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得發紫,降溫超18度,寒潮南下:局地大雪暴雪,南海有熱帶擾動

2023-11-20     環球科學貓

原標題:冷得發紫,降溫超18度,寒潮南下:局地大雪暴雪,南海有熱帶擾動

寒潮來襲了,大範圍降溫已經確定,並且依然具有風雨雪的發展,但值得注意的是,本輪寒潮來前,由於出現了「大升溫」,我國南北不少地區都是保持在20度以上。

所以,在寒潮突襲之下,必然也會帶來極強的降溫,這是連鎖效應的,過山車的氣候模式將會更加明了。

我國氣候中心也說明了這一波寒潮,不少地區都將達到16度以上,而從數據圖來看,在黑吉遼,內蒙古等部分區域,還出現了「紫色冷區」,這就是「冷得發紫」,降溫不僅是16度左右,而是超過了18度以上的大降溫。所以,相當強烈。

而從冷空氣的分布情況來看,南北區域都要降溫,但是屬於「東路」類型的冷空氣發展。

在冷空氣的推進之下,預計在11.25時段早晨,最低氣溫0℃線將位於江蘇中南部、安徽北部至河南南部、陝西南部一帶,也就是這樣,內蒙古東部、吉林北部、黑龍江等地需要警惕,這些區域的最低氣溫在-24~-20℃,局地低於-24℃,較常年同期偏低5~8℃,這真的是相當冷。

而對於雨雪來說,主要還是在11.21-22時段,主要還是因為東北方向存在一個氣旋的發展,在推動冷暖氣流的活動。

所以,本輪的雨雪天氣還是在東北為主,多地大雪或暴雪。

按照分布情況來看,在內蒙古東部、黑龍江東部、吉林東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大雪或暴雪,其他區域都還好,基本就是以冷為主,也就沒有其他的問題了,沒有雨,也沒有雪。

所以,本輪的寒潮還是實力較強,但雨雪並不多,重點還是東北。

而除了這一波冷空氣之外,看上去在11月下旬沒有更多的較強冷空氣活動,有冷空氣的活動也主要集中在東北地區,其他區域在本輪寒潮之後,預計會出現升溫的情況,大家注意冷暖波動就行。而除了寒潮之外,海洋區域的變化情況不大。

從衛星雲圖來看,海洋區域的熱帶擾動還是不少,南海,菲律賓東部,還有遠洋區域,都有熱帶擾動的活動跡象。

所以,這可能顯示了颱風的活動變化還是沒有停止,雖然說在11月,本身就是屬於颱風較少的季節,但是一年四季都可能有颱風的活動,海洋區域只要騰出空間了,那必然也就會出現。

從GFS的模擬情況來看,南海的熱帶擾動還是發展明了,其實從上面雲圖都可以看到,這沒有什麼問題。

而從模擬數據來看,南海的熱帶擾動都是保持「1000hpa」左右發展,GFS還給出了一個偏西移動,甚至有可能在孟加拉灣發展出熱點氣旋,如果這個真的出現了,在後續可能影響我國南方的水汽發展,具體時間太遠,後續再來看看。

但似乎也有一個熱點擾動可能北上發展。

就是此前GFS認為可能出現的「土颱風」跡象,在不斷北上之後,最終還是可能靠近越南,但也有趨勢會影響我國華南的天氣變化,有水汽輸送趨勢,這個保持沒有變化。

而EC在新一輪的情況之下,對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擾動說明也變弱了,認為還不會有明顯的颱風活動出來,我國氣候中心也撤銷了。所以,颱風算是進入「停擺」期了。

而對於今年整體的情況來看,已經生成的颱風也只有16個,但是超強颱風不少,這是「少颱風,超強颱風多」的局面,這樣凸顯了氣候的巨變。

同時,數據的總量也不是最少得,我查詢了一下風雲平台的颱風數量,在2010年的時候,西北太平洋僅僅只有14個,這已經是超過了該年份的總和。

所以,後面還有颱風嗎?雖然從季節性來說,颱風並不多了,但也不排除還有,氣候變化就是這樣,非常特殊,大家繼續觀察,跟進就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99f054333da9a7f0591e3831175dcb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