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對英語 「沒興趣」,怎麼辦?

2023-01-16     我叫娜塔莉

原標題:孩子對英語 「沒興趣」,怎麼辦?

孩子對英語 「沒興趣」,怎麼辦?

這個問題很好。

不少家長會問到這個問題 。

在解決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聊聊:

什麼是「興趣」?

1、興趣是以需要為基礎。

需要優精神需要和物質需要,而「興趣」屬於精神需要。

人們如果對某件事物或者某項活動感到需要,他就會熱心於接觸、觀察這件事物,積極從事這項活動,並注意探索其奧秘。

我們的孩子自出生起就處在中文母語環境下,長期生活在親熟的中文環境里,冷不丁接觸到英語,對非母語的語言自然會感到陌生。而且在中文母語環境下,平時用不到英語啊! 沒有「需要」,就無法引起「興趣」。

2、興趣又與認識和感情相聯繫。

如果對某件事物或者某項活 動沒有知識,也就不會對它有感情,因而不會對它有興趣。 反之,認識越深,情感越熾烈,興趣也就會月濃厚。

首先,語言學習能力是每個孩子與生俱來的本領。正如我們的母語,沒有哪個家長會說自己孩子沒有說中文的天賦。 所以,也不會有哪個孩子天生就沒有說英語的天賦。 對於剛開始接觸英語的孩子來說,之所以不喜歡也不想聽的原因之一是聽不懂。

因此,給孩子創造語言環境,在可理解的前提下,比如藉助圖片、動作或視頻,進行大量的「聽」的輸入就可以讓孩子逐漸習慣英語的「聲音」。 當孩子聽懂的內容越來越多的時候,他會慢慢地願意聽,而越聽就越有可能沉浸在好玩的故事情節中,並由此獲得樂趣 。這時候,對於英語的興趣,自然而然地就有了。隨之而來的,我們家長們老惦記著的英語學習也就發 生了。

怎樣讓孩子對英語「感興趣」?

我糾正一下,

怎樣讓孩子對「學習這件事」感興趣?

你是不是也發現了,通常學習好的孩子,是樣樣都好。

這是怎麼做到的呢?

把學習變成一個習慣。

定時定量的學習。

這事不商量。

首先,我們必須和孩子達成一個共識:

1、學習是必須做的事情,就和吃飯睡覺一樣。

不能因為今天按時進行學習了,就獎勵個什麼,連抱抱也不可以。

每次吃完飯都要抱抱,慶祝孩子把飯吃完了嗎?

你不會這樣做的。

但如果是小小孩第一次完成自己吃飯,倒是值得鼓勵的一件事情。

並且 「成就感」 本身,也會激勵他做的更好。

不要過多的糾正,用正確的語句重複他說的話就好。

2、定時定量地學習,養成良好的習慣。

學習是持之以恆,需要堅持的一件事情。

身邊看到不少家長,小的時候,讓學游泳,學跳舞,學跆拳道,學畫畫,學書法,學這學那,每天奔波在培訓機構之間,還樂此不疲。但到了三四年級,漸漸消停,因為學這學那,別說「興趣」課,跟不上,連課內都很難應付了。

這是為什麼呢?

很多「興趣」入門都不算太難,但是越深入越難,如果無法將興趣變成習慣,是很難支撐下去的,最後夭折。

我們必須和孩子達成共識:

現在開始,我們每天要進行學習咯。

關於學習這件事,有的方面可以和孩子探討。

比如說:

在客廳學習,還是在書房學習?

我們是坐在地上學習, 還是在 大桌子上學習?

或者我們可以穿睡衣學習,還是要穿正式的衣服學習?

諸如此類的, 孩子的認知範圍內的事情,可以和孩子探討。

但有些事情不必和孩子探討。

比如說:

是不是應該學英語?

是不是應該學數學?

你沒法和一個3歲的孩子去聊英語學習有多重要,關係到以後的就業,或者生存,或者認知世界的機會。

學習這件事,是必須的!沒有商量。

語言學習能力是每個孩子與生俱來的本領。

既然沒有母語環境,我們就創造母語環境。

我和多小多的約定是:

每天吃好飯,看15分鐘英文動畫片。

然後進行1小時的英語對話。

對話的內容,大家可以參考娜塔莉的【和小小孩說英語】這個專欄,可以關注一下。

3、這件事沒有商量,是必須的。

剛開始的時候,多小多同學會軟磨硬泡,一會兒抱抱親親我,還有外婆(畢竟外婆是經常照看者,特別親),一會兒哭鬧撒潑。不斷地試探我們的底線。好在我和外婆通好氣,學習的時候,就我和多小多同學2個人,外婆去休息,不在我們身邊。我經常會說的一句話就是:「哭好了嗎?哭好了我們繼續。」心平氣和,不帶情緒。幾次較量下來,多小多同學意識到, 學習這件事沒有商量,是必須的。 也就乖乖就範了。

其實孩子不是不喜歡英語,不是不喜歡學習,只是喜歡挑戰大人的底線,軟磨硬泡,大人妥協,孩子特別有成就感。說到成就感,成就感本身就是一種獎賞。小時候弟弟玩開鎖遊戲,屢試屢敗,屢敗屢戰,再敗再戰,直到成功了,那種喜悅是掩飾不 住的。

這裡有幾個誤區:

一個誤區就是:

1、幾歲開始做規矩 ?

幾歲開始學習?

幾歲孩子才能聽懂指令,認真配合你?

2歲半是不是太小?

等大了自然會好的吧!

答案是: 現在開始!

孩子2歲11個月多30天,還是屬於2歲,還是哭鬧不配合。

第二天3歲生日了,當真會突然變得配合指令?

那突然改變的是哪一天呢?

是現在!

還有個誤區就是:

2、孩子學習英語沒有興趣怎麼辦?

孩子想聽的時候就講講,不想聽的時候就不講。

對這個方面感興趣,就多講解,

對那個方面沒興趣,就不講?

對英語實在沒興趣怎麼破?

試想,周圍的孩子都會說英語,就你不會,你覺得會有興趣嗎?

「這個興趣」你覺得會自己突然來嗎?

一周「沒興趣」,

一月「沒興趣」,

一年「沒興趣」...

長此以往下去,

差別的孩子都不是一星兩點的事情了。

最終「徹底喪失興趣」!

這個時候,請扶一把你的孩子!

讓他慢慢地縮小和周圍人的距離。

一次次地賦予孩子成就感,

讓他對英語、對學習,保持「興趣」,

進入到 良性循環 的狀態。

3、孩子不肯開口怎麼辦?是不是沒學好?

想要孩子對英語的興趣從無到有到熱愛,請一定 管理好您的期待值,減少功利性 。 千萬不要指望孩子上了半年英語課,進行了一段時間英語閱讀就能侃侃而談。

一般來說,即使在母語浸泡的環境下,普通幼兒至少也得用兩年左右時間才能開口、說明白話,更何況英語還是一門外語呢! 再者,要尊重孩子間的個體差異,把每個階段的英語成就的期待值調整到合理範圍內。

例如, 不同的孩子語言沉默期,就是只聽不說的階段,是不太一樣的。 大家可以想一想自己家孩子幾歲開始說話,幾歲開始能說整句,是不是跟同事、朋友、鄰居的孩子不大一樣呢!

識字能力也是同樣的道理,有些孩子4歲多就能認字母,有些要到五歲多才進入文字敏感期。 因此,家長們應當採取科學的、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並且長期堅持,那麼開花結果 的日子也就指日可待了。

今天就講到這 如果大家有更多的想法,歡迎留言。

wxid:nataliehuanglivecn

wx:娜塔莉親子

- The End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85119defb9d24d38d3a00b2291f1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