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國產自研系統的末路、自救,以及「轉生」

2023-12-22   三易生活

原標題:首個國產自研系統的末路、自救,以及「轉生」

在此前的相關內容里,我們三易生活已經為大家介紹過Hopen OS、這個「首款國產自主作業系統」的誕生背景,以及它從機頂盒到掌上電腦、再到智慧型手機的發展歷程。

而當時間來到2005年後,由於遲遲沒有搞定手機端的原生APP環境、只能「兼容」功能機的JAVA軟體,也使得彼時Hopen OS的支持者們大失所望。

諸如聯想,NEC等曾經大力推廣Hopen OS的手機品牌,此時就選擇了觀望,而僅僅只是「試水」了一款機型的三星(D428),也決定不再繼續採用這款作業系統。

如此一來,對於當時的Hopen OS以及它背後的凱思昊鵬公司來說,原本看似很有競爭力的「產業聯盟」,實際也就和名存實亡差不了太多了。更是讓Hopen OS「做大做強」、爭取更多高端市場份額的希望,也面臨著即將破滅。

2005年年底,Hopen OS的「新機」們有貓膩

不過俗話說得好,有的時候就得要身處絕境才能「絕處逢生」。對於2005年的Hopen OS生態來說,這個說法似乎也是成立的。

因為從公開信息我們可以查到,就在2005年10月3日到11月3日期間,這短短的一個月時間裡,消費者一下子就迎來了三款採用Hopen OS 3.0最新版本手機的聯袂發布。

但是進一步查詢相關資料後,很快就發現了「貓膩」。一方面,這三款新機(東信ES2100、CECT P06、海爾N90)沒有一個來自於當時公認的「一線大牌」,而是普遍出自知名度相對較低的OEM廠商。

另一方面,這三款機型不只是同期「首發」了Hopen OS 3.0,而且它們的螢幕尺寸、解析度、(Intel)主CPU和(飛利浦)基帶處理器方案,乃至攝像頭的(200萬)像素規格都完全相同。

那麼這說明了什麼呢?簡單來說,這三款來自於三個不同品牌的「Hopen OS 3.0新機」,很可能共享了一套相同的硬體方案。

更進一步地說,它們很可能並非是三個廠商各自單獨基於這一新版系統進行主動研發的產物,而只不過是Hopen OS 3.0的相關上游企業出了一套「標準設計」,然後交給這三家OEM品牌「換殼」的結果。

硬體山寨、軟體無進步,失敗自然就已成定局

不僅如此,就拿我們三易生活手頭的這台海爾N90來說,如果你那個時候就已經是「智慧型手機」玩家,那麼很可能就會覺得它非常眼熟。

原因很簡單,因為海爾N90的造型基本就是山寨的當時摩托羅拉的Linux旗艦手機A780。

以為這就夠「丟人」的了嗎?其實並沒有。因為在整備這台手機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海爾N90所採用的、這個看起來很特殊的充電接口,實際上能夠完全兼容波導「多易隨」E868的原廠充電器。而波導的那款機器,可是一款公認原創度很高、甚至是採用了真正自研作業系統、更早期的「國產智慧型手機」。

換句話說,至少從硬體層面來說,海爾N90這款作為「Hopen OS 3.0首發機型」之一的產品,從外到內在原創度上都是值得商榷的。

當然,排除硬體部分的山寨和公版嫌疑不談,至少在軟體層面,海爾N90搭載的Hopen OS 3.0作業系統,乍看之下確實還是會讓人眼前一亮。

可以看到,Hopen OS 3.0取消了主介面的分頁設計,轉而用上了當時更主流的「九宮格」設計,將全部功能都濃縮到了9個圖標選項中。

不過這種設計是否合理,確實是個值得商榷的事情。因為相比此前Hopen OS 2.0的分頁介面,Hopen OS 3.0這個新的UI設計實際上是將操作給複雜化了。

諸如原生的騰訊QQ、JAVA程序的安裝入口,以及內置媒體播放器等功能,都被藏到了更深的二級、甚至是三級菜單里。不僅找起來更加不便,還會讓人有種混亂無序的感覺。

在此基礎上,Hopen OS 3.0依然沒有解決我們此前所指出、這款國產作業系統在手機版本上的最大短板。也就是說,它依然不支持原生APP的安裝擴展,用戶買回來之後,最多只能將其當做「JAVA功能機」來使用。可以說是完全白瞎了那套其實並不差,甚至可能比當時主流諾基亞「塞班機」還要更好的、Intel CPU+飛利浦基帶的性能。

一款更少見的機型,則揭露了更加殘酷的事實

如果大家與我們一樣查詢過Hopen OS的相關信息,可能就會發現在海爾N90之後,國內市場便不再有Hopen OS新機的資訊了。

但這其實只是一個假象,因為除了海爾N90之外,作為Hopen OS的「老用戶」,被坑了無數次的NEC,其實也曾打算「再愛一次」。就在2005年下半年,NEC曾聯合中國移動研發了一款基於Hopen OS 3.0的機型。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我們手頭上這台NEC手機完成度已經非常高,但它其實從未真正投入量產,也並未拿到過入網許可,因此它的IMEI碼也是「工程機」常用的0044開頭編號。

但是在這款沒有型號的NEC手機上,卻可以窺見Hopen OS在其生命周期最末階段的一些新變化。

比如,它終於加入了真正的多任務機制,允許同時運行多個應用程式,並具有獨立的任務管理器按鈕。要知道,這是當年初版Hopen OS 1.0在掌上電腦上早就實現的功能,不知道為什麼後來在手機上就取消了,反而直到這時候才加了回來。

又比如說,除「金山詞霸」和「騰訊QQ」之外,它似乎終於適配了更多的原生APP,我們注意到NEC這款機型在菜單里隱藏了一個Opera瀏覽器。這可能暗示著,它所搭載的Hopen OS加入了更多、源自Linux的代碼庫。但在這台工程機上的Opera瀏覽器並不能真正打開,所以我們也無法進行更進一步的驗證。

當然,最有趣的是儘管通過對比菜單結構、相機介面等部分,基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確定NEC這台工程機搭載的就是Hopen OS 3.0,或者至少是Hopen OS 3.x版本的系統。

從相機介面可以明顯看出,NEC這台工程機使用了Hopen OS 3.x版本系統

但是與迄今為止所有Hopen OS手機都不太一樣的地方在於,它完全隱藏了全部有關Hopen OS的文字特徵。比如那個標誌性的系統自帶瀏覽器啟動介面,就被替換成了中國移動的相關信息,讓人完全看不出其「真·末代Hopen OS機型」的身份。

Hopen OS 3.0自救失敗,但真正的轉折即將到來

於是這說明了什麼呢?簡單來說,在2005年底、也就是Hopen OS 3.0的最末期,它的大客戶們、甚至包括了當時的運營商和產業鏈合作夥伴,可能都已經對這個「國產作業系統先驅」失去了信心。

正因如此,他們一方面依然嘗試著去繼續完善Hopen OS,讓它加入明顯的多任務特性,在部分功能上更接近當時流行的Linux智慧型手機系統(請注意,此時還不是後來的安卓)。

但另一方面通過隱藏Hopen OS的標識,以及對其介面進行定製化改造,上游廠商很可能是在有意掩蓋Hopen OS的「存在痕跡」,不讓消費者看出相應機型所搭載的是那個曾經的國產作業系統之光——Hopen OS。

從2002年到2005年,Hopen OS迅速耗盡了產業鏈的信心

之所以會這樣,很大的一種可能性就在於,從2002年首次投向市場到2005年的短短三年時間裡,Hopen OS這個曾經的「首款國產作業系統」已經透支了消費者對其的信任。甚至將自己的名號搞成了負資產,逼得相關廠商不得不主動隱藏系統信息的程度。

在這樣的背景下,Hopen OS再想通過常規的方式「東山再起」,自然也就變成了一件幾乎不可能的事情。但是這倒也並不意味著Hopen OS就完全自我放棄了。

因為就在這之後,差不多是在2007年前後,又即將迎來Hopen OS的最後一次大版本更新,以及它的命運中很可能是最為重要的一次轉折。而這些,就是我們下一篇文章的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