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三大藝術院團赴海外演出 展藝術風采 促人文交流

2024-11-04   國際在線

中國交響樂團在法國土魯斯演出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在俄羅斯聖彼得堡馬林斯基劇院音樂廳演出

中央歌劇院在泰國演出《藝術家生涯》

10月以來,中國交響樂團、中央歌劇院、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等中國頂級藝術院團走出國門,赴法國、俄羅斯、泰國等國演出,用音符傳遞友誼,以藝術搭建橋樑,不斷推動中外人文交流、文明互鑒。

中國交響樂團——

奏響中法友誼新交響

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際,作為中法文化旅遊年的重要活動之一,中國交響樂團於10月9日赴法開啟巡演。本次巡演由指揮家譚盾執棒,攜手青年嗩吶演奏家劉雯雯、法國中提琴演奏家莉絲·貝爾托及保加利亞小提琴演奏家莉亞·彼得羅娃共奏諧音。

在為期一周的時間裡,音樂家們先後在土魯斯格蘭音樂廳、普羅旺斯大劇院和巴黎愛樂音樂廳舉行專場音樂會,吸引7000餘名法國觀眾、華僑華人現場觀看。

本次巡演的曲目選擇頗有看點。除了凸顯中國民族特色的嗩吶協奏曲《百鳥朝鳳》《風與鳥的密語》,在法國作曲家拉威爾即將迎來誕辰150周年之際,國交專門為當地觀眾獻上了拉威爾的經典作品《波萊羅舞曲》。樂團還為法國觀眾精心準備了返場曲目——節日氛圍濃鬱熱烈的《春節序曲》和《卡門序曲》。

在「玫瑰之城」土魯斯,國交藝術家精彩的演出讓現場觀眾如痴如醉。許多第一次聽到《春節序曲》的法國觀眾特意詢問這首作品的名字。演出後,大區主席代表、市長代表、藝術節主席紛紛來到後台,向國交藝術家表示祝賀。一些法國觀眾甚至專門在劇場外等候,在中國藝術家走出劇場時再次送上掌聲與歡呼。

在「薰衣草的故鄉」普羅旺斯,當返場曲目《卡門序曲》響起時,全場觀眾自發起立,跟著節奏打點鼓掌。尾音落下時,經久不息的掌聲響徹劇場。此情此景,讓劇場經理感慨:「當地觀眾只有對最認可的演出才會自發起立鼓掌,這樣的情況在劇場一年所有演出中也沒有幾次。」

此次法國巡演的最後一站,位於久負盛名的巴黎愛樂音樂廳,能容納2000多名觀眾的音樂廳內座無虛席,氣氛熱烈。音樂會以誕生於巴黎的《波萊羅舞曲》開場,讓觀眾分外驚喜。本場演出的最高潮出現在由中國作曲家關峽創作的嗩吶協奏曲《百鳥朝鳳》。音樂會現場,恢宏震撼的管弦樂與高亢嘹亮的嗩吶聲交相輝映,將一幅百鳥鬧春的動人景象展現在觀眾面前。演奏結束後,嗩吶演奏家劉雯雯在持續不斷的掌聲中返場三次向觀眾致謝。這首極富感染力的作品也成功破圈,刷屏網際網路,吸引眾多網友點贊。

法國巡演期間,除了高潮迭起的音樂會,國交藝術家們也化身音樂使者,走進大街小巷,與法國人民共敘友誼。

在普羅旺斯演出前,國交小號演奏家門宮博受邀,在劇院用法語和當地觀眾互動交流,詳細介紹了演出亮點、指揮家和獨奏家的情況,以及國交音樂季的相關內容,分享了國交藝術家在法國巡演的美好經歷。

在巴黎演出之餘,中國交響樂團小號演奏家尹曉暉、黨然、門宮博來到一家小號工作室,與法國同行進行了樂器試奏與友好交流。說到興起處,巴黎室內管弦樂團小號首席讓·米歇爾·里克伯格和國交小號副首席尹曉暉,各自即興吹奏了一段本國樂曲,引得現場一片喝彩。

法國中提琴演奏家莉絲·貝爾托是首次與國交進行合作。談及中國音樂與中國交響樂團,她興奮地說道:「我很開心第一次和中國交響樂團及指揮家譚盾合作。這是一次很有趣的體驗,我與大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雖然我已經去過幾次中國,但未來我希望可以更多地探索中國音樂,更多地和中國音樂家進行交流。音樂是共同的語言,它將我們緊密相連。」

對中國交響樂團此次意義非凡的音樂之旅,法國多家媒體及樂評人都給予了高度評價。樂評人弗洛倫斯·萊圖赫茲稱讚中國交響樂團演奏的《波萊羅舞曲》「給出的詮釋在視覺和聽覺上都會讓人想起一個巨大的調音台。」另一位樂評人塞爾吉·喬茲則評價中國交響樂團的演出「構成了一場中西間令人驚嘆的音樂之旅」,在他看來,曲目《火鳥》「總體的輝煌一直持續到最後,真是蔚為壯觀!」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

呈現中俄舞台精彩看點

今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也是2024—2025「中俄文化年」開啟之年。國慶期間,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攜手指揮家李心草、鋼琴家羅維、小號演奏家謝苗·薩洛馬尼科夫等,在俄羅斯展開巡演,並先後在莫斯科、聖彼得堡與符拉迪沃斯托克舉辦三場音樂會。

9月30日,在專場音樂會之前,樂團「橋四重奏」組合率先出動,於莫斯科音樂劇院參與「中國與俄羅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暨中俄建交75周年文藝演出」,與俄羅斯奧西波夫民族樂團合作演奏了《瑤族舞曲》《良宵》兩首中國作品,膾炙人口的經典中國旋律與俄羅斯民族樂器獨特的音色交相輝映,點燃了現場的熱烈氣氛。

10月1日晚,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正式亮相莫斯科扎里亞季耶音樂廳,為俄羅斯觀眾獻上中俄兩國交響名作。當晚的音樂會由中俄兩位指揮家分別指揮上下半場。

俄羅斯指揮家、扎里亞季耶音樂廳執行總監伊萬·魯金率先登台,指揮樂團奏響在中國家喻戶曉的《紅旗頌》,令現場的俄羅斯觀眾感到新鮮而驚艷。這部交響詩由「七一勳章」獲得者、中國作曲家呂其明創作,描繪了新中國開國大典上紅旗升起、氣壯山河的畫面。而後,中國青年鋼琴家羅維登場,與樂團合作奏響被譽為俄羅斯「第二國歌」的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大氣磅礴的和弦與優美流暢的旋律在羅維指尖展開,與樂團絢麗多姿的管弦協奏共同奏出作曲家對光明與歡樂的渴望。

下半場,在中國指揮家李心草的指揮下,俄羅斯小號演奏家謝苗·薩洛馬尼科夫與樂團呈現了中國作曲家陳其鋼的《萬年歡》。「萬年歡」源自崑曲《牡丹亭》的曲牌,陳其鋼以膾炙人口的旋律為基礎,寫出精妙而深刻的變奏,也在音樂中探討了「何為歡樂與悲傷」「萬年與永恆有多遠」等哲學命題,將觀眾帶入充滿東方意蘊的哲思中。

音樂會最後的重頭戲是俄羅斯作曲家斯克里亞賓的代表作《狂喜之詩》,作曲家曾說,「當精神達到其活動的最高峰……狂喜的時刻就到來了」。在《狂喜之詩》巨大漸強的尾聲結束後,觀眾席爆發出此起彼伏的「Bravo(喝彩聲)」。熱情的掌聲、歡呼和全場起立,表達了俄羅斯觀眾對樂團的喜愛和肯定,樂團以劉天華《良宵》與柴可夫斯基《胡桃夾子》中的「雙人舞」返場。音樂會後,不少俄羅斯觀眾在音樂廳出口處迎候陸續離場的樂團演奏家,有的齊聲喊道「祝你們節日快樂」,有的繼續高聲叫好並說:「你們太棒了,你們要經常來!」

莫斯科音樂會結束後,受馬林斯基劇院邀請,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分別亮相聖彼得堡馬林斯基劇院音樂廳與符拉迪沃斯托克馬林斯基劇院濱海分院,並在兩地舉辦豐富的藝術交流活動。

在聖彼得堡,指揮家李心草來到聖彼得堡國立音樂學院,為該校指揮系學生舉辦大師課。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樂團於中國總領館舉辦室內樂音樂會,為留學生、華僑華人及中資企業代表奏響中外經典作品。

據了解,本次巡演與文化交流活動被納入2024—2025「中俄文化年」總體計劃。國家大劇院黨組副書記劉嵐表示:「在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首次全員赴俄巡演的同時,馬林斯基劇院芭蕾舞團、馬林斯基交響樂團、聖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團等俄羅斯頂尖名團也將陸續登上國家大劇院的舞台。這些互訪交流正是落實兩國元首共識的具體體現,也是中俄人文交流領域的最新亮點、兩國舞台藝術生活的重要看點。」

中央歌劇院——

傳遞中泰兩國深厚友誼

10月17日至20日,中央歌劇院攜《藝術家生涯》和《圖蘭朵》兩部世界經典歌劇,赴泰國參加第26屆曼谷國際舞蹈音樂節。該音樂節自1999年創辦以來,已成為東南亞規模最大的國際藝術節。每年9月至10月,該音樂節會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藝術家及表演團體參加,上演包括歌劇、芭蕾、舞蹈、特技表演等多種藝術形式的劇目。

《藝術家生涯》是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創作的經典四幕歌劇,以其深刻情感和獨特藝術魅力成為歌劇史上的不朽之作。為紀念普契尼逝世百年,中央歌劇院在2024年推出該歌劇的新版製作,由指揮家楊洋執棒,沈亮導演,馬連慶擔任舞美設計。劇中講述了4位生活在巴黎塞納河畔的藝術家——詩人魯道夫、畫家馬切洛、哲學家科林和音樂家蕭納爾的故事,他們生活貧困,但對生活充滿熱情。這些人物的故事激起觀眾的情感共鳴。

新版歌劇自8月24日起先後在北京、深圳完成首演及巡演,此次在泰國曼谷進行了首場海外演出。10月17日晚,楊洋攜中央歌劇院歌劇團、合唱團、交響樂團,以及舞台美術設計製作中心近200名藝術家組成強大陣容,與特邀義大利女高音歌唱家弗朗西斯卡·米卡萊利、男高音歌唱家保羅·拉迪佐內,在曼谷泰國文化中心為近2000名觀眾呈現了這場藝術盛宴。

弗朗西斯卡·米卡萊利曾多次飾演「咪咪」一角,此次在中央歌劇院版《藝術家生涯》中,她依然展現出強烈的魅力。她以天真靦腆的形象演繹與魯道夫的初遇,唱起著名的詠嘆調《人們叫我咪咪》,憑藉其深厚的藝術功底與紮實的氣息控制,將詠嘆和敘事部分的過渡表現得自然而出色,使咪咪這一角色極具感染力。同時,保羅·拉迪佐內飾演的魯道夫、李晶晶飾演的穆塞塔以及其他演員,也傳神地演繹了歌劇中的人物,讓觀眾感受到音樂的美妙及其蘊含的精神與情感力量。

演出獲得現場觀眾的一致好評,當《冰涼的小手》《漫步街上》等劇中經典唱段唱畢,掌聲經久不息。一位來自紐約的觀眾表示,「我曾看過美國大都會歌劇院版本的《藝術家生涯》,這是我第一次在泰國看這部歌劇,中央歌劇院的演出也同樣非常精彩,我非常喜歡。」《藝術家生涯》不僅是一部歌劇,更是一幅描繪人性、愛情、夢想與分離的畫卷。中意兩國的藝術家們用歌聲與演技的完美呈現,跨越語言與文化的障礙,將劇中的深情與悲情傳遞給每一位觀眾,使這首塞納悲歌成為湄南河畔大家心中的永恆記憶。

10月20日晚,中央歌劇院在泰國文化中心上演歌劇《圖蘭朵》,用這部融合了中國故事與義大利歌劇風格的經典之作,為藝術節畫上完美的句號。《圖蘭朵》是普契尼根據童話《杜蘭鐸的三個謎》改編而成的三幕歌劇,同時也是他生前最後的傑作。自1989年中央歌劇院在中國引進並公演以來,該劇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成為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一張重要名片。中央歌劇院曾攜《圖蘭朵》多次走出國門,贏得了國內外觀眾的高度讚譽,而本次藝術節更是以此作為壓軸大戲。

本場演出由楊洋攜復排導演施晶芙、特邀義大利女高音歌唱家瑪麗亞·托馬西、男高音歌唱家馬克斯·喬塔與中央歌劇院歌劇團、合唱團、交響樂團,舞台美術設計製作中心的藝術家們共同出演,為觀眾們帶來層次分明、富於張力的愛情絕唱。劇中充滿大量的中國元素,無論是唱詞中多次出現的「北京城」「中國」「孔子」和「十二生肖」,還是不斷重複的江蘇民歌《茉莉花》的旋律,都給觀眾帶來了獨特的藝術享受。

在2025年即將迎來中泰建交50周年之際,中央歌劇院攜兩部世界經典歌劇亮相曼谷,不僅彰顯了中國歌劇的實力,更傳遞了中泰兩國之間的深厚友誼。(記者 徐嘉偉 鄭 娜)

(本文圖片由中國交響樂團、國家大劇院、中央歌劇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