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說台劇敢拍呢!
看膩了清湯寡水的劇情,它直接掏出一碗「葷菜」。
網飛11月10號首播的《此時此刻》
在劇中,小S和吳慷仁都是已婚人士。
意外發現自己的丈夫、妻子出軌對象正是對方的另一半。
「同病相憐」的二人在相處中互生情愫
片中戲份也火速衝上熱搜
點開評論區,明明是同一段演技cut,二人的風評卻全然不同。
夸吳慷仁有性張力、演技好,真有男人味
罵小s放蕩噁心,臭不要臉,甚至還有污言穢語
兩個人口碑差異這麼大,或許有小s因此前種種風波路人緣變差的原因。
但在橘看來,輿論對男女演員評價體系的「雙標」,也是現實生活的真實寫照。
同樣是演激情戲,對於男演員的點評總圍繞著「性張力」極盡讚美之詞。
朱亞文被稱為「行走的荷爾蒙」,在電視劇《我們的法蘭西歲月》中,一幕抽煙鏡頭堪稱教學素材+1
網友:攤牌了,饞,確實很饞。
他老婆沈佳妮居然吃得這麼好,羨慕的淚水從嘴角流過……
朱亞文也頗為自豪地表示:「我性感,但不浪。」
劉奕君在電視劇《生活家》中搭檔劉心悠,演繹中年人的愛欲糾葛。
扒拉女演員這一下,火速斬獲無數少女心(包括少男)
只要身材不錯,演技尚可,男演員多少都能吃兩口親密戲的紅利,實現吸粉。
所以經紀團隊和粉絲群體也熱衷於營銷「性張力」
於是叔圈之外,小鮮肉接戲也逐漸嘗試擴展尺度。
吳磊在《愛情而已》中,和周雨彤談「姐弟戀」,這氛圍感
王鶴棣在新劇《以愛為營》中「處處吻」,女粉恨不得魂穿白鹿,求他全國巡親
女演員演親密戲,僅僅是跟男演員一樣,完成了導演的要求。
但大眾的評價卻經常脫離對演技的指點,上升到對人格指指點點。
以玩味的目光打量女藝人,她們的性別屬性被迫前置於職業屬性。
因網絡暴力和抑鬱症自殺的韓國女藝人崔雪莉,就是這種目光的受害者。
生前最後的紀錄片《致真理》被公開,她也聊到了自己的看法
她和金秀賢在2017年合作過一部電影《Real》,片中的戲份被單獨剪輯出來,成為網友攻擊她放蕩的證據。
加上她後來有一些放飛自我的行為。
風評開始急轉直下,從星途無限的f(x) 「人間水蜜桃」,變成人人喊打的「瘋子」。
放眼內娛,也有女演員有類似遭遇。
導演李安憑著電影《色戒》獲得獎項榮譽,觀眾稱他有藝術追求,業內對他評價頗高。
梁朝偉被誇敬業,演技好,眼神會說話,擅長刻畫人物情感變化。
湯唯卻備受爭議,人們討論她的身材、微妙的表情和生理反應。
最後她被大眾詬病「一脫成名」、「博出位」、「沒有道德底線」,也被封殺了好幾年。
圈內也有替她鳴不平的,比如金星
包括馮小剛
演員郭曉冬,出演過很多文藝電影。
2011年和陶虹出演電影《忘了去懂你》,一場「工地激情戲」詮釋中年人的愛情。
2014年在婁燁執導的電影《推拿》中與盲女在床上纏綿相擁。
2016年在電影《少年》中對待自己戲中的妻子余男「強制愛」
因為演了太多激情戲,在採訪中他還有自封的稱號
如果是女演員,對於此類標籤大概是唯恐避之不及。
跟「性」相關的議題,好像男性天然掌握更多的話語權。
慾望在男人身上是勳章,在女人身上卻成了恥辱的烙印。
女演員一旦步入一段親密關係,在劇本選擇上就必須有所權衡,事業向愛情妥協。
大多女星估計還是林心如式心態:要考慮另一半的感受。
畢竟有些尺度戲拍完了,男朋友就沒了。
郝蕾當年接受採訪,聊到自己因大尺度戲失去了愛情
(她當時的男朋友就是鄧超)
據傳湯唯在拍完《色戒》後,也跟當時的男朋友田雨分了手
其實「性羞恥」和「綠帽羞恥」的底層邏輯是共通的:
女性不被允許自由支配身體,需要為一段存在或將來可能存在的關係「守貞」。
「蕩婦羞辱」的結果就是我們幾乎不在影視作品中公開討論女人的性需求,對女性角色的刻畫會刻意避開這一環。
遇到某些鏡頭,就用各種吻替詮釋親密戲:
《香蜜沉沉燼如霜》花替
《長歌行》鳥替
《與君初相識》魚替
《星落凝成糖》雷替
好好好,橘直接
情慾本來就是人性的一部分,影視作品之所以要刻畫這一部分,就是因為它對人物心理變化、關係發展、情節推動都有影響。
用「一剪沒」、「一刀切」的方式解決問題,希望打造一個無菌的真空環境,現實嗎?
回看以前的電視劇,反而更敢拍,塑造的角色更「真」。
2007年海清主演的電視劇《雙面膠》,豆瓣評分8.1分。
中年少婦的人設相當大膽
除了電視劇,那些年話劇圈也吃的很好。
復盤《戀愛的犀牛》2003年版,段奕宏被郝蕾用口紅畫肌肉這一幕,誰能懂啊
跟國產劇相比,在女性議題和性觀念解放上,別人確實更領先。
歐美劇因為文化背景不同,社會風氣和開放程度不一樣,或許會直白很多。
同樣受東亞文化影響,台、日、韓的影視劇創作也更自由。
台劇《我們不能是朋友》播出後,女二韓可菲釣系姐姐的人設反而比女主還出圈。
她太颯了,把「買可樂」當成頭等大事,完全忠於自己的愉悅體驗
(買可樂=make love)
很多女生信息之閉塞,甚至對於自己的身體也不了解。
由此,韓劇直接切入,做起了女性性教育片,以毫不低俗的方式進行科普。
教會女性學著尊重自己的情感、慾望,保護身體健康
還有豆瓣評分達到了9.2的日劇佳作
從三個小女孩的視角,真實還原青春期女孩對於性和愛的好奇與無知。
然後一點點更新相關認知:
性取向、生理期、安全期、「意外」懷孕、性病……
再對比當下,不難發現,談「性」色變的輿論環境,是社會環環相扣、合力塑造的。
從女性剛來例假時的月經羞恥,到胸部發育時的身材羞辱,再到婚戀中的「處女情結」。
「性羞恥」這事貌似只發生在女性身上,越羞恥越小心,越小心越羞恥。衍生出的「蕩婦」指控,無限壓抑著女性群體的真實需求。
害怕被罵不檢點、「騷浪賤」,我們保持緘默,於是被擱置的困惑便堆積成腐爛的秘密。
誠如恩格斯所言:
「婦女的解放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
如何從性解放開始,讓女性意識得以舒展,探索出全新的話語模板?
首先須意識到,在「性」這件事上,大多女性仍是被遮蔽的弱勢方。
其次,學會拋開「守貞」意識,把對身體、性、生育的決定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
最後,我們還要一遍遍討論「性」,直到對男女藝人接演情慾戲的態度不再雙標。
直到越來越多的女孩能切斷恥感馴化的支配。
直到這種討論變得正常。
最後一句
停止蕩婦羞辱,
Do what you wanna 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