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保健報訊:李大夫,你中午在診室嗎?在,好的,一會孩子放學我就帶孩子過來了,你給孩子開的藥還真管用,上午過去給孩子做個推拿,再給好好治療一下,以前不相信中醫能治兒科,現在我真服了,還是中醫偉大。這是西安蓮湖德順長中醫門診部李天德和孩子母親的一段對話。門診部成立七年來,周圍許多孩子得了病,都愛找這個老中醫看病,說他看病「只是看一看,問一問,伸伸舌頭,摸摸脈,不打針,不輸液,吃些中藥就好轉。」
李天德,德順長中醫門診部主任,中醫兒科專家。畢業於北京光明中醫藥大學。早年師從多名國家級名老中醫學習,參與編寫《老年保健及飲食療法》一書。憑藉對中醫望、聞、問、切的精準把握,結合自己30餘年的臨床經驗,運用獨創中醫「五正平衡療法」治療心腦血疾病、兒科常見病、老年慢性病等,療效顯著。小兒純中藥穴位貼敷法」是中醫依據人體經絡原理,將中藥貼於不同穴位,之後恆定持久給藥,讓藥效直達病灶、標本兼治,是一種安全、純綠色天然、療效確切且不損傷腸胃道和肝臟的治療方法。
「純中藥穴位貼敷法」其實跟服中藥沒有本質區別,只是貼敷法採用的是外敷,而中藥是內服。其核心都是要經驗豐富的醫生辯證清楚病因,然後再施藥貼穴。辯證病因。在中醫看來,光感冒就分許多種,分風寒、風熱、暑濕、氣虛、陰虛、陽虛等六種證型,需要經驗豐富的醫生辯證清楚。按症施藥。比如風寒型感冒,一般用麻黃、桂枝、荊芥、防風等中藥。貼穴位。不同病情貼不同穴位,比如風寒感冒,就貼大椎、肺腧、天突等穴位,一天貼一次,貼4—6個小時左右。
一位叫天天的小朋友,今年8歲,卻是李醫生忠誠的小粉絲。天天媽媽胡女士說,她帶天天從4歲起第一次找李主任看病至今,每年孩子一有感冒咳嗽都來找李主任用中醫調理。當年生病時,先後到多家醫院看過,都被診斷為肺炎,需要住院治療,但又沒床位,只好在門診上輸液。可孩子太小、血管又太細,輸液扎針時,從手扎到腳都沒成功,孩子疼得直哭,她抱起孩子就回家了。第二天在德順長中醫門診部遇見李主任,就想嘗試用中醫治療。胡女士說,當時印象深刻,買中藥只花不到100元,服藥後四五天就好了。後來,她就帶著女兒一直在這兒看。
有人擔心,中醫是「慢郎中」,兒科急症多,看中醫會不會延誤病情?李主任介紹,其實,這是對中醫的誤解。中醫講究辨證施治,急則治標,緩則治本,無論急症慢病都有辦法。只要辨證準確、把握病機、用藥得當,效如桴鼓,立竿見影。例如,很多高燒不退的兒童,在醫院輸液多日無效,有經驗的中醫開幾服小藥即可退燒。事實上,中醫憑藉「簡、驗、便、廉」的特色優勢,在民間具有深厚而廣泛的基礎。
很多老百姓信中醫、用中醫,既是中醫的受益者,也是中醫的「鐵桿粉」。家人有個頭疼腦熱,往往首選中醫藥,幾服小藥、幾次推拿、幾個火罐就能解決問題。例如,對於小兒積食等病症,中醫捏脊療法可謂手到病除,花錢少、見效快、痛苦小,深受百姓青睞。因此,要積極推廣應用中醫藥適宜技術,發揮中醫藥在兒童醫療保健中的作用,更好地體現中醫藥「治未病」的理念,讓中醫藥發展成果惠及更多兒童。文\圖:劉輝 王會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