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企業的境外競爭逐步升級。
綜合 | 第一財經 編輯 | Echo
本文僅為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交易建議
10月17日,京東快遞宣布升級港澳快遞服務,將在香港、澳門開設多個快遞運營中心,實現全環節自營與揀運環節優化,為港澳用戶提供同城快遞、港澳互寄以及港澳至內地的互發互寄與送貨上門服務。其中,香港同城快遞最快可實現4小時送達,夜間派送時間也將延長至晚上22點。在澳門,同城快遞將實現最快次晨達。
當天,京東物流香港快遞業務負責人馬偉表示,包括快遞小哥在內,目前京東快遞香港團隊規模超過數百人。從業務升級時間看,上述負責人表示電商旺季即將到來,包括雙11、聖誕季等,希望能提供更好的服務。
一位京東物流香港員工表示,京東快遞香港團隊組建已有半年時間,業務官宣前已經試運營幾個月。目前京東快遞在香港一共有4個站點,在沙田、元朗、觀塘和葵青四個區域。業務包括B2B、B2C、C2C三方面,該員工表示,從前期運營情況看,B端客戶增長更快。
自2015年起,京東已先後在廣州、東莞布局三座亞洲一號智能產業園區,並且在華南地區擁有數百個中心倉、保稅倉、出口倉和港澳直郵倉。
京東快遞升級港澳業務的重要原因在於順豐和菜鳥在香港加速了布局以及網絡覆蓋,市場競爭力明顯提升。京東物流已經在港交所掛牌兩年多,並沒有展現出競爭力,同時京東快遞業務要全面開放,肯定要補足香港這塊版圖。
快遞公司陸續布局海外業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監管方面,管理部門多次呼籲快遞出海計劃。從快遞公司發展角度看,快遞物流企業目前都遵循內需為主、外部循環的模式,即國內供需,國外進一步開拓市場,實現「兩條腿走路」。從快遞企業出海情況看,如果當地物流網絡較為成熟,出海企業進行資本化更為省力,同時需要注意當地法律、宗教、人文環境等問題。不過,無論出海戰略如何,國內依然是快遞企業的主戰場。
今年4月,國家郵政局赴廣東調研快遞出海情況,調研組指出,快遞出海要重點圍繞分撥、幹線運輸、清關、倉儲、寄達地配送和信息互聯互通等關鍵環節加強能力建設。郵政管理部門將繼續加強與商務、海關等有關部門協同,謀實招、見實效,優化發展環境,支持企業結合自身實際建設高水平國際寄遞物流體系。
從快遞出海布局看,香港是快遞企業競爭的重要一環,此前已有多家快遞公司宣布了相關布局。
10月10日,順豐宣布升級了香港集運服務,提供「全港可上門,最快當日達」服務。根據順豐官網,在內地網購平台下單的包裹,到達順豐集運倉後,上午10點前合單,當日可送達香港客戶手中;10點後合單的包裹,次日可送達。
7月19日,菜鳥國際宣布在香港推出「次日達,晚到必賠」服務。從內地菜鳥集運倉發出的包裹,最晚第二天可送達香港的自提點或用戶手中。菜鳥表示假如未在承諾時效內送達,會主動向每筆訂單賠付至多60元人民幣。截至目前,菜鳥在香港擁有11座分撥中心、750多個菜鳥自提點和強控的中港車幹線及本地自營車隊。
本次升級港澳業務,也是京東物流境外業務的新嘗試。今年年初,京東關閉了泰國站和印尼站。京東回應稱,在收縮東南亞本地電商業務的同時,近段時間也在持續加碼在東南亞、歐洲及北美等地的物流倉儲布局,其中僅在印尼就已經運營了20座智能物流園區。
京東此前表示,布局海外的倉儲業務投入成本不會太高,可以直接應用京東成熟的倉儲物流技術,不僅確定性更高,也可以有效地服務京東的全球供應鏈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