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月子中心到底啥體驗?過來人:的確省心,但「販賣焦慮」不手軟

2022-04-07     急診室老苗

原標題:住月子中心到底啥體驗?過來人:的確省心,但「販賣焦慮」不手軟

從坐月子到產後修復一條龍,如今很多寶媽在分娩後,會選擇住進月子中心。

然而萬事有利有弊,入住月子中心也是如此,曾經看到過這樣一位寶媽,她向大家講述了自己住在月子中心42天的體驗。

這位寶媽來自廣州,生完寶寶後沒有回家,直接入住了醫院附近的一家月子中心。

住進去之後,媽媽的主要任務只有一件事,就是給寶寶按時哺乳,其他任何事情都由護士來解決。

比如每天早上給寶寶洗澡、修甲、清理鼻屎,下午帶寶寶去游泳等等,萬一寶寶在媽媽的房間拉了、尿了、哭了,媽媽都可以通過對講機呼叫護士,對方會一路狂奔而來,立即幫忙將問題解決。

可以說在體力角度上,寶媽確實省了不少力氣,利用這段時間,可以學習一些育兒知識,進行產後康復訓練等等。然而在這位寶媽看來,月子中心最大的問題也恰恰就在於此。

一般來說,月子中心會提供一些免費的產後康復服務,但當產康復訓練師與寶媽建立信任後,就會使用各種話術,推銷他們的增值項目,並且精準地販賣焦慮。

比如告訴寶媽存在骨盆變寬、腹直肌分離等問題,情況很嚴重,而自己恰好在這方面很有經驗,可以通過調理幫助寶媽儘快恢復身材,達到瘦身的目的。

很多寶媽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身材焦慮,尤其生娃之後身材走形,更是難以抵擋這樣的誘惑,於是忍不住花費幾千,乃至於幾萬元,進行所謂的產後修復,結果卻沒有什麼效果。

最後這位寶媽忍不住感嘆:「雖然月子中心育兒服務著實不錯,但販賣起焦慮來,也是毫不手軟。」

去月子中心做產後修復?可能是個「坑」

相信很多寶媽都有過類似經歷,為了坐月子時省心省力,不惜花高價入住了月子中心,期間在產康師的慫恿下,嘗試了各種各樣的產後修復,卻達不到對方宣稱的效果。

同事小周在月子中心坐月子時,對方有一個宣稱自己研發的子宮修復機器,看起來非常的「高科技」,是將兩塊銀色的大磁鐵放在子宮位置上,而小周嘗試一番後,卻發現只是「徒有其表」,自己根本沒任何感覺,服務人員還在旁邊一而再再而三地推銷各種服務。

比如有一個瘦身塑型套餐,原價3萬多,由於周年慶優惠只要1萬多,言辭之間吹得神乎其神,等小周表示不感興趣後,對方又表示有個888元的秒殺套餐,如果有意願的話,當時就能付款體驗,小周頓感警惕,立即選擇了拒絕。

事實上,月子中心以照顧月子為主,很多月子中心的產康項目都是一個個的「大坑」,其本身並沒有專業的產後修復人員,根本無法為寶媽提供好的服務,歸根結底以「忽悠」為主。

而大多數寶媽本身又不夠專業,當對方精準地販賣焦慮時,稍不注意就會乖乖打開錢包,掉進坑裡。

產後到底有沒有必要做修復項目?

既然月子中心的產康項目是個「坑」,那麼產後修復項目到底有沒有做的必要呢?

對這個問題,一般來說,大家最關心的產後修復項目包含盆底肌修復、骨盆修復、腹直肌修復3個,我們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1.盆底肌修復

根據調查研究發現,女性產後尿失禁的機率為11-57%,而盆底肌鬆弛就是「罪魁禍首」。

如果寶媽確實存在著漏尿、盆腔器官脫垂等問題,去醫院檢查時,醫生會明確表示需要進行產後修復,我們只需謹遵醫囑就好,反之如果寶媽沒有感覺不適,獨自在家做一做「凱格爾運動」,就可以很好地進行恢復,沒必要專門去做盆底肌修復項目。

2.骨盆修復

對大部分寶媽來說,產後骨盆都可以自己逐步恢復閉合,不需要額外地進行骨盆修復。

我們在產後42天去醫院複查時,只要結果無異樣,並且沒有不適感,就可以把心放進肚子裡,反之則需要進行修復。

3.腹直肌修復

對於腹直肌分離,我們在家中可以進行自測,方法是平躺屈膝,把手放在腹部,然後用力抬起上半身,用手指戳肚臍上方,測量腹部肌肉的間隙。

產後腹直肌分離在2cm內屬於正常範圍,2-3cm屬於輕度,3-4cm屬於中度,大於4cm屬於重度,其中輕度需要改善,中度以上則建議治療,大家可以自行參考。

老苗結語:

每位寶媽的實際情況不同,要不要做產後修復,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判斷,儘量以醫生的診斷為準。

當然,即便是需要進行產後修復,也應該選擇正規機構,而非一些不靠譜的月子中心,否則最後只會白花「冤枉錢」。

今日話題:你當初做了哪些產後修復項目?

我是老苗——一名80後超級奶爸,也是醫院裡最扎眼的男性護士長,歡迎一起討論孕育問題,也請你關注老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625c2bcff13eb169658f7373ff26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