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接受婆婆的「育兒經驗之談」,還不想傷感情?聰明兒媳這樣做

2019-07-18   陳青青說育兒

文|陳青青說育兒(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擁有本文章版權,歡迎轉發分享)

有人曾經總結過,人類有幾個亘古難解的謎題。其中有一個,就是婆媳關係。婆婆和媳婦看事情角度的不同,造成在各種事情上的分歧。通常情況下,女人剛結婚的時候,如果不和婆婆同住,還可以清凈地過幾年夫妻二人平凡而幸福的小日子。但一旦生了娃,又不得不請「帶娃經驗豐富」的婆婆來幫忙。

現在的父母大都是以八零後、九零後為主力大軍。包括我自己,也是八零後媽媽。我們大都有著較高的文化水平和獨立意識。我們會主動去學習國內外各種先進的育兒理念,我們希望能夠用科學的方法來養育我們的孩子。與此同時,婆婆們卻堅信她們的傳統育兒理念是正確的,最好的證據,就是她已經成功養大了幾個孩子。所以,不可避免的,婆媳會在育兒上有分歧。

01.婆媳在育兒方面最常見的一些分歧。

1.關於坐月子

婆婆觀念:婆婆一般採用傳統月子的護理方法,每天跟產婦準備各種大補的食物,特別是豬腳雞湯,說是可以「發奶」,也可以補身體。

兒媳觀念:剛生完第一個星期要清淡一些,不可大補。後面可以循序漸進,進食一些補的食物。豬腳雞湯並不一定可以「發奶」,奶水是否充足和產婦體質、心情以及寶寶的吮吸是否正確有關。

2.關於喂飯

婆婆觀念:婆婆們都喜歡把飯菜放在嘴裡咀嚼後喂孩子,覺得飯菜比較硬,自己嚼過後,食物會變碎變軟,寶寶更容易吞下去。

兒媳觀念:大人口腔里有很多細菌,大人咀嚼後喂給寶寶食物,會把細菌傳給寶寶,極易使寶寶患上細菌感染等疾病。寶寶還太小,腸胃系統和免疫能力發育還不成熟,所以,不能和大人同食。大人不可喂寶寶已經咀嚼過的食物,也不宜嘴對嘴親寶寶。

3.關於輔食

婆婆觀念:寶寶到4個月大,就要添加輔食了,不然光吃奶寶寶吃不飽。而且也要儘快讓寶寶吃鹽,不吃鹽會讓寶寶沒力氣。

兒媳觀念:根據世衛組織最新的建議,寶寶需純母乳喂養到6個月大,然後再逐步添加輔食。寶寶應該儘量推遲吃鹽,先讓寶寶嘗食物本來的味道,有利於寶寶味蕾的發育。

4.關於把尿

婆婆觀念:婆婆覺得越早培養寶寶自己控制排大小便的能力越好。幾個月大的寶寶就可以開始培養寶寶排便的規律性了,不僅可以使寶寶的屁屁始終處於乾淨的狀態,大人也省事。

兒媳觀念:寶寶不宜過早訓練有規律地排便。孩子太小就把尿,對孩子的括約肌發育非常不利。應該在寶寶大一些以後順其自然引導。

5.關於穿衣

婆婆觀念:多穿一點好,尤其秋冬季節,最好裡面外面都裹得嚴嚴實實的,帽子、手套、護腰、護膝一件都不能少,越像個「棉花包」越好。理由是寶寶太小,經不起風吹受涼。

兒媳觀念:衣服適當就好,沒有必要穿太多。穿太多了一是寶寶容易發汗回汗感冒;二是稍微一脫馬上就會著涼感冒。寶寶應該「三分飢和寒」。

6.關於出門

婆婆觀念:寶寶還是在家裡待著好,外面有風,寶寶容易著涼。

兒媳觀念:寶寶要多外出呼吸新鮮空氣,接觸新鮮事物。有太陽的時候更應該多出門曬曬太陽。

這樣看來,婆媳之間的育兒理念分歧可真不少。大多數媽媽是因為自己沒有時間精力帶孩子,所以請了婆婆過來幫忙。婆婆每天帶孩子也是十分辛苦,有些媽媽明知道婆婆的方法是錯的,因為礙著情面不好說出來,要知道,如果育兒方法錯誤,受苦的可是寶寶。所以,如果發現婆婆的育兒方式欠妥,不能一味地全盤接受,也不能隨意指責,激化婆媳矛盾。那麼,怎麼做才是聰明的做法呢?

02.兒媳不想接受婆婆的「育兒經驗之談」,如何做才能不傷感情?

婆婆辛苦帶娃,首先,我們要給婆婆足夠的尊敬,要從內心理解婆婆的辛苦與不易,這種內心的感受是能夠從神態、語氣中表現出來的。互相尊重,是一切溝通的前提。

溝通一定要講究策略。千萬不要直接指責婆婆。

「你這樣不對,都老掉牙的方法了,能不能不要這麼固執。」

「跟你說多少遍了,不能這樣,你怎麼不聽呢?」

「你不會帶孩子就多問問我啊,我知道的都是科學育兒的觀念,你那一套早就過時了!」

……

以上這些說法,統統都是不對的。婆婆也不會故意對寶寶不好,只是有些觀念比較陳舊而已。所以,我們可以選擇以下的方式來和婆婆溝通。

情景再現

婆婆喜歡把自己咀嚼過的食物喂給寶寶,兒媳可以溫柔地說一句:「媽,這樣好像對寶寶不是特別好,您還是用勺子喂吧。」如果婆婆可以馬上聽,那麼到這裡就結束了。

但大多數婆婆會說:「沒事,我幾個孩子都是這麼喂大的,沒發現有什麼問題啊!」

這個時候,先不要繼續說下去。可以拿著手機看幾分鐘,突然很驚訝地自言自語說:「哎呀,這個新聞太可怕了,這個寶寶才6個月就送進重症監護室啦,好可憐啊。」

婆婆通常也會很關心此類新聞,一定會問:「啊?為什麼啊?這孩子什麼病啊?」

「好像是說他的媽媽老是喜歡嘴對嘴親他,結果導致了寶寶細菌感染,看來以後我要少嘴對嘴親寶寶了。」

多麼聰明的說法啊,兒媳並沒有直接指責婆婆,直到最後也是在反思自己的行為。但是聽到這則新聞的婆婆會怎麼想呢?是不是會很自覺地停止錯誤行為呢?

所以,我們可以用這種委婉的方式來告訴自己的婆婆有些觀念是錯誤的,可能會引起嚴重的不良後果。這種方式既能達到目的,同時也不會傷了婆媳關係,值得大家借鑑。

一個家庭的經營需要智慧。家人之間的溝通也是有方法的。只要我們在尊重對方的基礎上,用一些「曲線救國」的方法,就能很好地解決問題。婆婆幫助帶孩子本身就辛苦,如果能和兒媳在和諧關係的基礎上有效地溝通,我相信,婆媳關係不僅不會緊張,還會緩和不少。這樣,一個家都是和和樂樂的,也能給寶寶一個溫馨寧靜的環境。

互動話題:大家覺得婆媳之間的分歧還有哪些呢?您是否也遇到過和婆婆無法溝通的情況呢?您覺得本文中提到的方法有用嗎?歡迎點贊及評論。

------------------------------

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都可以給青青留言,青青將根據用戶留言做出最專業的解答,用專業的知識為大家解決育兒過程中煩惱與糾結!

關注、轉發、分享【陳青青說育兒】文章,青青擅長嬰幼兒護理知識、兒童營養搭配、幼兒衣食住行注意事項、幼兒成長過程中棘手問題等所有的育兒問題都會在這裡為您解答,給您最專業的建議!

因為專業,所以信賴。我是陳青青說育兒,專業高級育嬰師。專注於解決親子成長中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