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擬轉讓蔚來工廠資產,蔚來將追求獨立生產

2023-10-22     智能相對論

原標題:江淮擬轉讓蔚來工廠資產,蔚來將追求獨立生產

來源 | 超電實驗室

作者 | 王磊

蔚來開始謀求獨立生產資質了?

昨晚,江淮汽車發布公告,公司通過公開掛牌方式轉讓部分資產。

涉及包括 乘用車公司三工廠存貨等在內的三個資產包,擬轉讓資產帳面凈值約 42.12億元,擬轉讓資產評估價值約44.98億元,增值額約2.86億元,增值率為6.79%。

來源:江淮

上述涉及的兩家工廠,實際上則是江淮與蔚來合作的兩座工廠—— 江淮蔚來先進位造基地和蔚來第二先進位造基地。

來源:蔚來

對於這個消息,蔚來沒有否認,但也沒承認:

公司已經了解合作夥伴相關信息,並確認該行動不會影響公司接下來的生產經營活動。公司將在合適的時候針對相關事宜與大家進行溝通,在此之前不會就此事發表評論。

顯然,這件事很快就會有後續。

但網友已經迫不及———

蔚來汽車屁股上的「江淮汽車」標,終於可以拆掉了。

是時候說再見‍

江淮公告稱,此次資產處置,為的是 進一步優化自身資產結構不影響公司的正常生產經營,也不涉及人員安排。

若本次交易順利實施,將對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 業績產生積極影響。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有知情人士透露稱, 蔚來或將收購上述江淮汽車資產,並進一步謀求獨立生產資質

消息一旦落地,意味著蔚來終於和江淮「分家」,對於蔚來而言,將是一大利好,長期經營的效率和質量也會更可控。

此前李斌雖然一再強調,「保時捷的工廠肯定不如江淮的工廠」,但定位高端的蔚來,需要從江淮工廠開出來,對於車主來說多少有點不體面。

來源:蔚來

所以蔚來車主幹的最多的事,就是把尾標中的「江淮汽車」給扣掉。

其實早在2018年,就有消息傳出,江淮和蔚來分手,當時江淮的回覆非常堅決,稱合作會繼續,不存在分手一說。

如今隨著江淮把蔚來工廠的資產剝離,雙方接下來的合作也充滿不確定性。

來源:江淮

江淮和蔚來的合作,始於7年前。

2016年,雙方簽訂代工協議,此後便開啟了長期且深度的合作關係。

具體支付的方式,就是蔚來向江淮支付生產自己車型,而實際投資的資產的折舊和攤銷,並按車輛生產記錄支付生產和加工費,同時按協議為江淮提供補償。

目前蔚來旗下的車型,均是由江淮工廠代工生產。通過和蔚來綁定,江淮也收穫不少,股價先是暴漲,隨著蔚來汽車銷量提高,也給江淮帶來了穩定的收入。

來源:蔚來

僅在2018年4月-2020年12月,蔚來就向江淮支付了 超過12億元的代工相關費用。

隨後雙方又開始深度捆綁。2021年3月,蔚來控股與 江淮汽車成立江來先進位造技術(安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來製造」), 合作雙方各占50%股份

來源:江淮

兩個月後,蔚來汽車發布公告,2021年5月至2024年5月的三年間,江淮汽車將繼續生產ES8、ES6、EC6、ET7和其他可能的蔚來車型,並將把年生產能力擴大到24萬輛。

去年12月,江淮汽車發布公告,擬收購蔚來汽車(安徽)有限公司持有的在建工程-設備安裝工程相關項目資產(包括設備、工裝類資產等),預計交易價格為17.04億元。

雙方的合作雖然不斷加深,但事實情況是,雙方的地位,無論是市值還是聲量,都存在 嚴重不對等

江淮汽車作為一艘舊時代的大船,其乘用車板塊銷量不振,常年來給人的印象就是低端和廉價,盈利能力也堪憂。而蔚來作為新造車的明星,已經牢牢占據新能源變革話語權,一舉一動都自帶流量。

不過雙方的合作也可以說是雙贏,比如合作後,江淮的產能利用率上來了,業績開始大幅改善。而蔚來也多虧了有江淮,才有了後來的合肥市政府對蔚來「神之一手」的投資。

謀求獨立生產

自造車新勢力誕生以來,代工和自建廠,哪種才是更好的選擇,一直是爭論的焦點。

就實施途徑來看,代工似乎更容易實現,比如李一男的自游家、集度和極石汽車等。

而且代工的優勢有很多,比如可以快速打造品牌、引入融資、緩解投資新工廠的財務壓力、共用產能以及搶占市場,最重要的是還能 規避生產製造門檻,更快推出車型,這對於提升品牌認知度以及吸引融資都有巨大優勢。

來源:理想

以蔚來為例,2018年6月完成第一批車的交付,在2018年至2020年間,蔚來向江淮汽車支付12.34億元,代工生產車輛數量為7.5萬輛。

而同時起步的理想汽車,當初花費 6.5億元收購力帆汽車100%的股權,自建了 常州工廠,從而獲得乘用車生產資質。而且這6.5億元並未包括後續廠房、器械等多方面的升級以及車輛的生產成本。

來源:理想

這也導致了僅僅晚蔚來半年成立的理想汽車,第一批交付時間相比蔚來的 交付滯後了大約一年半的時間。

所以和自建廠相比,代工可以更輕資產運營。

但代工造車並不能一勞永逸,選擇代工的方案雖然可以在短時間內繞過「准生證」這一難題,藉助傳統車企的製造技術積澱,緩解一定的投資壓力。但從長遠發展來看,自建廠才會有更大的話語權。

比如獨立資質建廠生產,會得到土地廠房等固定資產,企業資產規模擴大後,以這些作為抵押物貸款融資都更方便,企業抗風險能力也隨之提升

最重要的是,隨著窗口收緊,代工的門檻也越來越高,資質成為新造車企業最頭疼的事。

最終結果大家也看到了,基本都是「 創業未半,中道崩殂」,因為獨立資質問題,自游家被迫黯然離場,集度也更名為極越。

同樣最開始由海馬代工的小鵬汽車,也意識到代工不是長久之計,2017年便開始在廣州肇慶自建工廠,兩期投資100億元,

在2020年3月,小鵬汽車還通過收購福迪汽車獲得生產資質。如今小鵬,坐擁4大生產基地,產能已然突破10萬台。同年,蔚來汽車和江淮汽車共同打造的工廠也正式落成。

來源:蔚來

通過收購力帆並已經自建工廠的理想也沒有落後,為了給產能保駕護航,投資60億元,接手了曾經的北京現代第一工廠,也就是現在的理想汽車北京工廠,理想即將推出的純電車型—— MEGA也將從這裡誕生。

如果說此前代工模式的推出是為了推動新能源汽車的普及,量大管飽,那麼現在造車的路數就是「以質取勝」。

不過目前的問題是,資質窗口期已經過了。

江淮汽車公告寫的也非常清楚, 轉讓的是資產並非資質。而蔚來在合肥的製造基地,實際上是和江淮合作共建的。

蔚來拿到工廠後,資質怎麼去落定,也得交給時間。

所以眼下最實際的,或許就是「江淮汽車」的尾標,官方就可以替車主扣下來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a73e5d950db630fafdb4b7d35435aa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