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方面日前對外透露,近期一段時間內,中國、俄羅斯和伊朗三國海軍,將在波斯灣海域舉行海上聯合軍事演習。
雖然目前具體時間還沒有確定,但這一消息傳出後,關於組建所謂「中俄伊聯盟」的聲音,再度在伊朗內部響起。
【中俄伊將要在波斯灣舉辦海上聯合軍習】
伊朗《德黑蘭時報》日前發表文章稱,中俄伊三國的防務合作,標誌著一個強大的「軍事同盟」正在慢慢形成,如果再拉上朝鮮的話,那麼全世界將會見證一個「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同盟」的誕生。
這裡需要明確一點,中俄伊三國目前是夥伴關係,雖然三方的關係很好,但還遠遠談不上「結盟」的地步。
而且,中俄伊舉辦海上聯合軍演,其實也不是第一次了。在此之前,三國已經舉辦了三次:首次是在2019年12月;第二次是在去年1月份;至於第三次,則是在去年3月。可以說,中俄伊三國之間的海上聯合軍演,其實已經接近一種常態化的機制。
【中俄伊已經多次舉行海上聯合軍演】
在此背景下,中俄伊三國這次舉辦第四次海上聯合軍演,其實沒必要大驚小怪。而且,軍演的目的,除了聯手震懾美國,警告美國和以色列不要在巴以問題上做得太過分之外,也是為了加強三國之間的戰略溝通和互相信任。對此,伊朗內部沒必要過分解讀,將這種常態化的軍事合作上升到結盟的地步。
實際上,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關於「中俄伊聯盟」的聲音,就時不時在俄羅斯和伊朗內部響起,無論是政府官員,還是高校學者,他們都喜歡把這個話題掛在嘴邊,原因無他——他們都希望拉上中國結成軍事同盟,希望藉助中方強大的軍事和經濟實力,減輕自己面臨的壓力和困境。
然而,這種想法顯然是不切實際的,中方堅定奉行結伴不結盟的外交政策,也就決定了中方不會跟任何國家結成同盟——發展夥伴關係可以,但結盟就算了。
【我們不尋求與俄伊兩國結成軍事同盟】
回過頭來看。這次即將舉行的聯合軍演,其實只是年底中俄伊加強互動的一部分。隨著巴以局勢不斷升級,國際輿論注意力轉向中東,中俄有必要在這個問題上展現出更大的影響力,對肆意妄為的美國和以色列形成一種震懾。
而伊朗作為地區國家以及間接利益相關國,雖然不會直接下場干涉,但可以成為中俄發揮影響力的重要支點。
不久之前,中方高級官員訪問伊朗,並與伊朗各個主要政黨領導人舉行會面。在會面中,中方強調了一點:中伊雙方從政府到政黨、從中央到地方、從政治經貿到人文旅遊等各層級各領域的交往,正在日益變得密切,這有利於促進兩國關係的進一步發展。除了這一點外,中方還重視伊朗在中東地區事務中的影響力,支持伊朗在該地區發揮積極作用,促進中東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伊朗作為中東地區大國之一,其地緣政治角色不容忽視】
伊朗作為中東地區大國之一,其地緣政治角色確實不容忽視。而且伊朗又是我國中東能源進口的重要供應國,與他們進一步發展合作關係,是符合我國國家戰略利益的。這或許也能解釋我們為什麼要大老遠跑到波斯灣,跟俄羅斯與伊朗舉辦海上聯合軍事演習了——維護該地區安全的同時,同時對外展示三方捍衛能源通道的能力。
除了中伊外,近期俄羅斯與伊朗在外交層面的互動也愈發頻繁。
克里姆林宮日前對外證實,應普京總統的邀請,伊朗總統萊希將於12月7日訪問俄羅斯,屆時雙方領導人將進行面對面會談。值得一提的是,這是萊希自俄烏衝突爆發後,首次到訪莫斯科,他上一次訪問俄羅斯的時間,還是在去年1月。
【應俄方邀請,伊朗總統萊希將於12月7日訪問俄羅斯】
而在萊希訪問俄羅斯之前,俄伊兩國外長已經在莫斯科簽署了一份反制裁聯合聲明,重點主要集中在如何抵消、減輕和補償單邊制裁所帶來後果。當然,這一份聲明是相對於西方而言的,這意味著俄羅斯和伊朗已經正式聯手,共同應對西方的單邊制裁了。
但客觀來說,如果將這種關係上升到結盟的地步,可能性並不大。畢竟,結盟意味著要承擔「共同防禦」義務,可問題在於,現在的俄羅斯正忙於俄烏衝突,根本就沒有多餘的精力來承擔這個義務。
總體而言,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中俄伊三國都沒有結盟的必要。相比於所謂的「中俄伊聯盟」,三方結伴而不結盟,在重大問題上保持一致態度的做法,顯然更符合彼此的利益。因此,對於伊朗方面目前提到的結盟,我們聽聽就好,不用太過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