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這幫踢球的人老了之後——
我會發現,自己再也不是那個滿場飛奔90分鐘不想輪換的球霸了,從每周風雨無阻、第一個到場,到現在遲到成了家常便飯。每次踢球,我們總會慢悠悠的換球衣,穿戴好各種保護裝備,再套上一雙經典的copa,然後大家都齊齊站在場邊扭扭腰,拉拉胯。
這一站就是20分鐘,幾個老兄弟一邊打屁聊天,一邊不緊不慢的做著全套拉伸運動。不是我們不著急上場,而是身體不允許像年輕人那樣來了就上,充足的熱身是一個中老年人的基本素養。
我會發現,比賽時再沒人請我踢前腰或前鋒,大家會主動讓我選擇位置,再給我配一個能搶能跑的年輕人補防。我當然有自知之明,再也不能像十幾年前滿場飛奔、衝鋒陷陣,我會自覺來到中後場,用意識和經驗掌控全場。
我只需要站在原地一個瀟洒的長傳,我的兄弟們就會像狗一樣拚命去追,邊跑還回頭對我豎起大拇指。我滿心歡喜的看著飛奔而去的隊友,心裡還不滿意的感覺力度可能小了一點點,但實際上那球還沒到目標就遠遠的墜落,就像一個老年人滴滴答答再也尿不上牆。
十幾年前,兄弟們拍馬屁時會說我體力好得像頭驢,十年前他們說我技術是小區羅納爾多,三五年前他們誇我意識好有大局觀,現在他們說我是以德服人。你看看你看看,這是人說的話嗎?現在的兄弟,罵人都拐著彎。
當70後80後肚子肚子越來越大,場下休息時間越來越長的時候,我們也許很懷念當年在場上風馳電掣的奔跑,懷念和對手剛正面的激情,懷念艱難贏下一場硬仗中的堵搶眼,懷念那個精彩的吊射,但更多的時候,我們在苟延殘喘之餘,總會用「老兵不死,只是凋零」來慰藉自己,這是對歲月摧殘的不安,也是作為一個踢球人的堅持。
歲月的年輪滾滾向前,時代在慢慢拋棄我們,但足球沒有。
一個人對足球到底有多深的感情?不喜歡的人可能很難想像。認識足球以來,他就是我們不離不棄的情人,從孩提時代的懵懂,到青春期的熱血,再到大學工作後的成熟市儈,足球陪伴我們度過一個個春夏秋冬,陪我們歷經人情冷暖世態炎涼。
足球是信仰,這是無數熱愛足球的兄弟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不理解的人對此嗤之以鼻,只有真正熱愛才明白他的真諦。
踢球老男人的生活是啥?上班時等著周末,周末了又盼著上場,場上堅持了10分鐘又想著晚上喝點。每個禮拜,在生活的重重壓力下,我們都在期盼那2個小時屬於自己和兄弟們的時間,這是自由的氣息。
很多踢球的兄弟可能也不看球了,踢球才是大家共同的追求。誰打假球了,誰降級了,誰奪冠了,誰進世界盃了,誰被噴了,誰加盟歐洲了,這些被萬千球迷追逐的熱點和槽點,往往與他們無關。網上的喧囂四起,在他們看來都是狗屁,也許只有中國隊進了世界盃,才能讓他們將目光短暫的從綠茵場轉向網絡和電視。
更多的時候,這幫老男人在到處尋找踢球的場地,到處和朋友約球,想法設法逃脫家裡的制裁出來活動,踢爽再去喝兩杯擼點串兒,享受片刻的安逸和寧靜後,再回歸日復一日平庸的生活。
當然他們也有夢想,站在這片草皮上,不少兄弟總是幻想自己球星附體,什麼「金山區齊達內」、「天河區巴蒂斯圖塔」、「成都馬爾蒂尼」、「華南布馮」,更不要臉的是,某些老傢伙在罰了一腳偏得離譜的任意球後,還搖頭晃腦的吹噓自己是「小區貝克漢姆」。但是請不要嘲笑他們,在爾虞我詐的社會,這個時候的他們單純的像個孩子。
我沒有統計過,但根據平時的經驗,幾乎每個兄弟的媳婦,都是踢球路上的「絆腳石」,如果說沒和媳婦因為踢球鬧過矛盾,那你真是撿到寶了,要麼就是你還沒女朋友。
受傷了,接孩子,參加比賽……這些都是兩夫妻鬧矛盾的焦點,但更多時候,她們關心的是自己老公的身體健康,她們不踢球,但對半月板、跟腱、骨折這些部位一清二楚,所以當一個男人受傷之後,雙方的鬥爭就來到了白熱化,「不准踢球」成了她們的口頭禪。
這個時候,脾氣再好的男人也堅決不讓步。傷病的折磨,歲月的侵蝕,工作的重壓,家庭的負擔,讓他們的生活越來越無趣,踢球是人生的底線,「老兵不死,從未凋零」,他們在朋友圈吶喊,向媳婦爭取、抗爭,只為那最後一絲的熱愛和情懷。
最後,再次致敬熱愛踢球的老男人們,讓我們在朋友圈高呼:老兵不死,從未凋零。
註:圖片/部分文字來自網絡
-END-
【關於作者】
我是老陳,80後,號稱「小區羅納爾多」,斷過腿做過手術,堅持踢球20年,只因那份熱愛,在這裡,我將與五湖四海的足球老男孩分享自己的踢球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