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介紹的中文古籍善本信息,由原典紀書局友情提供。
中國自古便是詩歌的國度,唐詩是詩國疆域中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古往今來,誕生了無數唐詩選本、總集,足見人們對於唐詩的熱愛。
歷代的唐詩總集主要有三種類型:分體、分類、編年,也即分別按照體裁、類別、年份編排。
最早的唐詩分類選本,可以追溯到唐代顧陶的《唐詩類選》,北宋時期有李昉等人的《文苑英華》、王安石的《唐百家詩選》,南宋時期有趙孟奎的《分門纂類唐歌詩》,元初有方回的《瀛奎律髓》,種類繁多。
然而,明代張之象編纂的《唐詩類苑》,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分類編纂唐詩總集。
原因如下:
顧陶的《唐詩類選》已經散佚,唯有從《文苑英華》所載的顧陶《唐詩類選序》以及《唐詩類選後序》,能推知其概貌。
《文苑英華》收錄了自南梁至唐五代時期的詩文總集,並不能算是嚴格意義上的唐詩總集,其次,書中編排體例是先分體,後分類。王安石的《唐百家詩選》分類本,如今所能見到的只有宋刻殘本,現藏於日本靜嘉堂文庫。
趙孟奎的《分門纂類唐歌詩》亦已殘缺,現存僅十一卷。方回的《瀛奎律髓》專選唐宋時期的五、七言律詩,也不能算作唐詩總集。
因此,明代張之象的《唐詩類苑》是現存最早、規模最大、體系相對完備的著作,是當之無愧的分類唐詩總集的扛鼎之作。本書由張之象輯,王徹補訂,共200卷,收錄一千四百多位詩人的兩萬八千多首詩作。
原典紀書局提供的為:明萬曆時期曹仁孫校刊本。
目錄:
唐詩類苑序(馮時可撰)、刻唐詩類苑序(趙應元撰)、王屋先生傳(王徹撰)
凡例、引用諸書、四唐年號詩人總目、總目
天部:卷一至卷八
歲時部:卷九至二十三
地部:卷二十四至二十七
山部:卷二十八至三十一
水部:卷三十二至三十九
京都部:卷四十
州郡部:卷四十
邊塞部:卷四十一至四十二
帝王部:卷四十三
帝戚部:卷四十四
職官部:卷四十五至五十一
治政部:卷五十二至五十五
禮部:卷五十六至六十
樂部:卷六十一至六十六
文部:卷六十七至六十九
武部:卷七十至七十三
人部:卷七十四至一百四十二
儒部:卷一百四十三至一百四十六
釋部:卷一百四十七至一百五十一
道部:卷一百五十二至一百五十四
居處部:卷一百五十五至一百七十二
寺觀部:卷一百七十三至一百七十九
祠廟部:卷一百八十至一百八十一
產業部:卷一百八十二
器用部:卷一百八十三至一百八十四
服食部:卷一百八十五至一百八十七
巧藝部:卷一百八十八
花部:卷一百八十九至一百九十
草部:卷一百九十一
果部:卷一百九十二
木部:卷一百九十三至一百九十五
鳥部:卷一百九十六至一百九十八
獸部:卷一百九十九
卷二百:鱗介部、、蟲豸部、祥異部、雜部
卷首題:明雲間張之象玄超甫纂輯,嶺南趙應元葆初甫編次……
刊印信息:明萬曆時期曹仁孫校刊本
行款版式:框高 20.5X13 厘米,十行二十字,四周雙邊,白口單魚尾。
序跋信息:馮時可撰唐詩類苑序、明萬曆辛丑 (二十九年 1601) 趙應元《刻唐詩類苑序》(王穉登書)、明萬曆己卯 (四十三年 1615) 王徹《王屋先生傳》
作者簡介:
張之象(1496~1577),字月鹿,別號碧山外史,晚年號王屋山人。明代上海縣龍華里(今龍華鄉)人。張之象是太學生,自幼聰穎,萬年隱居山林,潛心著述,收藏古籍,輯有《古詩類苑》130卷、《唐詩類苑》200卷、《唐雅》26卷等。
————————————————
上文所介紹的中文古籍善本信息,由原典紀書局友情提供。
關於我們:
湘君閣是廣州原典紀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旗下的古籍數字化和古籍定製品牌,該公司另一圖書品牌為:稻草人童書館。
原典紀公司是一家專業的圖書出版與古籍數字化企業,目前擁有中文古籍數字圖書300多萬冊,16世紀以來的歐美古舊數字圖書1300萬冊,主要來源於境外館藏機構,95%以上為原色原貌高清原版數據。主要業務範圍:科研項目合作、古籍整理與出版、古籍複本定製、古籍資料庫直銷、圖書代理出版等,歡迎私信聯繫諮詢與合作事宜。
了解更多海外所藏中文古籍善本,定製古籍善本、中國古畫高仿複製品,可關注、收藏孔夫子舊書網上的店鋪:原典紀書局,也歡迎各位評論、私信我們。
(編輯: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65f2ab0b90ad8b65bb7dfc7f14b46a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