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內首檔虛擬拍攝綜藝《遇見館藏太空季》之《天問》正式上線。本期《遇見館藏·太空季》節目中,航天文創星推官黃明昊與你一同探索火星的奧秘,回顧中國人自古以來的航天夢想和追夢情結。
保持飢餓,保持好奇,不斷發問,宇宙之大,有更多奧秘在等著我們去發現。《遇見館藏·太空季》首期——《天問》,帶你解鎖館藏——「屈原《天問》」,回顧中國人自古以來的航天夢想和追夢情結。
在現場,「火星叔叔」與嘉賓「航天文創星推官」黃明昊、講解員韓小沐一起,通過小遊戲,探究「天問一號」的取名由來以及「霍曼轉移軌道如何把天問一號轉移去火星的」等航天科普知識。
一上來就讓「航天文創星推官」黃明昊成了火星迷弟。節目一反常規,從偉大詩人屈原的著作《天問》入手,跟著黃明昊去探索火星上的奧秘。
因為嘉賓在虛擬攝影棚拍攝,置身於虛擬空間,所以很容易發揮科技優勢,讓嘉賓身臨其境地感受太空的互動。從目前播出的節目來看,絕對稱得上科技感滿滿、衝擊力爆棚。
火星很美,但是也很危險。探測器進入火星大氣層之後,穿越大氣層到火星表面這期間只有大約7分鐘的時間,這段時間被譽為恐怖7分鐘。現場黃明昊就體驗了這恐怖7分鐘。 節目組現場模擬了火星的環境,別說親身體驗,光是隔著螢幕看,就很揪心了。不過黃明昊就是黃明昊,這點小考驗完全沒在怕的。
從屈原的詩作《天問》,到發射以「天問一號」為名的火星探測器,我國的火箭和太空飛行器都有浪漫的取名。本期《遇見館藏·太空季》節目中,航天文創星推官黃明昊與你一同探索火星的奧秘,回顧中國人自古以來的航天夢想和追夢情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