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吹陳曉旭就是林黛玉了!導演王扶林直言:演林妹妹,她不夠漂亮

2023-01-01   塵飛揚說經典

原標題:別吹陳曉旭就是林黛玉了!導演王扶林直言:演林妹妹,她不夠漂亮

先說觀點,選角成功的第一標準是演得好。

很多觀眾有個思維誤區,認為選角首先要貼近原著形象。

其實,想要達到這個標準,難度高不現實。

根本原因是,文學和影視是兩種不同的藝術形式,兩者的表現手段不一樣,註定它們難以兼容。

舉個例子講,現在已經被封神的陳曉旭版林黛玉,其實和原著形象差別較大。

87版《紅樓夢》開播後,陳版林黛玉是備受質疑的。

比如《紅樓夢學刊》(國家級核心學術刊物)發文《形似和神似》提到大眾對陳版黛玉的不滿:

黛玉的螢幕形象受到較多批評,主要的原因是演員未能全面把握人物的性格側面,缺乏人物的深層情感。
邸瑞平也較早指出『黛玉』三氣缺一,神氣不足。黛玉集書卷氣、孤傲氣、富貴氣於一身,而《紅》劇沒把她的內在感情表現出來,感情反應較為簡單」。

王朔認為王扶林拍得很擰巴。

王扶林也承認,陳曉旭版林黛玉,不夠漂亮。

陳曉旭能得到林黛玉一角,靠的是演技,而非顏值。那種說陳曉旭就是林黛玉的人,要麼沒看過原著,要麼沒看懂原著。‍‍

歐陽奮強寫《記憶紅樓》,就詳細介紹了陳曉旭拿到林黛玉一角的來龍去脈。

經過重重選拔,黛玉一角的候選人共有五位,陳曉旭,安雯(當時叫張靜林),胡澤紅,沈璐,張蕾。

安雯和胡澤紅勝算不大,安雯演了晴雯,胡澤紅演了惜春。

其中,沈璐和張蕾更有冠軍相。

沈璐被看好,因為她多才多藝,藝術感覺強悍。然而,在劇組的文藝晚會上,她當眾跳了霹靂舞,王扶林覺得真實的沈璐和林黛玉差別大,於是她落選了(很黑色幽默吧,歐陽奮強的書是這樣說的)。

在劇組的挽留下,沈璐參演了秋桐。

張蕾能被看好,因為她顏值最高。

張蕾的缺點是皮膚略差,年齡較大,陳曉旭顏值比不上張蕾,勝在氣質。

《記憶紅樓》中提到,決定陳曉旭成為最終贏家,是因為她和東方聞櫻(探春的扮演者)的對手戲打動了王扶林。

這段戲就是東方聞櫻反串寶玉,對手戲是林子洞耗子精的那段戲。

張蕾落選後,演了秦可卿。

這個安排比較尊重原著,秦可卿和林黛玉有相似之處,「其鮮艷嫵媚,有似乎寶釵,風流裊娜,則又如林黛玉。」

陳曉旭版林黛玉被封神,演技是一方面,也離不開同行陪襯。有個事實不可忽略,她的顏值確實不達標。

歐陽奮強就提到攝影師的顧慮,陳曉旭的臉不對稱,略為齙牙,三白眼。攝影師為此想法設法找角度,努力呈現好看的黛玉形象。

網絡上惡搞黛玉和陳佩斯撞臉,也能看出陳曉旭的顏值,確實是個槽點。

我舉陳曉旭的例子,不是對陳版黛玉不滿,而是想要分享常識,大家不要用原著黨的眼光來評判選角。

影視和文學,本來就是兩種不同的藝術形式,如果導演想要用還原原著的思想去拍影視劇,很容易誤入死胡同。

在原著中,林黛玉是仙女,這種仙女靠想像,用形象敘事的影視劇根本無法還原林黛玉的仙女形象。

張愛玲寫《紅樓夢魘》,提出一個牛叉閃閃的觀點,林黛玉長什麼樣子,原著並沒有交代。

或許有人難以認同,寶玉第一次見黛玉,就寫了一大段話。

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露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其實,這根本算不得面目描寫。

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態生兩靨之愁」,說的是黛玉有彎眉,眉色清淡,臉有酒窩。

類似黎姿的趙敏扮相?

然而,彎眉和酒窩,只是林黛玉的局部面目。我們根本不了解她是什麼臉型,鼻子挺不挺,眼睛是內雙還是外雙,嘴唇是厚是薄,身材比例是怎樣的。

因此張愛玲分析,黛玉更多的是神情。

寫黛玉,連面貌也幾乎純是神情,唯一具體的是「薄面含嗔」的「薄面」,通身沒有一點細節,只是一種姿態,一個聲音。

此外,曹雪芹為了突出林黛玉的仙女氣質,極少寫林黛玉穿什麼衣服。通讀前八十回,也就寫了兩次。

第一次,寶玉單獨看寶釵,黛玉吃醋,也趕緊去了梨香院,書中提到她穿的是「大紅羽緞對襟褂子」。

第二次是第四十九回,寫得相對具體。

「黛玉換上掐金挖雲紅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紅羽紗面白狐狸里的鶴氅,束一條青金閃綠雙環四合如意絛,頭上罩了雪帽。」

張愛玲認為,曹雪芹極少寫黛玉穿什麼衣服是有意為之,服裝是人類文明的產物,而黛玉是仙女。「沒有鑲滾,沒有時間性」,強調黛玉是仙女。

寶黛初次相遇,寶玉只看黛玉的顏,不會注意她的衣服。

脂硯齋評論「不寫衣裙妝飾,正是寶玉眼中不屑之物,故不曾看見」。我不太認可這個觀點,寶玉愛穿紅,也品評過襲人家穿紅的親戚,可以看出他很在意別人的服飾。

不寫黛玉的服裝,也是強調她的美源於她本身,而不是王熙鳳那種人靠衣裝的俗人。王熙鳳出場就有大段的服裝描寫,鳳姐穿得好,才會讓人覺得「恍若神妃仙子」。

鳳姐成為黛玉的陪襯,細心的讀者會明白曹雪芹的厲害,黛玉的美,不靠衣裝。

大眾對陳曉旭版林黛玉越來越認可,本身也在默認一個評判邏輯,不要用原著黨的眼光來評判選角。

2021年,有個被廣泛爭議的選角慘案,馬思純和彭于晏扮演瘦弱的葛薇龍和喬琪喬。網友諷刺許鞍華拍的是《第一爐鋼》。

值得深思的是,許鞍華是個那麼厲害的導演,她對張愛玲小說的理解肯定會超越絕大多數觀眾,她就沒有意識到,兩位主演和原著中的人物差別太遠?

她肯定意識到了。

許鞍華選他們當主角或許離不開資本的影響,但她應該比觀眾更清楚,原著形象只是參考,演得好不好才重要。

很多人吐槽馬思純身材壯實,對此,電影也做了合理化的安排。

葛薇龍住進梁府,特意拍了葛薇龍吃飯的場景,這是個食量很大的姑娘,不是原著中那個身材瘦削的葛薇龍。

很多觀眾對《第一爐香》有惡評,更多的是站在原著黨的角度看影視劇,有很多人太在意選覺是否尊重原著了。

事後,許鞍華復盤這件事,如果知道網友會如此反對,就不會用馬思純了。

許鞍華用了馬思純,也能看出她的選角思路,尊重原著,並非影視選角的第一標準。‍‍‍‍‍‍‍‍‍‍‍‍‍

張藝謀告訴過矮大緊,「選角前是角色為劇本服務,以劇本要求選角,一旦定下人選,則要劇本服從角色,人是活的,劇本是死的。」

張藝謀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

他的第一部電影《紅高粱》,沒有用史可,而選了鞏俐。這能看出張藝謀根本沒有被選角必須遵選原著的價值觀綁架。

莫言寫九兒,細節是「18歲時,身高160,體重120斤。」

這是什麼標準,典型的豐乳肥臀。九兒應該是史可那樣的。

然而,顧長衛說鞏俐「有味道」,固然影響了張藝謀的判斷,但張藝謀能同意鞏俐演九兒,他本人也是認可鞏俐的。

張藝謀不明白史可更符合原著中的九兒嗎?

他當然明白,然而,他更明白,影視劇和文學不是一回事,原著不過是影視劇改編的母本,而不是決定影視劇選角的圭臬。

同樣是演九兒,周迅版九兒與原著形象的差距更大。

周迅本來是江南美女,小橋流水人家的小家碧玉。她的身材沒有原著中九兒的肉慾和豐滿。

大多數觀眾並沒有像嘲笑馬思純演葛薇龍那樣嘲笑周迅。

根本原因是,周迅能用演技征服觀眾。‍‍‍

周迅版九兒還得到白玉蘭獎的認可,在第21屆白玉蘭獎上,周迅拿到最佳女主角。

選角和原著形象形神合一,當然是最理想的結果。然而,這種選角面臨的困境,常人難以想像。

導演能找到一個演技不錯且合拍的演員,已經很成功了。

至於選角是否要符合原著形象,真的不會像原著黨想的那麼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