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愛國的人多了,說明這個國家愛國主義搞得好。在蘇聯時期,蘇聯愛國主義教育搞得也很紮實,但到了赫魯雪夫以後,蘇聯不斷出現異見分子,出現反國家反領袖的怪事。而出現這些事與赫魯雪夫反對史達林有關,直接導致一些人把史達林當成「惡魔」,社會上反史達林的事及文字越來越多,導致無法逆轉的問題。
赫魯雪夫後來的蘇聯社會,把抹黑史達林當成一種政治正確,即使到勃列日涅夫有所扭轉,但並不善徹底,導致反史達林的事依然存在。
並不是說史達林有多完美,但一個國家如果不斷反對國家歷史上重要元首,就必然失去傳承。沒有史達林,或許蘇聯不會發展起來,這是不爭的事實。史達林也做過一些錯事,這也是事實。但徹底否定史達林,蘇聯就成了「無源之水」。
當時反蘇聯反史達林的人中,一些知識界的精英們起到很強的推動力,這些人實際上起到了一個很差的作用,對蘇聯的破壞力很大。
一
自從赫魯雪夫以後,蘇聯出現一批異見分子,不過這些人還不敢公開反對蘇聯,但到了戈巴契夫執政時,蘇聯異見分子開始活躍起來,主要是一些知識精英,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公知」,這些人在戈巴契夫「新思維」改革下,公開反對蘇聯,甚至要求蘇聯政府「揭露歷史黑幕」,主張取消蘇聯體制,實行西方式的體制,這些人公開鼓吹,對蘇聯崩潰起到了「催化劑」作用。
當時有7個比較典型的代表人物,也是有名的蘇聯「公知」對蘇聯崩潰的助推作用很明顯。
上世紀六十年代,赫魯雪夫反史達林有拉克申,曾是蘇聯「自由派」的代表人物。戈巴契夫執政後,他堅決擁護戈氏的人道社會主義的主張,以及西方自由化改革的措施。希望蘇聯全部取消現有制度,照搬西方制度。
赫魯雪夫時期,曾寫過反史達林統治的小說《阿爾巴特街的兒女們》,雷巴科夫也是一個堅定的「反史達林」公知。他寫的小說被蘇聯封禁了20多年,直到戈巴契夫上台後,戈氏支持這部禁書發表,才得以重見天日。
有名的索忍尼辛,更是一個堅定的反蘇公知,他甚至被蘇聯定為最大的敵人,因為索忍尼辛公開反蘇聯,稱為「公知旗手」。礙於西方的原因,蘇聯只是驅逐他。但索忍尼辛迅速被西方捧成名人,把1970年諾貝爾文學獎給了索氏。美國甚至把索忍尼辛供養起來。
還有季諾維也夫,也是一個有名的反史達林的學者。這個人從年輕時就對蘇聯不滿,仇恨史達林,甚至密謀暗殺史達林。他寫了很多反對蘇聯制度的文字,被蘇聯列入異見分子,勃列日涅夫時期,季諾維也夫流亡西方國家。
馬克西莫夫也是蘇聯有名的公知,蘇聯時期,他就在西方創辦反蘇反共的雜誌,還成立反蘇聯組織,成為堅定的「反共分子」。
此外,還有蘇聯作家唐德拉季耶夫,大量撰寫反蘇文章,女詩人德魯寧娜也反蘇,她甚至公開參加反蘇活動,「8.19事件」時,她甚至跑去支持葉爾欽。
二
上述7個蘇聯公知在蘇聯解體後,命運並不好。蘇聯崩潰後,面對國家實力下降,以及民眾生活不如從前時,一些蘇聯公知們開始反思了,他們的思想也發生了變化。有些公知甚至想不通,直接選擇自殺。
首先,說說拉克申,蘇聯崩潰後,拉克申認為真正的民主自由會到來,但他沒想到卻出現與他所想極大的反差。拉克申情緒低落,他在俄羅斯公開發文稱,俄羅斯將要崩潰。由於他想不通,得了抑鬱症,最終於1993年鬱悶而死。
其次,雷克巴夫也在蘇聯崩潰後思想發生變化,他沒想到蘇聯崩潰後俄羅斯太糟糕,對國家發展失望。他甚至後悔搞垮蘇聯,認為這是「不能饒恕的錯誤」。他內心對他曾經嚮往的西方制度產生厭煩。
第三,康德拉季耶夫也是這種情況,他後來發現蘇聯崩潰後,俄羅斯搞休克療法,不僅讓物價上漲,讓民眾生活苦不堪言,而且生活水平不如蘇聯。他甚至對俄羅斯不重視衛國戰爭老軍人的養老金髮放而憤怒,思想上也產生了重大變化,很鬱悶,最終在家裡開槍自殺。
第四,詩人德魯寧娜在蘇聯崩潰後,她興奮激動,但很快她對社會發生變化難以忍受,俄羅斯亂象讓她擔憂。「8.19事件」三個月後,她實在想不通了,就服安眠藥自殺了。她還留遺書稱:不想看到俄羅斯衰弱,進而崩潰。
第五,索忍尼辛後來也轉變了,他在美國大罵美國的制度,讓美國不滿。1994年,索氏回到俄羅斯,他對俄羅斯也不滿,居然發出「是我害了俄羅斯」。臨死之前反思自己,認為自己反蘇的做法是錯誤的。
第六,蘇聯崩潰後,季諾維也夫也悔恨,他又開始歌頌蘇聯制度,他在西方公開稱,如果他知道蘇聯崩潰後是這樣的慘狀,他將不會反對蘇聯,他直接指責西方意識形態就是統治全世界,而蘇聯制度是優越的。
第七,馬克西莫夫,也對蘇聯崩潰進行反思,他認為當初反蘇是錯誤的,對蘇聯解體深感悔恨。
三
外界不理解,為什麼蘇聯公知在蘇聯崩潰後,又全部後悔,甚至選擇自殺呢?
這裡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他們最初反對蘇聯,是因為受到西方思想的鼓動,甚至在蘇聯時期對抹黑史達林的事並不知道是美國對蘇聯的意識形態侵蝕。在西方的鼓動和扶持下,他們對史達林一些道聽途說的「內幕」反感,進而迎合西方寫反蘇聯的文字。有些公知甚至得到美國的資金扶持,美西方通過西方獎項,讓蘇聯公知們找到「榮譽感」,卻不知道已經掉進美國瓦解蘇聯的套路里。
二是蘇聯崩潰後的國家反差太大。在蘇聯時期,蘇聯公知們雖然反對蘇聯體制,但他們也看到蘇聯發展壯大。但蘇聯崩潰後,俄羅斯衰弱成三流國家,他們不僅沒有看到國家強盛,反而失去了作為大國公民的自豪感。
三是失去了優厚的待遇。蘇聯公知們,在蘇聯時期,都是體制內受人尊敬的既得利益者,有的享受國家津貼,在蘇聯時期他們吃著國家飯,還砸國家的碗,但蘇聯並沒有對他們繩之以法。蘇聯崩潰後,他們國家待遇全部取消,有的人甚至過上苦日子。對這種生活反差,他們不理解,他們反思後悔恨,於是走上自殺之路。
四是被社會淘汰。蘇聯崩潰後,蘇聯的公知們,生活水平不僅下降,而且很多人才跑到海外,但公知們卻因為並不受西方歡迎,隨著西方意識形態湧入俄羅斯,占據了俄羅斯的市場,這些所謂的作家、詩人及藝術家們,在俄羅斯根本沒有存在感,他們的作品一夜之間沒人看。這種巨大反差,讓他們很失望。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