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道教:裝藏、開光、供奉,道教神像的這些常識你知道多少?
在參觀道教的宮觀時,我們會發現裡面有許多不同的宮殿,每個宮殿里分別供奉著不同的神像。這些神像的造像形態各異,三清殿里供奉的三清尊神形象莊嚴肅穆;靈官殿里的王靈官三目怒視,讓人畏懼;慈航殿里的慈航真人慈眉善目,令人親近……道教是根植於本土文化而形成的宗教,道教的神仙塑像也體現了道家的「道法自然」思想和傳統的中原文化內涵。
三茅真君
相信很多人對道教神像的裝藏、開光、供奉等常識感到好奇,本期就從這些方面為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道教的神像。
道教的神像一般是由木雕或者泥塑而成,道教認為,工匠製作出來的神像只是一件藝術品,並不具備神識和靈性,不可以隨便供奉。只有經過裝藏、開光等道教的科儀之後方可供奉。道教書籍《全真秘旨》中,對於裝藏是這麼描述的:「凡塑神像,必先裝藏,以應五臟。故先選五金即:金、銀、銅、鐵、錫。然後選用五色糧、五色線,新凈無殘黃表一張,新凈筆書『藏符』。」意思就是說,高功法師在做科儀時將這些物品放入神像內,就相當於人的五臟六腑一樣,道教認為經過「裝藏」儀式後的神像才能具有神力。
神像在經過裝藏後,就是開光儀式了。開光是道教特有的一種宗教科儀,即把宇宙中無形的、具有無邊法力的真靈注入到神像中去,神像也就具有無邊法力的靈性。日常生活中我們看到佛教也有開光儀式,其實最初佛教是沒有的,但是有類似的儀式叫做「加持」,隨著佛教與道教文化的融合,現在佛教也稱為開光。
道教的開光儀式神聖而又複雜,它有一套完整的開光科儀,並且一般的道士是沒有資格給神像開光的,只有那些常年修行並且經過拔職(全真派)或授籙(正一派)的高功法師,才具有為神像開光的資格。高功法師在擇好良辰吉日後,沐浴更衣,手持硃筆在神像的眼、耳、口、手、腳等部位點一下,意味著通靈開竅。在開光過程中還會念誦《開光咒》等咒語,高功法師誠心祈禱神的分靈降臨人間附之神像之上,使其成為具有通神啟靈的分靈身。
在經過開光等科儀之後,神像就會被供奉到宮殿里了。道教對於神像的供奉有「五供」之說,五供也稱五獻,即香、花、燈、水、果五種供品。道經有云:「五獻皆圓滿,奉上眾真前,志在求懺悔,亡者早生天。」香是道教最常見的供品,它在道教非常重要,正所謂「一柱真香通信去,上聖高真降福來。」道教認為香可以聞達十方無極世界,是通真達靈的媒介。鮮花供在神像前,可以帶來清香淡雅,使身心凈化,對神明更加恭敬。供奉燃燈可以上至無極之天,下通九幽冥界,是一種無上的功德。
道教的住觀道士們在每天會到各個殿里為每個神像上香敬神,在做早課時還有《祝香咒》:「道由心學,心假香傳。香焚玉爐,心存帝前。真靈下盼,仙旆臨軒。令臣關告,徑達九天。」而普通的遊客在參觀宮觀時,也會選擇給神像上一炷清香,以祈求神明為自己帶來好運。
關於道教神像的裝藏、開光、供奉,就簡單的介紹到這裡。了解更多道教文化,歡迎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