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後嘴裡為什麼要含錢?古人的做法很講究,現在還有人這樣做嗎

2022-04-19     淚落半夏天

原標題:人死後嘴裡為什麼要含錢?古人的做法很講究,現在還有人這樣做嗎

生、死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頭等重要的事情,自古以來人們對於死亡都十分敬重,加上傳統文化的影響,人們都願意相信,準確的說是希望自己能夠向死而生。

所以,古人的喪葬禮俗中,處處顯示出相似而生,靈魂不滅的傳統觀念。就比如說,古代人們死後,會在嘴裡含上東西。那麼,人們為什麼要在死後嘴裡含上東西呢?他們含的又是什麼呢?

在民間傳說,或者是野史中,有很多古代名人在死後嘴裡都是含著東西的,就比如說慈禧太后,據說,慈禧太后死後口中含著的是一顆夜明珠,而且這可夜明珠價值連城;再有,便是傳說中諸葛亮在死後,要求讓人在自己的嘴裡放上七顆米等等。

而且,在古代的禮俗中,不僅僅是嘴裡要放東西,其他的地方也需要放東西。古代的富貴人家會在死後入殮的時候,給逝者的九竅都塞上玉,古人稱之為「九竅玉」,所謂的九竅,就是眼兩竅、耳兩竅、鼻兩竅、嘴一竅,下身兩竅。

九竅玉的禮俗,其實是源自於古人對玉的崇拜,他們認為玉石不僅僅能夠讓活人平安,還能夠讓逝者不朽。甚至古人不僅僅是在九竅中放上玉石,還會給亡者穿上玉衣。

古代道家有這樣的說法「金玉在九空與,則死人為之不朽」。人們為了逝者能夠護佑生者,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逝者能夠不朽,或許還有著彰顯地位的寓意在其中。就比如說,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夫婦使用的就是「金縷玉衣」作為殮服。

據說乾隆入殮的時候,嘴裡含著的是一枚玉蟬。為什麼乾隆會選擇玉蟬來作為自己的口晗呢?

其實,玉蟬作為亡者口中的物品由來已久。在漢代的時候就有很多王公貴族嘴裡含的是玉蟬。這是因為,當時漢代流行靈魂不滅,凡人都希望自己在逝去之後,能夠成仙。這種傳統的觀念,一直流傳到現在,而靈魂不滅的思想,也正是一直以來,人們舉行各種喪葬儀式的原因。而古人又認為玉有著溝通天地的神物,亡者口中含玉能夠讓其升天成仙。

再加上,蟬在古人眼中又是非常高潔的,它們只需要露水就能夠生存。而且,蟬脫殼羽化而成蟬,和古人羽化登仙,向死而生的追求非常符合。所以,蟬又預示著重生。

所以,人們用玉蟬作為逝者的口晗,其實就是寄託了人們希望自己能夠順利成仙,生命得以延續的追求

由於,玉石是一種稀有物品,不可能人人家都有,而且為了彰顯地位,明確地位,統治者往往對不同地位的衣食住行都有著明確的規定,甚至是喪葬也不例外。所以就有了對逝者死後嘴裡含著的東西有了明確的規定。

據《周禮》的記載,天子死後要含珠,而諸侯死後則含玉,大夫口中可以含璧,士則含貝,平民百姓則只能含著穀物。在唐代,則是四五品含璧,六品之下含貝;到了宋代,則用銅錢來代替貝。

所以,到了後世,人們要麼在死者嘴裡含錢,要麼含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35b58f4df689571712fd72a7e9e3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