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再次跌破7.3

2023-09-06     巴倫周刊

原標題: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再次跌破7.3

9月5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7.1783,刷新三周高點。值得注意的是,該值較市場測算的中間價平均值強920點,這凸顯監管部門仍強力防範貶值預期

向外匯市場注入美元流動性並未阻止人民幣走貶,在岸、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於9月5日再次跌破7.3關口。

9月5日,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開盤達7.2760,創一周新低。而後,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一路走貶,並於午間盤後突破7.3的關鍵點位。日內,在岸人民幣跌幅最大達284點。離岸人民幣也延續著相同走勢,日內最低已跌破7.3090。

9月5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7.1783,刷新三周高點。值得注意的是,該值較市場測算的中間價平均值強920點,凸顯監管仍強力防範貶值預期。

拉長時間軸來看,人民幣匯率於5月後開啟貶值行情,並於8月中旬首次跌破7.3關口。其原因推手在於,中國境內人民幣流動性偏松,銀行間市場美元流動性偏緊,外匯市場正追逐做多美元的「套息交易」。在接連降息後,中國央行又於9月1日宣布,向外匯市場注入約160億美元流動性,亦在推出防範人民幣貶值的「防禦性」政策工具,但此舉並未阻止人民幣跌勢。

瑞穗銀行亞洲首席外匯策略師張建泰認為,近期多項服務業PMI(採購經理指數)指數弱於市場預期,顯示中國經濟復甦仍需時日,這打壓了市場情緒。此外,近期美元反彈亦使非美貨幣全面承壓。「中國樓市憂慮稍微舒緩,加上近日政策組合拳憧憬,未來人民幣仍有反彈空間。」

三菱日聯銀行(中國)有限公司首席金融市場分析師孫武表示,接下來,中美利差和基本面走勢,將是影響人民幣匯率的關鍵變量。

服務業需求回落

張建泰認為,從中國經濟基本面來看,近期公布的一系列宏觀經濟數據都顯示,內部需求不足、疊加外需不確定性增加,加大了中國經濟復甦的不確定性,這成為了人民幣再度跌破7.3的導火索。

中國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數據顯示,8月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1.0,比上月下降0.5個百分點,連續第五個月回落,為2022年12月後新低。

分行業看,建築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3.8%,比上月上升2.6個百分點;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0.5%,比上月下降1.0個百分點。資本市場服務、保險、房地產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低於臨界點。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特約分析師張立群認為,反映市場需求不足的企業占比仍達59%以上,需求收縮對企業生產活動的制約還十分突出。

從外需數據來看,海關總署尚未公布8月中國進出口數據。但從7月數據來看,按美元計價,今年7月,中國出口額同比下降14.5%;進口額同比下降12.4%,跌幅均較前值加大。這意味著,中國出口和進口連續第三個月下滑,且下滑幅度擴大。

在孫武看來,宏觀經濟數據不及市場預期,一方面對市場信心造成了打擊,另一方面也加深了中國央行採取更寬鬆貨幣政策的預期。「預計今年餘下時間內,1年期MLF(中期借貸便利)利率還有下調整空間。企業和居民的融資成本可能下降,國債收益率抬頭時間或將推遲。在經濟基本面、貨幣政策情況反轉前,結匯資金對人民幣的支撐預計較弱。」他說。

回顧最近兩次中國政府大規模刺激經濟期間,2008年-2009年,中國央行曾5次下調一年期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累計下調216個基點;並3度下調大型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累計下調200個基點。2014年-2016年,中國央行曾6次下調一年期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累計165個基點;並5度下調大型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累計下調300個基點。

國際投行摩根史坦利最新研報稱,預計未來3個-6個月內,中國政府可能會出台更大規模的寬鬆措施,並加碼特殊再融資債券。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將在四季度加快至環比上漲5%。

此外,澳新銀行資深中國策略師邢兆鵬也提醒道,此次人民幣再度走貶,也有季節性因素。一般而言,跨月結算結束後,市場結匯需求降低,銀行會在此之際釋放人民幣流動性,人民幣因此承壓。數據顯示,9月4日,隔夜香港銀行同業人民幣拆息利率達2.09%,較8月底4%的利率大幅走低。

人民幣空頭撤退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人民幣又跌破7.3的關鍵點位,但市場數據來看,近期中國政策「組合拳」已有效驅動人民幣空頭退散。

彭博數據顯示,9月4日,離岸人民幣1個月期風險逆轉跌至-0.1725,刷新了2019年初以來新低,9月5日維持在零下方波動。該指標負值區間意味著期權市場相對更為看多人民幣。

與此同時,離岸人民幣較境內偏弱的幅度也出現明顯收窄。本周,該值已收窄至零附近,8月中旬,離岸人民幣較境內偏弱的幅度一度約為400點。離岸、在岸人民幣價差越大,說明離岸市場看空人民幣情緒越多、投機性空頭倉位越重。

不過,回歸到基本面因素層面,在邢兆鵬看來,未來一段時間內,人民幣貶值壓力尚存。「中美利差不斷走擴,這使得企業有動力去美元槓桿、增加人民幣貸款,這或使人民幣貶值壓力持續。」他說。

孫武認為,中美貨幣政策走向及兩國國債利差走勢,將是影響人民幣匯率的主要驅動力。在美國通脹高企及經濟基本面保持較高韌性背景下,美聯儲仍將保持高利率。此外,美債大規模發行也將推升美債利率。上述因素將對人民幣施加一定貶值壓力。

從美國方面來看,近一段時間內,美債收益率持續飆升。截至8月5日,1年期、3年期、10年期美債收益率已升至5.409%、4.621%、4.225%。

從最新非農數據來看,8月,美國就業崗位加速增長18.7萬個。不僅如此,同月,還有73.6萬人進入就業市場,這推升勞動參與率升至三年半以來最高水平。就業崗位增加的行業的占比達七個月來最高,表明美國勞動力市場仍有潛力。

國際投行高盛在最新研報中稱,由於通貨膨脹降溫和勞動力市場仍有韌性,美國經濟步入衰退的可能性將由20%下降至15%。

芝商所FedWatch顯示,市場定價美聯儲9月晚些時候維持利率不變的可能性為93%,今年不再加息的可能性約為60%。

邢兆鵬認為,從中國方面看,人民幣匯率走勢則取決於,當前一系列刺激政策會否有效提振經濟。中國政府不斷在資本市場、樓市等領域推出「大禮包」,以期拉動地產、消費、金融等產業。但政策傳導需要時日,對地產等長周期行業尤為如此。如若刺激作用奏效,那麼降息帶來的負面影響,將被中國經濟復甦帶來的優勢所抵消,人民幣匯率有望攀升。反之,人民幣匯率將承受降息和基本面的雙重壓力。

中金團隊最新報告認為,目前,住房信貸政策優化,將有效帶動房地產銷售復甦。在存量按揭下調50個基點假設下,預計全行業每年可減少房貸利息約2000億元,相當於1年和5年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同步降息10個基點。如果全部用於消費,相當於2022年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0.5%。

文|《財經》記者 康愷

編輯|張威 袁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4ff1b44d938ac6778cf8fd492316a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