定增融資,一次是股權融資,一次是現金融資,合計融資額也達到320億元以上。
新能源公司成可轉債融資市場「大戶」
近年來,可轉債市場不斷擴容並被很多投資者接觸,不少上市公司也通過發行可轉債進行融資。
以發行日為標準,2023年發行可轉債融資的公司有134家,融資總規模為1404億元。其中,融資超10億元的有37家,超20億元的公司有16家。融資額最高的20家公司當中,電力設備(新能源)行業公司占6家,有色金屬行業公司占5家。
其中,可轉債融資額最高的3家公司均是光伏行業公司,分別是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融資規模均在80億元以上。
風險揭示:本文所涉及的內容不保證數據完整性與準確性,分析結論僅供參考,所涉及品種均不構成實際投資操作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所涉的文章觀點,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平台的任何立場,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版權聲明:未經許可,任何個人或機構不得進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將其用於商業用途。轉載、引用、翻譯、二次創作(包括但不限於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現作品內容)或以任何商業目的進行使用的,必須取得我司許可並註明作品來源為私募排排網,同時載明內容域名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