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美國總統特朗普最近的遭遇,「被打臉」恐怕再合適不過。
先是繪聲繪色聲稱和中方「通了兩次話」,但被中國外交部明確否認。美國知名生活雜誌《名利場》諷刺道,特朗普為了「救自己」,看來「又在撒謊了」。
再是怒不可遏「命令」美國企業離開中國,卻遭自己人「用腳投票」。特斯拉CEO馬斯克第一時間給自己的「老朋友」插刀,表示將在月底開啟中國之行並啟動Boring Company的中國項目,而零售超市巨頭開市客(Costco)的表現,更是讓自家總統非常下不來台。
昨天,在上海開啟中國大陸首家旗艦店,可謂引起轟動。購物者爆滿,人流量過大,逼得商場一度暫停營業……在一個非周末的普通日子,上海的「大叔大媽們」創造了當今世界上難以置信、也在任何其他國家難以複製的商超開業盛況。
目睹了這樣的火爆場景,相信有無數美國企業,包括世界其他國家的跨國公司,都免不了要驚嘆羨慕一番。
再看這樣幾組數據——
截至2016年,蘋果手機在中國的使用量達到3.1億,已經是蘋果手機在美國使用量的兩倍多;就在當年,美資企業中國市場銷售額達到了6000億美元;2017年,通用汽車在華銷售量達到400萬輛,已經超過在美國本土360萬輛的銷售量。貿易戰剛剛開打,美國特斯拉新能源汽車廠就在上海選址設廠,預計總投資達50億美元,成為迄今為止上海最大外資製造業項目。美國醫療器械巨頭賽默飛受中國醫療市場飛速發展的吸引,今年決定增資蘇州工廠……
美國企業一次次「用腳投票」,折射著中國市場的強大吸引力,也讓「離開中國」之說更像是一句笑話。
摩根史坦利在2017年發布的一份題為《為什麼我們看好中國》的報告中指出,「消費和服務正在日益驅動中國經濟增長」「中國正越來越多轉向高附加值製造業和服務業」。可以說,中國市場對美國企業的吸引是全方位的。中國地域廣博、人口眾多,屬於典型的「超大規模國家」,未來,中國將產生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並有望成為全球最大消費市場,放棄中國是所有跨國公司的不可承受之重。
在經濟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妄言「脫鉤」的想法都是愚昧無知的。看看世界最熱門的景點有多少中國遊客,西方的高校里有多少中國年輕人,世界奢侈品牌又有多少賣到了中國市場上,數一數美國各大公司銷售的飛機、汽車、手機,中國市場的業績都排到了第幾,特朗普又有什麼底氣認為美國企業會聽自己的話呢?
而更可笑的是,特朗普一面要求在華美企回國,一面又讓中國安徽阜陽的工廠加緊為其趕製競選用的旗子,自今年3月份接單以來,已經有9萬面「讓美國保持偉大」的旗子出廠。看來,美國要保持偉大,說到底還得靠中國。在這個問題上,特朗普自己心裡可跟明鏡似的。
眼下,貿易戰給中國造成的影響已經接近峰值,中國不僅經濟格局沒有亂,改革開放的路線也沒有被沖走形,這個國家的戰略清醒和耐心,還有魄力、雄心都保持著極好的狀態。一年半多時間下來,美方的牌幾乎都打光了,依然奈何中國不得,在貿易戰上,美國的極限施壓已經破產。
試圖捆綁香港在貿易談判上要挾中國未果,甩出「王炸」要對5500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結果自家股指跌的稀里嘩啦。再往前看,本想用「實體清單」搞垮華為打壓中國,但卻被「備胎轉正」搞得亂了方寸,不得不兩次延期華為購買美國產品的「臨時通用許可證」。
上帝欲使其滅亡,必先令其瘋狂。進入大選周期,特朗普愈發歇斯底里,卻也愈發無計可施。而中國不妨放鬆心態——
你只管演戲,我奉陪到底。
*本文由樹木計劃支持,長安觀察出品,首發在今日頭條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