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電網建設改造的不斷投入及釋放將促進智能配電設備行業需求增長

2023-06-28     普華有策

原標題:配電網建設改造的不斷投入及釋放將促進智能配電設備行業需求增長

配電網建設改造的不斷投入及釋放將促進智能配電設備行業需求增長

智能配電設備行業與國民經濟發展和電網投資建設改造息息相關,電網尤其是配電網的投資規模和增速直接影響行業的發展。未來,我國國民經濟將總體保持穩定增長,隨著智能電網和新型電力系統構建的不斷推進,智能配電設備行業將迎來一個較好的發展周期。智能配電設備是智能電網和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係到我國電力系統的運行安全和效率,因此,國家發布了一系列有利於智能配電設備行業健康發展的政策。

1、智能配電設備行業格局

輸配電及控制設備製造行業已經形成市場化的競爭格局,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等下游主要客戶在採購相關產品時一般採用招投標制度,行業內相關企業在技術實力、產品質量、價格水平、資質業績和品牌影響力等方面展開競爭。行業內中小企業眾多,各企業技術水平、生產能力和規模差異較大,行業中主要企業經營的具體產品存在一定差異,且部分規模較大的企業,除了輸配電及控制設備相關業務外,也存在同時經營其他業務板塊的情形。

2、智能配電設備行業發展態勢

電力產業是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近年來,我國經濟總體保持穩定發展,社會用電需求以及電力產業的持續增長帶動了智能配電設備行業的持續發展,也奠定了行業未來發展空間。隨著生產生活方式逐步轉向低碳化、智能化,能源體系和發展模式正在進入非化石能源主導的嶄新階段,電力電網、能源產業智能化升級,為智能配電設備行業帶來廣闊的市場空間。

(1)政策支持智能配電設備行業發展

智能配電設備是智能電網和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係到我國電力系統的運行安全和效率,因此,國家發布了一系列有利於智能配電設備行業健康發展的政策。

在智能配電設備行業方面,根據《關於加快配電網建設改造的指導意見》,在提高配電網裝備水平方面,以智能化為方向,按照「成熟可靠、技術先進、節能環保」的原則,全面提升配電網裝備水平。採用先進物聯網、現代傳感和信息通信等技術,實現設備、通道運行狀態及外部環境的在線監測,提高預警能力和信息化水平。提升設備本體智能化水平,推行功能一體化、設備模塊化、接口標準化。推廣應用固體絕緣環網櫃、選用節能型變壓器、配電自動化以及智能配電台區等新設備新技術。積極開展基於新材料、新原理、新工藝的變壓器、斷路器和二次設備的研製。此外,《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 年本)》《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和《綠色產業指導目錄(2019 年版)》等國家和行業政策文件,均明確支持和鼓勵智能配電設備行業的發展。

在下遊行業方面,近幾年來,國家相關政府部門發布了眾多支持電網、配電網、智能電網的投資建設和改造升級的政策文件,為下遊行業發展指明了明確的政策方向。例如 2022 年 12 月,我國布了《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 年)》,要求提升電網安全和智能化水平,積極推進配電網改造和農村電網建設,提升向邊遠地區輸配電能力。此外,近期發布的《能源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提升行動計劃》《「十四五」全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關於促進新時代新能源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和《「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等國家和行業政策文件,均明確支持和鼓勵電網、配電網、智能電網和新型電力系統的投資建設和改造升級,國家和行業政策的支持保證了企業下遊行業的持續發展。

(2)用電需求持續增長,帶動電網投資發展

截至 2022 年底,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約25.6億千瓦,同比增長7.8%。2022年度我國發電量達到 8.40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2%,全國全社會用電量達到 8.64 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6%,全國電力供需形勢總體偏緊。在較長時期內,我國電力需求還有較大增長空間。我國構建新發展格局,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高技術及裝備製造業快速成長、戰略性新興產業迅猛發展、傳統服務業向現代服務業轉型、新型城鎮化建設將帶動電力需求保持剛性、持續增長。綜合考慮節能意識和能效水平提升等因素,預計 2025 年、2030年和 2035 年我國全社會用電量分別為 9.5 萬億千瓦時、11.3 萬億千瓦時和 12.6萬億千瓦時,為滿足未來電力消費需求,各級電網建設改造仍是未來的投資重點。

(3)智能電網建設持續推進,推動智能配電設備發展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電力需求長期保持較快增長,傳統電網已不能完全滿足日益增長的電力需求,亟需一個能夠在傳統電網已有的發電、輸電和配電設備設施的基礎上,集合智能化、信息化和自動化等新技術,實現安全、可靠、經濟、高效運行的智能電網。

相對於歐美已開發國家,我國的智能電網建設起步較晚,2009 年國家電網對外公布「堅強智能電網」計劃,2010 年智能電網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11 年智能電網正式納入「十二五」規劃綱要、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等國家戰略規劃,智能電網逐漸成為我國電網建設未來的發展方向。

根據《關於促進智能電網發展的指導意見》,智能電網是在傳統電力系統基礎上,通過集成新能源、新材料、新設備和先進傳感技術、信息技術、控制技術、儲能技術等新技術,形成的新一代電力系統,具有高度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等特徵,可以更好地實現電網安全、可靠、經濟、高效運行。發展智能電網是實現我國能源生產、消費、技術和體製革命的重要手段,是發展能源網際網路的重要基礎。

智能化是改造傳統電網、推動能源互聯互通、提升供電服務品質的核心手段。配電網的智能化,有利於解決我國電網存在的運行效率較低、線損高和供電可靠性較差等問題,通過對電網實現智能化管理,提高電網系統運行效率,迅速找出甚至預防線路故障,減少用戶停電時間,提升供電可靠性及終端電能質量,同時也有利於實現分布式發電、儲能與微網的併網和協調優化運行,實現高效互動的需求側管理。

隨著我國電網建設的不斷推進和電網的完善,電網總投資保持在高位,但金額和增速有所下降,智能化總投資金額總體較為穩定,但配電環節智能化投資仍舊保持增長的趨勢,且占智能化總投資的比例也越來越高。

根據國家電網發布的《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行動方案(2021-2030)》,2021-2030 年,國家電網將提升配電網智慧化水平,加大中壓配電網智能終端部署、配電通信網建設和配電自動化實用化,2025 年,基本建成安全可靠、綠色智能、靈活互動、經濟高效的智慧配電網。

隨著智能電網建設的持續推進,一次和二次配電設備、設備與系統將更加融合,復合技術廣泛應用,對配電設備的智能化要求也將提高,將推動智能配電設備的發展。

(4)電網投資維持高位和穩步發展,拉動配電設備市場需求

國家能源局發布數據顯示:截止2022年,全國電網工程完成投資5012億元,同比增長2.0%。電網是我國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總體投資規模維持在較高水平,雖然投資金額有所波動,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用電需求的增加,我國對電網的投資整體維持高位並穩步發展。隨著電網建設重心由主幹網向配網側轉移,電網建設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配電網日益成為電網投資的重點。

根據國家電網發布的《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行動方案(2021-2030)》,2021 年-2030 年的重點任務之一是加大配電網建設投入,「十四五」配電網建設投資超過 1.2 萬億元,占電網建設總投資的 60%以上。同時,南方電網也發布了《南方電網「十四五」電網發展規劃》,將配電網建設列入工作重點,規劃投資達到 3,200 億元,占到總投資約 6,700 億元的一半。因此,預計「十四五」期間我國配電網建設投資金額將超過 1.52 萬億元。

(5)新型電力系統構建引領智能配電設備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2022 年 1 月發布的《「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將推動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作為我國現代能源體系發展的重要目標。新型電力系統是以確保能源電力安全為基本前提,以滿足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電力需求為首要目標,以高比例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建設為主線任務,以源網荷儲多向協同、靈活互動為堅強支撐,以堅強、智能、柔性電網為樞紐平台,以技術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為基礎保障的新時代電力系統,是新型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和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載體。新型電力系統具備安全高效、清潔低碳、柔性靈活、智慧融合四大重要特徵,其中安全高效是基本前提,清潔低碳是核心目標,柔性靈活是重要支撐,智慧融合是基礎保障,共同構建了新型電力系統的「四位一體」框架體系。

新型電力系統的智慧融合方面要求新型電力系統以數據為核心驅動,呈現數字與物理系統深度融合特點,「雲大物移智鏈邊」等先進數字信息技術在電力系統各環節廣泛應用,助力各環節實現高度數字化、智慧化、網絡化的革新升級,推動傳統電力配置方式由部分感知、單向控制、計劃為主向高度感知、雙向互動、智能高效轉變,有效支撐源網荷儲海量分散對象的協同運行和多種市場機制下系統複雜運行狀態的精準決策,推動以電力為核心的能源體系實現多種能源的高效轉化和利用。

根據《「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2025 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將達到 3.3 萬億千瓦時左右,「十四五」期間,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增量在全社會用電量增量中的占比超過 50%,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量實現翻倍。推動新型電力系統構建,需要推動電力系統向適應大規模高比例新能源方向演進,以電網為基礎平台,增強電力系統資源優化配置能力,提升電網智能化水平,推動電網主動適應大規模集中式新能源和量大面廣的分布式能源發展。與常規電源相比,新能源發電單機容量小、數量多、布點分散,且具有顯著的間歇性、波動性、隨機性特點,可調度性較低,對接入電網後電網的適應性和安全穩定控制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新能源單機發電容量較小、分散布置的特點導致其主要在中、低壓配電網側接入電網,配電網將從傳統意義上的無源配電網向有源配電網發展,從而對配電網的結構、控制保護方式、運營管理模式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將帶動智能配電設備的技術發展和市場需求。

(6)智能配電設備技術和市場發展

2015 年,國家發改委發布了《關於加快配電網建設改造的指導意見》,提出以智能化為方向,全面提升配電網裝備水平。在政策支持下,國家電網於 2016年發布了《配電設備一二次融合技術方案》,提出通過提高配電一、二次設備的標準化、集成化水平,提升配電設備運行水平、運維質量和效率,服務配電網建設改造行動計劃;同時為了穩妥推進一、二次融合技術,協調傳統成熟技術的可靠性與新技術不確定性之間矛盾,國家電網提出分階段推進一二次設備融合發展,標誌著配電設備的智能化成為行業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在智能化方面,配電設備的智能化主要體現在配電設備具有監視、測量、控制和保護等方面的功能,隨著自動控制、信息通信、智能傳感等先進技術的不斷發展,通過數字化技術賦能不斷提升配電網感知能力、互動水平和效率效益已成為必然趨勢,智能配電設備獲得更多賦能,功能更全面,適用性更強、智能化程度更高。近年來,隨著行業技術的不斷創新發展,以一二次融合為代表的配電設備智能化進程不斷深入,能源領域數字化轉型不斷推進,相關企業不斷研製和開發出滿足下游產業發展的新產品和新技術,智能配電設備已成為跨領域、多學科交叉融合發展的專業設備,智能化水平的不斷提升已成為配電設備行業的重要發展方向。

在綠色低碳化方面,低碳環保和可持續發展是我國重要發展戰略,也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決策,推進能源生產清潔化、能源消費電氣化的基本要求。為了加快推動工業綠色低碳發展和轉型升級,我國大力支持相關企業加強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實現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2022 年 8 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等部委發布了《加快電力裝備綠色低碳創新發展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加快推進配電裝備升級換代、提高用電設備能效匹配水平,推進配電裝備綠色低碳發展,將促進智能配電設備行業不斷朝向綠色低碳化方向發展。

在市場發展方面,近幾年來,隨著智能電網和新型電力系統構建的不斷推進,智能配電設備迎來良好發展。智能配電設備主要客戶為國家電網下屬企業,國家電網是我國配電設備主要使用企業之一,同時也是我國智能電網和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主導者之一,對配電設備產品質量和技術含量有嚴格的要求,因此,國家電網對相關產品的市場需求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智能配電設備相關產品的市場發展情況。

3、阻礙智能配電設備行業發展因素

(1)高端復合型人才相對缺乏

智能配電設備的研發和生產是多種學科知識及實踐經驗的綜合運用,涉及的技術涵蓋電氣技術、金屬材料和絕緣材料技術、加工和製造技術、現代電子技術、信息和通信技術、網絡技術和自動控制技術等多領域專業知識,具有較高的技術要求,對研發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高素質復合型人才較為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行業的發展。

(2)行業集中度較低

智能配電設備行業市場前景廣闊,行業內企業眾多,但大部分企業規模較小,市場集中度相對較低。行業內企業的生產經營和技術水平以及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同時隨著電力改革的不斷深入,行業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行業內缺乏具有壟斷地位或高市場占有率的企業。行業集中度較低導致了行業內競爭存在一定的無序性,對行業利潤水平和技術進步都存在一定的不利影響。

(3)資金實力較弱

智能配電設備行業屬於資金和技術密集型的行業,行業的發展和技術進步需要大量的研發投入,無論是新技術、新產品開發和改進,都需要資金支持。國內擁有自主核心技術的大型企業相對較少,行業內企業多為中小型企業,在資金實力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而且其主要資金來源為自身經營積累和銀行貸款,在資金的規模和來源渠道上都存在一定的不足,限制了行業內企業的發展和創新。

4、智能配電設備行業壁壘

(1)技術壁壘

智能配電設備製造業屬於技術密集型產業,涉及電氣技術、金屬材料和絕緣材料技術、加工和製造技術、現代電子技術、信息和通信技術、網絡技術和自動控制技術等多領域專業知識,產品和技術的研發創新需要企業進行長時間和大規模的投入,而且行業內客戶往往具有定製化需求,行業內企業需進行個性化技術方案設計以滿足客戶具體需求,具有較高的技術要求。此外,隨著智能電網和新型電力系統構建的不斷推進,產品智能化要求越來越高,對行業內企業的技術要求也越來越高。行業內企業只有通過長期行業實踐和技術積累才能形成和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產品質量及其可靠性,新進入者難以在短期內積累和形成相關技術,從而形成一定的技術壁壘。

(2)品牌壁壘

智能配電設備的下遊客戶主要為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及其下屬公司,其主要採用招投標方式進行採購,行業內企業大多通過招投標方式獲得訂單。在招投標方式下,除了企業技術實力和產品質量外,企業的品牌、歷史業績和市場信譽等也是影響招投標結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品牌的建立往往需要企業在技術研發、產品質量和市場推廣等多方面持續不斷的努力,是企業實力和過往業績的綜合體現,新進入者難以在短期內建立品牌,從而形成一定的品牌壁壘。

(3)資質壁壘

智能配電設備是電網的關鍵組成部分,直接影響電網運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下遊客戶特別是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及其下屬公司對行業內企業和產品有嚴格的資質審查和准入要求,需要較長的考察周期和嚴格的審查認證,相關產品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相應的產品標準通過型式試驗檢測並取得合格的型式試驗檢測報告,才能參與招標、投入市場,新進入者難以在短期內滿足相關資質要求,從而形成一定的資質壁壘。

(4)資金壁壘

智能配電設備行業需要較多的資金投入。首先,由於客戶對產品安全性和可靠性有較高的要求,產品從研發、型式試驗到掛網運行的市場化推廣周期長,需要企業有一定的資金儲備。其次,行業下遊客戶在產業鏈中處於強勢地位,議價能力普遍較強,導致企業形成較多的存貨和應收帳款,對營運資金占用較大。最後,隨著行業整體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需要企業不斷投入人力和物力進行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究開發,沒有一定資金積累或資金支持的企業難以滿足研發創新和市場競爭的需求,從而形成一定的資金壁壘。

更多行業資料請參考普華有策諮詢《2023-2029年智能配電設備行業市場調研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同時普華有策諮詢還提供產業研究報告、產業鏈諮詢、項目可行性報告、十四五規劃、BP商業計劃書、產業圖譜、產業規劃、藍白皮書、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諮詢等服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b04e90c3c7dcdfbc6cdd7d2834b107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