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零錢裝好,不要搞掉了哦。」
「記得把補你的錢帶回去交給媽媽。」
……
來葉興秀店裡的顧客,有一半是附近社區的孩子,甚至還有一些是智力、身體方面有殘疾障礙的孩子。每一天,葉興秀都要給他們多叮嚀幾句。
葉興秀的小店以她的名字命名:興秀書店。主要經營文具、小學生常用工具書籍和一些體育用品。
小小的店面很不起眼,位於重慶市大渡口區松青路的一個轉角處。門頭的噴繪已經褪色,店面大門正對著的一顆黃桷樹枝繁葉茂。就這樣一個普普通通的街邊小店,數年如一日,把愛傳遞給來來往往的每一個人。
經營這家門店已經6年了,「6年前,我和家人在這一帶的路邊擺地攤。」葉興秀停下來沒有說話,側臉過去抬頭看向門外的樹頂。陽光刺眼,她的眼眶裡有眼淚打轉。
1.那些年
這些幫助,讓葉興秀時常心懷感恩。「每當看到女兒恢復得好一些了,我就想著要盡我所能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們,我希望我身邊的每個人都好。」
除了維繫日常生活,給女兒看病需要花錢。「雖然因為治病耽誤了上學,但女兒喜歡寫字,鉛筆、本子這些學習日用品,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打工之餘擺地攤的日子雖有收入補貼家用,但葉興秀心裡始終不踏實。「後來我們找到這個門面,雖然不大,但至少不會在風雨里奔波了。平時賣一些文具書籍和日用品,收入穩定了一些,也給鄰居帶來一些方便。」
2.愛心卡
葉興秀回憶說,店面剛開第一年,有天店裡來了位背著書包的小女孩。「我過去問她,她也不說話。後來看她用手比劃,我才知道她有聽力障礙。」葉興秀和小女孩用手勢比劃許久,終於給孩子找到了她想要的書,我給她打了折。
小女孩拿著書和打折多出來的零錢,開心的笑容給葉興秀很大觸動。「她和我女兒差不多大,我也希望她能夠健健康康成長。」葉興秀隨即主動找到社區,表示願意長期為來店裡買東西的殘障人士打折。
一張張卡片背後的愛心傳遞,給需要幫助的人帶去很多關愛和溫暖。
葉興秀說,「幾年下來,有幾位殘障孩子和他們的家人和我都成了無話不說的好朋友。每個家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處,但殘障家庭面臨的困難我深有體會。有困難了,鬧彆扭了……她們都會來和我聊聊天。」
3.會好的
店面雖小,但少不了各種開支。店鋪租金、水電費、物管費,還有女兒的治療費、生活費,讓葉興秀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
「有身邊的朋友經常說我,自己經濟條件也不怎麼好,還經常給別人打折。也有朋友問我有沒有算過做這些事情花了多少錢。」葉興秀笑著說,確實沒有算過,「儘管有時候自己也為難,但我知道這點小小的幫助對他們都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