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有人「不幸」穿越到《水滸傳》的世界中那絕對會體驗到各種噩夢般的經歷,比如在朝廷為官的話,你會遭遇蔡京、童貫、高俅等奸臣的排擠,稍有不慎就落得個莫須有的罪名,如果只是普通百姓,你也許買個肉都會被「鎮關西」鄭屠欺負,走在路上也難免遇上「沒毛大蟲」牛二這樣的潑皮無賴,如果你選擇落草,卻又沒有多大本事,也許會像鄧龍和王倫那樣被更加兇惡林沖和魯智深給搶了位置,所以筆者才會用到「不幸」二字來描述穿越到《水滸傳》的世界這件事,因為要在其中生存的確是件難事。
不過在《水滸傳》中行走江湖也是可以找到一些訣竅的,只要讀過原著的朋友一定會注意到一點,即是書中角色無論是官軍、百姓還是草寇,幾乎絕大多數的人都是有外號的,就比如前文提到的潑皮牛二和肉販子鄭屠,這樣的人也給自己取了外號,甚至就連白勝這樣的閒漢、時遷這樣的竊賊也是有外號的,他們這樣做的原因其實也很簡單,無非就是對自己進行一番包裝罷了。
用外號來包裝自己是《水滸傳》中最常見的招數,甚至還被讀者總結出了一套規律,即「越是沒本事的人,外號往往越狂妄」,要證明這一點並不難,比如梁山的兩位元老,王倫兩個窩囊小弟杜遷和宋萬,此二人一個自詡「摸著天」,另一個妄稱「雲里金剛」,然而論實力,卻都是梁山墊底的級別,甚至在王倫有難的時候,兩人的表現是令人失望的,原著道:「杜遷、宋萬、朱貴本待要向前來勸,被這幾個緊緊幫著,那裡敢動。王倫那時也要尋路走,卻被晁蓋、劉唐兩個攔住。」再到王倫被殺之後,兩人表現卻是:「晁蓋見殺了王倫,各掣刀在手。林沖早把王倫首級割下來,提在手裡,嚇得那杜遷、宋萬、朱貴都跪下說道:『願隨哥哥執鞭墜!』」簡直慫到極點,反而是武藝高強的武松給自己取了個平平無奇的「行者」,倒拔垂楊柳的魯智深也是低調的自稱「花和尚」。
當然,如果要以「外號狂妄」來評判一個人是否是騙子的話,那麼可以說《水滸傳》中半數以上的人都是騙子,因為大家的外號都或多或少有些誇張,而本文的主角不同,他的外號並無特殊之處,反而他是在自己的身世上做了文章,也許正因為如此,他在混上梁山之後的排名居然直逼武松,然而他上山之後少有功勞,淪為路人,甚至最後還死得挺冤的。
提起出身顯赫之人,你會想到誰?那柴進的前朝皇室後裔的身份是皇帝認可的,那「大刀」關勝的身份也是朝廷認可的,唯獨「青面獸」楊志的身份十分可疑,他自詡楊家將後人,並且明確提到了輩分,原著道:「洒家是三代將門之後,五侯楊令公之孫,姓楊,名志,流落在此關西。年紀小時,曾應過武舉,做到殿司制使官。」楊令公的孫子,這設定確定沒問題嗎?楊令公早在宋太宗年間就戰死,確切的說是公元986年,而《水滸傳》的故事發生在北宋宣和年間,即公元1119-1125年間,算他楊志登場時在三十到四十歲之間,距離楊令公死的時間怎麼也就九十或上百年,這怎麼能是他孫子呢?
而且從楊志在原著中的另外一個表現也能夠看出他也許根本就不是什麼楊家將的後人,有人說楊家將以楊家槍聞名於天下,而楊志不怎麼使用槍,所以說他不是楊家將後人,對此筆者到不贊同,因為楊令公當年就是以刀出名的,有金刀楊無敵之名,所以楊志用刀這點是沒問題的,而問題出在他賣刀。
如果楊志真是楊家將後人的話,又怎麼會把自己的寶刀給賣了呢?一個人再怎麼落魄也不至於出賣自己的底線,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楊志也許真不是楊家將後人,而他在上山之後的表現也是與上山前不符的,上山後他鮮有作為(主要指征方臘時),征方臘時幾乎是一路躺過去,最後沒有死在戰場上,而是病死,著實可憐。然而就憑他後來的表現,武松排在第十四,他居然能排第十七,兩者無論從表現還是人氣來看,都顯得楊志這排名水分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