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紹彬與袁仲華:3755低水分釀酒技藝的傳承

2023-09-25     宅文化動漫

原標題:王紹彬與袁仲華:3755低水分釀酒技藝的傳承

茅台酒是中國非常著名的一種白酒,有其獨特的工藝和特點。除了大家熟知的「12987」工藝外,還有一項鮮為人知的傳統工藝堪稱為國粹,那就是3755低水分釀酒技藝。

何為「37」?70年代前的老茅台就屬於低水分(「乾飯型」)工藝醬酒,潤糧用水率低至37,即蒸生糧環節,100斤高粱加入37斤開水潤糧。低水分釀酒,出酒率低,香氣成分占比多,酒香特別濃。

何為「55」?在1952年,其實最開始的茅台酒其度數是較為接近53度的,當時經由中國專賣總公司測量得出茅台酒的度數為52.8度;在1953年,再次使用酒精計測量,得出當時茅台酒的度數為55度左右。但是這個度數並不是在標準的20攝氏度下測出來的,故此,其度數並不準確;1957年,在貴州省工業廳的指導下,茅台酒欲再次調整度數,遂勾兌了53、54、55這三種度數的茅台酒來品評。當時大家還是一致覺得55度的風味最佳;1963年,再次品評,「55度」的茅台酒仍然是大家格外青睞的度數。

低水分釀酒技藝由茅台一代釀酒宗師王紹彬老先生髮揚光大

這項低水分釀酒技藝正是由王紹彬老先生(1956年至1983年擔任茅台酒廠副廠長,低水分釀酒技藝的第一代傳承人,既是傳承者更是奠基者,被尊稱為「一茅」)發揚光大。經過時代的變遷,歲月的洗禮,現在醬酒行業普遍採用100斤高粱加入52斤以上的高水分釀酒,70年代老茅台純手工釀酒方式,因其產量少、體力重、成本高、技術難度大、回報周期長,已經幾乎消失了,所以也很難喝到,成為了一代人記憶中獨屬於茅台的難忘味道。

低水分釀酒技藝由二茅袁仲華傳承與復興

為了守護瀕臨失傳的低水分技藝,給中華民族留一壇好酒,袁仲華(茅台一代釀酒宗師王紹彬的徒弟,行業內人都叫他「二茅」,他被行業內的人喻為「救酒醫生」,「救酒博士」)始終堅持「少一點水分,多一點尊榮」的理念釀酒,從4853到掌握3955低水分工藝,花了50年,現如今仍在追求恩師王紹彬絕技之3755低水分的造詣。

二茅袁仲華向一茅王紹彬致敬並復興的低水分釀酒國粹,全部採用傳統小窖池發酵、純手工釀造技術,沿用傳統的核桃木鏟、硃砂石蒸酒器、三合土晾堂、糯米秘方窖縫泥等工具和工藝,釀造正宗的傳統極品醬酒。為了保障口感細膩、優雅,釀好的酒必須藏養10年以上,以追求醬香酒的獨特口感。

當年,茅台酒廠為了紀念一茅王紹彬老先生,在茅台酒廠建造了一所王紹彬老先生的雕像,以示紀念。如今,二茅袁仲華沿著師父的道路繼續探索,弘揚低水分釀酒技藝,提高醬酒的口感和品質,讓醬酒在市場上更加具有競爭力。為中國民族留一壇好酒,低水分醬酒技藝讓更多人品嘗到中國醬酒巔峰時候的味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348f15f06a2865630a39ab00d271d1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