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帶孩子讀書?人民日報推薦了8個理由

2022-04-28     悠貝親子圖書館

原標題:為什麼要帶孩子讀書?人民日報推薦了8個理由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人民日報是這麼說的:

腳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書可以;

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書可以。

讀書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明白世界、認清自己。

無論是驅趕迷茫,還是對抗平庸,讀書都是最簡單最實用的方法。

所以,靜下心來陪孩子讀書,它會一點一滴地滋養孩子、改變孩子。

為大家分享人民日報推薦的8個理由,告訴你孩子為什麼要多讀書。

腳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

閱讀是孩子理解世界、拓寬眼界最好的窗口。

尤其是在疫情起伏,生活不確定性增加的今天。疫情雖然打亂了我們的日常,孩子卻可以選擇讀書,在繪本中找到休憩心靈的桃花源,也找到眺望世界的窗口。

在居家的時刻,能把孩子從「沒有好吃的」的壞情緒中解救出來的,是美食繪本中月餅村的各餡月餅、火山烤的草莓醬、雪老虎做成紅豆冰……

當封控在家,無法出門去玩,父母帶著孩子在繪本世界穿行,跟著大腳丫游巴黎,跟著巴巴祖去探險,沿著北緯36度線看不同國家的風土民情……

孩提時代看過的風景,會長留在腦海里,直至成人後面對人生的分岔路時給予孩子鼓勵與勇氣。

讀書的意義是使人虛心,

較通達,不固執,不偏執

讀書越少的人,越容易過得痛苦;讀書越多,人才會越通透。

有位小會員媽媽分享過她的孩子伊伊的故事。

伊伊在幼兒園有一個親密無間的好朋友,兩個人經常一起玩玩具、一起分享零食、一起做任何事情。

但有一天好朋友帶了零食卻和別的小朋友一起分享,沒有和她分享,而孩子卻一點都不難過。

媽媽問起的時候,她說:「那是她的零食,我為什麼要難過呢?」

後來那位媽媽才知道,是因為上周爸爸帶著孩子讀了一本《我的橡皮筋不給你》,才讓伊伊有了物品所屬權的認知。

在不斷的閱讀中,孩子看透事物的真相,才不會因為一點兒小事,而難過吵鬧,讓自己陷入混亂的情緒中。

書中未必有黃金屋,

但一定有更好的自己

在人教版語文教科書中,有一篇文章是台灣作家林海音女士寫的《竊讀記》,文中有這樣一句話:「記住,你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

人不吃飯會死,所以,每個人都知道吃飯的重要性。但人不讀書又不會死,為什麼一定要讀書?

身體和精神同時成長,才算是真正的成長,而孩子的精神成長離不開閱讀。

朱永新老師講;「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於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

讀書,讓孩子的精神富足,擁有打破人生邊界的底氣,在書籍的沉澱與文化的加持下,提升自我,將人生的方向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自己不僅要成為閱讀者,而且要成為孩子閱讀的引路人。引領孩子去閱讀,愛上閱讀,養成閱讀的習慣。

讀書讓你哪怕深陷泥濘,

也依然可以仰望星空

書籍是最有耐心的夥伴,在任何困難的時刻,它都不會拋棄你。

當你被生活拖入泥潭,當你身處迷、痛苦中,讀書,可以給你面對與改變的勇氣,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就像《小種子》,即使最開始比所有的種子都小,在風中前行也比其他的種子都慢,但它都可以勇敢前行,不疾不徐地闖過難關,逃過歷劫,最終長成一棵高大亮麗的花!

孩子在書中花的任何時間,都會在某個時刻回報給他,只要堅持不懈,讀過的書終將改變生活,衝破泥濘,仰望星空。

書或許不能解決眼下的難題

但它會給你衝破困難的力量

書中有他人的故事,也有自己的夢。

籃球明星喬丹在年少時因為個子不高,而經常輸掉比賽,他在媽媽的鼓勵下,每天堅持努力練球,而媽媽每晚都在他的鞋裡撒一點兒鹽。(《鞋子裡的鹽》)

冰雪女王楊揚在年少訓練時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站起來,日復一日的訓練,才換來比賽時的一往無前。(《飛揚的心》)

網球運動員李娜在年少時,一邊羨慕別人可以肆意玩耍,一邊日以繼日的訓練,甚至錯過陪伴父親走完人生的最後階段。(《李娜:做更好的自己》)

就連最偉大的運動員們在成長過程中都並不是一帆風順,重要的是在面對困難時他選擇迎難而上,絕不退縮。

每一本書都像是一扇任意門,每一扇門後,有不同的人生,想去到哪裡,由自己決定。

讀書,就是讓自己

變得更遼闊的過程

書中看世界,自成世界觀。

兒童階段,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季節,也是孩子閱讀培養和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

當那封寫著「世界那麼大,我想去走走」這句話的辭職信在網絡上走紅的時候,點燃了多少人心中的熱血。踏上旅行之路,用腳「丈量」這世界是多少人心中的夢想。

但孰不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都是讓孩子探索世界的方式;

著名作家曹文軒說:「閱讀是一種人生方式;閱讀是對人的經驗的壯大;閱讀還有助於創造經驗;閱讀養性;閱讀的力量神奇到能改變一個人的外形;在沒有宗教情懷的世界裡,閱讀甚至可以作為一門優美而神聖的宗教……」

親子閱讀是打開孩子閱讀大門的鑰匙。所以倒推當下,親子共讀,對孩子成長影響非常大,家長一定要嚴肅對待。對家長來說,哪怕再忙,也應該抽出時間進行親子共讀。

當你愛上圖書,獨處就成為一個人的狂歡

讀書的習慣對人究竟有什麼好處?

作家梁曉聲說:「讀書,可以使人具有特別長期地抵抗孤獨的能力,」

在《森林裡的小貓頭鷹》中,當小貓頭鷹一步步地走進森林深處時,漸漸地發現了世界的精彩,忘記了對陌生環境地恐懼,獲得了越來越多地自信和勇氣。

生活中,很多人參與各種社交活動,沉迷遊戲、視頻,卻往往依舊內心空虛。

而當孩子把閒暇時間用來讀書,一步步走入書中世界,也會漸漸發現越來越多的美好。波瀾壯闊的世界,將充盈孩子的內心,讓他更篤定的成長

別抱怨讀書的苦

那是你去看世界的路

HELLO APRIL

有一句話叫做:不讀書的人,目之所及,就是全世界。

讀書的孩子,會發現自己的生活之外,更光線明亮的遠方。

而讀書,就是通往那個世界的捷徑。

所以,不要抱怨和孩子親子閱讀很難,那是你送孩子去看世界的路。

作為父母,我們能給孩子的資源有限,那就用書本的厚度,去豐富孩子的生活,墊高他的人生。

多陪伴孩子一些時間,一起打開書來親子共讀,它會一點一滴滋養孩子的精神世界,讓他收穫更好的自己。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微博

點擊獲取你附近的館地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5bf808fd91a249c250a507e7b97d15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