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寒冬中堅守小店本心,守候春暖花開的到來。
文|三木
錄製四個月後,節目組對曾經到訪過的小店進行了回訪。
芷江西路的鍋圈食匯,不僅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附近居民,線上營業額也上升了15個百分點,會員數量翻了3倍多,店主已經在著手準備第三家分店;另一邊,爵士上海俱樂部線下演出逐漸恢復,店內座無虛席,讓我們再次看到文藝而浪漫的上海……
1月14日,東方衛視公益紀實節目《加油!小店》溫暖收官。節目採用紀實拍攝形式,通過實地調研與創新思路為一家家小店排憂解難,邀請「加油團」與十五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商業顧問慷慨相助,喚醒城市活力。見證店主的困境、倔強、奮鬥與夢想,《加油!小店》所流露出的真情與溫暖,助力經營者的夢想啟航,也照亮前行者的理想之路。
4個月、11家店,
城市「毛細血管」的堵與紓
小店就像都市的毛細血管,雖然細小,卻用它頑強而靈活的供血能力,承載著城市煙火氣和人情味。上海康定路上的社區咖啡店踢豆豆就是其中之一。
開店兩年來,踢豆豆咖啡店以一系列特色沉浸式服務讓小店擁有了不少忠實擁躉,但社區小店的局限性導致踢豆豆缺乏新的客源,甚至要面對是否繼續經營的抉擇。直到《加油!小店》「加油團」的到來,情況發生了改變。
深入店鋪體驗一天的「加油團」成員阮遇發現問題後,提出降低會員門檻擴大社群、設置「早八咖啡」的概念、推出會員月卡等一系列創新想法。隨後通過「加油團」與顧問團專家的討論,他們為踢豆豆咖啡店進一步提出了業態豐富化、消費場景固定化和提高會員留存等專業意見,助力其打破客群限制。節目播出後,《加油!小店》帶來的影響幾乎是「立竿見影」的,店長菊娜不僅接到品牌服裝的代言,還在上海知名地標進行了咖啡公開活動。菊娜說:「感覺一下子就起飛了。」
可以看到,「加油團」的加入,讓觀眾能夠從普通人的角度嘗試解決經營困難,不僅方便理解,也讓模仿借鑑成為可能。同時,節目邀請知名行業專家為各式各樣的小店提供專業建議,也為更多處於經營困境的小店帶來較強的參考性與方法論。通過詳盡展現小店的經營難題,讓觀眾深入了解小店的真實情況,《加油!小店》為正面臨經營問題的城市民生小店解決困難,帶來極強的實踐意義。
一時的改善只是代表節目影響力的一個維度,如何真正為小店帶來長期的、可持續的發展,並讓眾多的小店店主們能在節目裡找到共鳴才是衡量這檔節目能量的關鍵所在。
最後一期的回訪中,阿雅告訴「加油團」成員余有礦,入駐B+平台後,店鋪的線上訂單量暴增,日銷售額過萬,同時之前幫助阿雅拍攝短視頻的阮遇也堅持「售後服務」,監督阿雅帳號的更新。在加油團和專家顧問的深入調研與幫助下,相較之前面臨虧損、艱難維持、陷入轉型迷茫期,如今的小店們營業額增長、客單量不斷刷新、新的機遇在節目播出後相繼湧來。
而《加油!小店》雖然收官,上海小店乃至於全國小店復甦與發展的大幕其實正在拉開。
發現最鮮活的故事,
這裡有無數平凡人追夢的樣子
在收官節目中,每一個參與節目的小店店主以自身經歷見證著不同行業逆境中的堅守。帶著猶疑、彷徨、不安,也滿懷殷切、渴求和嚮往,《加油!小店》在走進一家家小店為其紓困的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關於堅持、追求與守護的諸多模樣。
創業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一家店鋪的成長和發展勢必要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加油!小店》聚焦的,正是小店店主們最真實的困境:面對網際網路衝擊,實體書店如何在以全新面貌回歸的同時,始終堅持初心、守護情懷?在上海咖啡店「卷上天」的現狀下,不同風格、類型的咖啡店依然會經營困難、後力不足,怎樣打開「Z世代」消費者廣闊的市場藍海?
節目呈現了不同行業創業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在反映一定社會現實的同時,觀眾也得以了解它們的真實面貌。雖然處境艱難,但小店的存在本身對每個人來說就是一種安慰。如接近百年的盛興點心店,見證了順昌路的歷史,早已成為幾代人割捨不掉的情誼。「加油團」為盛興拍攝《順昌路528號的回憶》,邀請店鋪所有工作人員、盛興食客與街坊鄰居,感受盛興的溫暖成長,延續百年情懷。
好的經濟生態從不只在乎「利益」與競爭,真正具有生命力的小店能讓整個行業更有活力,為更多想要創業的人帶來激勵與鼓舞。
《加油!小店》展現的是最鮮活的創業與守業故事,不僅折射出店主們為了生計與夢想不斷努力的奮鬥精神,更是無數普通人追求平凡夢想的縮影。來滬創業的港式燒臘店大廚,希望把香港的美食帶到媽媽的家鄉;致力於推廣新式麵館到全國甚至於全球的白雀麵館店長,在節目的幫助下逐漸摸索出專業化的發展模式,試圖為陝西麵館這個行業帶來新可能……
當然,有前進的夢想,更有努力的方向。當阿雅西點成功入駐B+商城,阿雅滿懷激動地說出自己「從一無所有的打工小妹,一步步辛苦奮鬥到了現在,擁有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一家溫暖小店」,不僅是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認可,她的平凡故事也給在外打拚的年輕人以努力生活與追求夢想的動力。
匯聚點點微光,
公益創新照亮溫暖未來
「寒冬總會過去,春天定會到來。」菊娜在回訪時說的這句話,也同時為節目長達4個月的加油與助力畫上了圓滿的句點。
儘管歷經波折,《加油!小店》的店主們看到經營正在不斷轉好的趨勢,也始終在用積極地態度迎接未來。鍋圈食匯店長陳磊除了正在推進7家新店,還希望未來能夠在上海開設25-40家店;而相信客觀環境已經變好的明謙精品咖啡店店長齊軒說,「我們主觀也在不停地做自我努力,接下來的一年肯定會越來越好的。」曾經的挫折成為他們的「墊腳石」,讓他們在創業的路上越走越穩。
隨著小店經營難題的解決,節目的現實性讓每家店鋪都成為各自行業的代表性範例,他們拼湊起來的,不僅是小店經濟的縮影,更是照亮理想之路、幸福之城的耀眼光芒。不管是衡山合集帶給書友的思考空間與提供的精神家園,還是碧梧里旗袍店對傳統手工剪裁技藝的傳承,都讓觀眾感受到了他們為這座城市奉獻著來自心底的熱愛,「小店們一直都在加油,我們也要努力起來啊」。
聆聽創業故事,助力夢想開花,這檔公益節目用創意與想法讓更多小店煥發新機。當我們回望這檔節目為什麼會成為這個冬日的溫暖火炬時,我們會發現:它不僅拯救了「危在旦夕」的小店,助力他們進入新的台階,更在這個過程中傳遞了生活態度、人生追求、文化傳承,以及對美好未來的嚮往。
作為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店是「人間煙火」,是消費市場的重要基礎設施,是財富創造的根本源泉,更是中國經濟巨大活力的生動註解。因此,為城市「小店」打開新的發展空間,已然成為煥發城市升級的重要選擇。
小店店鋪雖小,但意義重大,激活「億家」小店,也將匯聚巨大發展新勢能。《加油!小店》讓大眾視野回歸街頭巷尾的「平常」小店,在中國經濟迎來乘勢而上的重要機遇時,讓市場主體釋放更大活力,在守護城市煙火、助力城市復甦的目標指引中實現再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