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帳本,但是一座城市的「帳本」,我們怎麼去看?
在深圳市「兩會」召開前夕,財政部門召開新聞通氣會、曬出「政府帳本」,介紹了2019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0年市本級預算安排建議情況。
去年深圳的收入支出狀況如何?
今年有什麼最新的惠民舉動?
讓我們一起梳理一下
2019年預算執行的主要特點
2019年,來源於深圳轄區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計實現9,424億元,比2018年增長3.5%。其中,中央級收入5,651億元,增長1.6%;深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773億元,增長6.5%,預計在全國36個省級財政中規模排第9位、增速排第6位左右,稅收收入占比為81.3%,保持較好的收入結構。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551億元,完成年初預算的106.9%。
落實減稅降費政策
為企業新增減負超過1,100億元
2019年中央出台力度空前的減稅降費政策,全年減負超過2萬億元,占全國GDP比重超過2%;預計深圳減負1,100億元以上,占全市GDP的4%左右,政策紅利更大。
其中,深化增值稅改革等減稅900多億元、社會保險降費170億元、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降費16億元、工商業用電降成本29億元。
稅收增長穩中趨緩
財政收入保持增速穩 質量優
2019年4月,國家實施降低增值稅稅率等政策後,全國各地財政收入增長普遍放緩。從我市情況看,地方級稅收收入自5月份起連續5個月下降。為彌補稅收減收影響,在確保不增加社會、企業和個人負擔的前提下,我市積極盤活資產資源,清繳各項非稅收入,促進財政收入平穩增長。
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取得新突破 新發展
2019年深圳全市教育支出716.6億元,增長22.6%。市財政安排各區學前教育經費補助34億元,推動新增幼兒園63所、學位2.1萬個,中小學校內午餐午休率達到96%。全市衛生健康支出335.5億元,增長19.2%。全市節能環保支出331.6億元,增長31.3%。159個黑臭水體和1467個小微黑臭水體全面消除黑臭,成為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新推廣新能源汽車近7萬輛、淘汰老舊車7萬輛,新增垃圾焚燒處理能力1.1萬噸/日。
加力提效實施積極財政政策
全力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
一是精準發力支持科技創新。全市科學技術支出548.4億元,重點用於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支持關鍵共性技術和前沿引領技術創新。
二是以更大力度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正式運作規模50億元的中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1-11月簽約加盟銀行達到37家,撬動新增銀行貸款1,012億元。
三是用足用好地方債,強化經濟逆周期調節。2019年發行314億元,重點用於水污染治理、軌道交通等領域,有效發揮了穩投資、擴內需、補短板的重要作用。
2020年政府預算怎麼花?
2020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是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全面鋪開、縱深推進的關鍵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為切實做好2020年預算編制工作,按照市委政府深化預算管理改革總體部署,財政部門進一步提高財政預算編制管理水平,推動積極財政政策大力提質增效。會上通報了2020年市本級預算主要安排建議:政府帶頭真正過緊日子,厲行節約辦一切事業。
實打實壓減預算基數。除教育、衛生、社保、科技、糧油儲備等領域支出以及保工資的剛性支出外,督促預算單位將其他基數項目全部納入壓減範圍,按政策一律壓減10%,減少支出9億元。
嚴格預算審核。除市委市政府明確要求實施的項目,以及涉及重點民生、安全生產、機構運行等剛性支出外,其他新增事項原則上不安排。各單位申報新增項目經費829億元,審核後安排642億元,與去年相比減少78億元,為加大民生事業投入騰出空間。
壓減一般性支出。本級「三公」經費預算控制數按照3%比例進行壓減,機關商品和服務支出同比下降10%以上。
堅持民生優先,重點民生領域支出增幅明顯高於其他支出。在2020年市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安排僅增長2.4%的情況下,加大重點民生領域投入力度。市本級教育支出安排324億元,增長18.2%。
此外,還在轉移支付中安排對區教育補助155億元,支持各區發展學前教育和義務教育。市本級衛生健康支出安排189.6億元,增長23.1%,推動構建國際一流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完善社會保障和就業體系,安排社會福利支出2億元,增長27.3%,推進老有頤養、弱有眾扶。安排殘疾人事業1.8億元,增長6%,大力支持無障礙城市建設。支持打贏脫貧攻堅戰,市本級援助其他地區支出安排36億元,增長43.5%,確保各項對口幫扶合作任務如期全面完成。
堅持服務產業和企業,精準發力加快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大力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鞏固和拓展減稅降費成效,安排工商業用電降成本補貼36億元,發揮好中小微企業銀行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作用,精準發力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安排科技研發資金134億元,其中39%投入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推動製造業提質增效,安排工業信息化產業專項資金36.4億元,加快實施新一輪「技改倍增」計劃。安排人才專項經費75億元,支持打造國際人才高地。
堅持高質量發展,全面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發揮政府投資引導和帶動作用,安排市本級政府投資620億元,重點投向城市基礎設施、民生服務、生態文明建設、產業創新配套等領域。推動構建城市綠色發展新格局。市本級安排生態環境保護和城市管理支出230.6億元,增長36.6%。
堅決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加強污染防治領域財政資金績效管理,推進水污染治理鞏固管理提升。安排交通運輸支出175.4億元,加快打造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合理加大地方政府債券發行使用力度,更好發揮政府專項債券對有效投資的拉動作用。財政部提前下達我市2020年新增專項債券限額160億元,全部納入預算安排使用。
堅持區域均衡協調,繼續保持對區補助力度。第五輪市區財政體制大力向區級下放財力,2016-2019年預計下放1,500億元左右,市區財力結構從第四輪體制的59:41快速調整為49:51,2019年區級財力首次超過市本級。
在已提前完成第五輪體制下放財力基礎上,2020年市本級繼續安排補助區支出650億元,確保對區轉移支付力度不減。主要支出包括:
一是教育費附加、從土地出讓收益中計提教育資金等教育專項轉移支付預計155億元,由各區統籌用於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及幼兒園、中小學運行經費保障;
二是安排對區專項轉移支付125億元,重點用於城中村綜合治理,消除各類安全隱患,完善城中村配套公共服務和市容環境保障;
三是其他各類專項轉移支付預計230億元,主要是工業穩增長補助、優質飲用水入戶等水務發展專項補助等。
觀察 | 駱惠寧履新發言 透露哪些信息?
雙城記 | 有一種"比翼雙飛"叫廣州與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