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小米的靈魂人物,雷軍生動詮釋著什麼叫「生命就在折騰」。
5月16日晚,雷軍發布了一條微博,表示自己雖是IT博主,但也想用業餘時間做汽車博主,原因很簡單,一是因為喜歡,二是關注他的粉絲中有不少車迷,想增加能交流的話題。
這博文不長,僅有百餘字,但這字裡行間卻隱約寫著一句話——小米想要造車了。
01 雷公好車
仔細看看最近雷總的動態,就明白他為什麼會說自己「已經開始關注汽車試駕、改裝、賽車、汽車相關的電影和圖書等話題」。
「五一」假期期間,雷軍在微博上連續三天推薦了三部汽車相關的電影,分別是《急速車王》《急速風流》和《急速60秒》。
片子質量見仁見智,至少片里的車確實都很不錯。
5月8日,雷軍還分享了一個頂級超跑品牌帕加尼的成長故事。
第二天雷軍意猶未盡,又補了一句:「帕加尼為了做輛好車,先從組裝線上的工人干起。」
引得網友們打趣評論:「傳下去,雷總要去比亞迪組裝汽車了。」
雷軍這番熱情如火,明顯是對造車上頭了。
果不其然,網上很快有爆料稱,在小米園區看到一些神車。有懂行的網友看出,被曝光的五輛車(下圖)分別是邁凱倫McLaren P1、蘭博基尼Huracán、法拉利LaFerrari、法拉利Enzo以及保時捷911 GT2 RS——全是風靡全球的品牌型號。
葉公好龍,也就看看龍的圖樣;雷公好車,卻是能把車直接請到家裡。
五輛車在這裡一擺,小米園區當天的身價直升好幾千萬。
02 不止說說
小米想要造車,其實並不是突發奇想。
既然雷軍以建設「小米生態圈」為目標,想要包攬國人的衣食住行,自然就不會忘記「行」這一面。
2021年3月30日,雷軍曾宣布小米集團將成立一家全資子公司,負責智能電動汽車的業務,首期投資為100億美元,並於當晚的小米春季發布會上透露了更多細節,稱這將是「人生最後一次重大創業項目」,並且會「押上人生全部聲譽」,親自帶隊。
但雷總說完這番豪言壯語後,小米的造車計劃卻迎來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寂靜無聲,時任小米總裁辦副主任徐潔雲甚至說:「但凡說小米造車的都是假新聞。」
一時間,小米造車計劃成了薛丁格的貓,看得人云里霧裡,不明所以。
直到2021年9月,小米汽車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同月,小米以約合人民幣5億元的價格收購了自動駕駛公司深動科技。11月27日,小米汽車正式宣布落戶北京經開區,落地部門包括汽車總部基地、銷售總部與研發總部等。大眾這才看出這些小米認真動作的前兆。
同年年底,小米諸多公司管理髮生變動,雷軍退出多家小米關聯公司的領導席位。面對風言風語,小米公關總經理王化表示:「這就是正常的變更,雷軍今年的精力主要放在了造車相關的事務上面。」
在2021年Q3財報中,小米披露其汽車部門團隊成員超過500人,實驗車型預計2024年上半年投入量產,上海分部也已經建立,其主要負責整車研發等硬體問題相關,與多為軟體開發的北京總部相對。
除了造車,小米其他賽道也沒閒著。
5月17日,小米科技在2021年6月申請的4個「知吃獅」商標中有3個進入了「初審公告」階段。按照國際分類標準,這3個商標分別涉及廚房潔具、日化用品、醫療器械,第4個目前狀態為「等待實質審查」,分類為醫藥。
在手機本行方面,小米也有新的進展。5月13日,小米公開了移動設備捲曲屏專利,其內容主要用以解決現階段市場上摺疊屏會出現的摺痕問題。
03 結語
近幾年來,科技公司下場造車已經成了一種時代潮流。
如果說前幾年入場還能說是開拓藍海,求一個先到先得,那麼現在入場就像是雷區蹦迪,在已經幾近飽和的市場下,想站穩腳跟可不是件易事,更何況還有來自場外難以預料的天災人禍。
同樣是高科技產業,但造車的難度比起造手機來說高了不止一個台階,單就供應鏈長度來說就是手機的好幾倍,風險也比手機高許多。至少從目前的形勢來看,實在不是個下場造車的好時機。
疫情期間,不少生產廠家面臨停產,研發期也被無限拉長,硬體缺,軟體難,行業爆雷不斷。賽麟汽車創始人出國跑路,理想汽車毀約實習生,能順利開工的品牌寥寥無幾,看過去一片眾生皆苦。
或許是為了調動大眾胃口,亦或是為小米汽車招募人才,就在剛剛,雷軍又發了一條微博,向全網喊話:「本屆IT數碼博主,還有誰想一起去汽車界搞事情?」
雖然雷總這話看上去說得瀟洒自如,可看看如今的行業危局,真的是入場的好時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