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奧體:重大體育工程擦亮城市新名片

2019-09-04     浙江在線

浙江在線杭州9月4日訊(浙江在線見習記者 孟悅 記者 張藝萌)體育承載著國家強盛、民族振興的夢想。如果說,體育是一種精神,那麼體育工程就是一扇敞開的窗,讓浙江看到世界,讓世界注視浙江。

8月31日晚,黃龍體育中心內,中甲聯賽第24輪激戰正酣,浙江綠城主場迎戰呼和浩特。當終場的哨聲響起,綠城2:0戰勝對手,全場歡呼雀躍。

作為浙江首個大型現代化體育設施,黃龍體育中心占地面積580餘畝,其網球中心可開啟屋蓋,創造了浙江體育建築之首。作為杭州市乃至浙江省的地標性建築,超燃的足球聯賽、大型文藝演出的盛況、爆滿的明星演唱會……都烙進了黃龍的光輝歲月。

而奧體博覽城,一大一小兩朵「蓮花」在江邊靜靜綻放。2007年,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在錢塘江南岸、西行大橋以東建設杭州奧體博覽城,實現從「西湖時代」邁向「錢塘江時代」。2022年,「大小蓮花」將作為杭州亞運會的主體育場和網球比賽場地投入使用。

黃龍體育中心 見習記者 孟悅 攝

從無到有

填補浙江大型體育場空白

「直到1997年,浙江還沒有一家大型體育場。」黃龍體育中心主任王德剛說,黃龍體育中心的誕生,填補了浙江大型體育場館的空白。

這是一座能容納5.4萬人的體育場,在此之前,浙江省體育館僅能容納觀眾5300餘人。

1959年,周恩來總理視察杭州,親臨黃龍洞一帶,作出「黃龍洞一帶可以用來健設體育場館」的重要批示。「以前這個地方叫跑馬場,周邊都很荒涼,但是地方大。」

然而一直到1976年周總理去世,也沒能親眼看到黃龍體育中心的建成。直到1997年,浙江省體育局徵用了黃龍洞、慶豐、玉泉等村和其他單位的800多畝土地。當年6月12日,浙江省黃龍體育中心正式動工,黃龍體育中心方才啟建。

在黃龍體育中心二層平台一角的欄杆下,有一堵不起眼的簽名牆。牆上刻的都是當年對黃龍有過貢獻的建設者和捐款者,參與黃龍體育中心建設的張興年的名字也在其中。

黃龍體育中心簽名牆 見習記者 孟悅 攝

「飽含著建設者們心血和汗水的黃龍體育中心主體育場已巍然聳立於西子湖畔寶石山下。參與工程建設的所有員工團結拼搏,艱苦奮鬥,爭創佳績,群策群力,各盡所能,向全省人民遞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落款是2000年10月,也是黃龍主體育場建成的那一年。

建設者用十年的時間,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而張興年也親歷了1997年黃龍打的第一根樁,到2006年黃龍主體育館、黃龍網球館等主要設施相繼建成的全歷程,對這片體育熱土感情頗深。

「搞建設,強調的是百年大計。在工程安全方面,比起事後彌補,事前努力來的更為重要。」作為當時黃龍體育中心建設的監理人員,張興年的日常工作瑣碎而機械,一個鋼結構的數據要反覆核查好幾遍。「從踏進黃龍的第一天,直到交工那天才感覺能鬆一口氣。」張興年回憶起當時建造黃龍體育中心時的畫面。

彼時,黃龍體育場在全國屬於規模較大的體育場,建造技術難度也很高。黃龍體育場採用的是圓盤式挑篷,整個篷頂由36根懸索拉到南、北高達87米的塔樓懸空斜拉,這在國內建築史上尚屬首例。

為了萬無一失,黃龍還請來「外援」。總指揮胡玉書與副總指揮程金洛以及設計、施工、監理的技術人員,趕赴北京向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的專家們尋求幫助,一次次進行模擬力學試驗。

36根懸索中,其中最大一根受力400噸左右,由49根鋼絞組成,直徑近50厘米,需跨越180米的空間,從挑篷拉到92米高的塔樓上。這近乎穿針引線般的細活,36根懸索整整「穿」了一個多月。

一串串數字、一個個細節,二十多年過去了,張興年幾乎想都不用想就報了出來。「為了保證施工安全,92米的塔樓,我一天要跑三次。20多年過去了,建築性能依舊良好。」張興年說。

2000年六七月間,黃龍主體工程竣工,最後的掃尾工作也緊鑼密鼓,最多時各工種、工段的施工單位達28支隊伍,施工人員能達到2000多人。

2000年10月20日,西湖博覽會在黃龍體育中心主體育場舉辦,這是它的第一次亮相,黃龍便驚艷了世人——當年西博會的總導演趙安讚嘆這是他見過最美的體育場,中央電視台著名節目主持人倪萍也為黃龍的建設者們點贊。

賽事為媒

體育產業多點開花

隨著賽事、民生和產業齊頭並進,杭州進軍「國際賽事之城」的路徑越來越清晰。

世界青年舉重錦標賽、FIFA女足世界盃、FIVB世界男排聯賽、中古女排對抗賽、斯坦科維奇洲際杯籃球賽、中國國際女排精英賽、國際男子網球巡迴賽、第八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世界女子排球俱樂部錦標賽……一系列高水平賽事的落地,不僅奠定了黃龍在浙江省乃至全國體育場館中的地位,也為浙江敞開了對外開放和國際交流的舞台。

「以體育為主要業態,同時堅持立足公益」是王德剛管理黃龍時想要堅持的方向。除了保障重大的活動和賽事之外,黃龍還立足公益,積極承擔社會責任。

體育服務民生、體育凝聚民心。平日裡,黃龍所有場館堅持向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低價開放,每逢「全民健身日」和國定節假日,各大場館免費向全社會開放。去年,黃龍體育中心共接待全民健身243萬人次,組織承辦各類賽事活動141場。

此外,黃龍還全年不間斷向社會開放羽毛球、桌球、網球、壁球、五人制足球、撞球、游泳等10餘個健身運動種類。黃龍籃球街、全民健身路徑更是全年面向社會免費開放,場館年開放率達到98%。

為了賦予新時代體育課新功能,推動浙江省全民健身事業發展,聚焦百姓健身培訓需求,黃龍體育中心還將原有零散的體育項目公益培訓,聚零為整,全年開展「十大公益體育培訓」和「十大公益體育賽事」,另外按照項目特點,開展足球、羽毛球、健身、高爾夫、籃球、游泳、橄欖球、棒球、網球、壁球、擊劍等培訓和賽事活動,旨在提倡健康生活,快樂運動。

在千島湖,有騎行和皮划艇;在富陽,有滑翔傘;在臨安,有華東首個山地運動公園……各類體育項目在杭州各地蓬勃興起。根據浙江省體育局的數據,截至2018年底,杭州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突破2平方米。

同時,黃龍的建成也帶動了黃龍周邊商圈的經濟發展。圍繞黃龍體育中心的建築群被統稱為黃龍商圈。目前,在黃龍商圈1.2平方公里範圍內,建有大型寫字樓13幢,總建築面積60萬平方米,世貿中心、新湖商務大廈、公元大廈、嘉華國際、黃龍世紀廣場等大廈均集中於此,共同為浙江的經濟繁榮添磚加瓦。

一江兩岸

勾畫城市發展新藍圖

錢塘江畔,與黃龍體育中心一江相隔的奧體博覽城,一大一小兩朵「蓮花」靜靜綻放。

杭州奧體博覽城 杭州市奧體博覽城建設指揮部 供圖

按照世界通行的城市規劃標準和國家城市規劃標準,200萬以上人口的大城市至少需配套2個以上大型體育場館。而現在杭州市區常住人口600多萬人,大型體育場館只有黃龍體育中心,這在理論上已經不夠用了,建造新的體育中心迫在眉睫。

2007年,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在錢塘江南岸、西行大橋以東建設杭州奧體博覽城,實現從「西湖時代」邁向「錢塘江時代」。建成後的奧體博覽城,將帶動杭州「城市東擴、旅遊西進、沿江開發、跨江發展」戰略的實施,與北岸的錢江新城核心區「日月同輝」建築群遙相呼應,勾畫「一江兩岸,雙城核心」的城市發展新藍圖。

而杭州奧體博覽中心是杭州奧體博覽城規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杭州奧體博覽中心全稱是「杭州市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包括一個8萬人主體育場、一座1萬8千人主體育館,還有游泳館、網球中心、棒壘球中心、曲棍球場、小球中心、室內田徑中心和重競技中心等,可舉辦世界性、洲際性、全國性綜合運動會及國際田徑、足球比賽,是全國最大的體育中心之一。

「我們老百姓口中的大小蓮花,實際上是主體育場和網球中心決賽場。」杭州奧體博覽中心主體育場負責人汪進解釋道。

奧體博覽中心主體育場大蓮花內場坐席區 杭州市奧體博覽城建設指揮部 供圖

大蓮花觀眾席設計標準為80800座,是全國第三大的八萬座體育場,由28片大花瓣和27片小花瓣組成,其設計理念來源於錢塘江水的動態和杭州古老絲綢紋理的嫵媚交織,源於一種生命的力量和變化,猶如一朵美麗的蓮花綻放於錢塘江畔。

大蓮花在設計上還採用了「引江景入奧體」的概念,通過高架平台把主體育場、體育游泳館和博覽中心連接在一起,觀眾站在平台的任何地方都能一覽無餘錢塘江景色。

奧體博覽中心網球中心小蓮花的旋轉屋蓋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另一邊小蓮花最大的創新之處,在於頂上的旋轉屋蓋。這種懸條結構十分美觀,屋頂合上的時候能保證雨天也能舉辦比賽。「這個屋蓋在世游賽的時候就已經露過一手了。」2018年,世界游泳錦標賽在杭州舉辦,小蓮花初次亮相就驚艷了世界。

「這種水準的網球館,繼上海、北京、武漢之後,杭州是全國第四個。」網球中心項目經理姜瑱瑜介紹。小蓮花的面積約3萬平方米,建設標準按照能舉辦大師賽的標準來建造。也就是說,未來杭州人在家門口也能看上網球界頂級賽事了。

上個月,大蓮花迎來了它的「處女航」——王力宏演唱會。從黃龍到奧體,座位足足增加了一倍。現場觀眾紛紛稱讚:「聲場效果很棒,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視聽盛宴』。」

智慧場館、空中跑道、彩色瀝青健身步道……在錢塘江另一岸,黃龍體育中心在歷經二十年勤勤懇懇的運營之後,也將迎來新生。借亞運改造東風,黃龍將以主體育場、體育館、游泳跳水館為核心,把黃龍中心區域範圍內的智能化場館、外立面、道路及環境綠化亮化等方面納入改造整體規劃,以實現場館設施、燈光效果、交通布局、景觀環境的一體化。

體育硬體設施的到位,讓一個又一個「首次」與第一」,頻繁在杭州落地。杭州國際馬拉松比賽首次進行了5G直播;世界XCAT摩托艇錦標賽成為迄今為止錢塘江水域最高規格的國際水上賽事;國內第一場113公里鐵人三項賽在千島湖舉行……

未來,建成後的奧體中心將和黃龍體育中心一起,培育體育動能,探索產業新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HK3_WwBJleJMoPMxWR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