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軟弱渙散到齊心進取——赫山區泥江口鎮樊家廟村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銷號記

2023-12-18   益陽日報

原標題:從軟弱渙散到齊心進取——赫山區泥江口鎮樊家廟村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銷號記

從軟弱渙散到齊心進取——赫山區泥江口鎮樊家廟村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銷號記

益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曹燦 通訊員 張勇 曾霜

日前,赫山區泥江口鎮樊家廟村圓滿完成了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銷號工作,得知這一消息,村民個個開心不已。「最開心的不是把『帽子』摘了,而是這段時間,村裡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2月13日,該村黨總支書記何立明向記者介紹起這次特殊的「摘帽」的經歷。

今年初,赫山區委組織部、泥江口鎮黨委工作人員通過前期摸排、走訪、調查,發現樊家廟村存在村容村貌髒亂差、帶領群眾發展致富能力弱等問題,認定該村黨總支為2023年度軟弱渙散黨組織。這時,剛上任一年多的何立明憂心忡忡:「村裡經濟和基礎設施都比較落後,黨員、群眾幹事熱情很難調動起來。」

「我們就是來幫村裡解決問題的。」為協助整頓,由區委組織部作為幫扶單位,選派精幹力量開展駐村幫扶,選派區委組織部基層辦姚奧駐村任第一書記。鎮黨委書記、黨委專職副書記「二對一」包片聯繫指導,從鎮里選派3名幹部駐村辦點,定期研究解決突出問題、督查整頓落實情況。姚奧一到村裡,就推心置腹地和村幹部、黨員交流,希望大家能擺正心態,利用這次整頓機會,齊心協力打個「翻身仗」。

3月,樊家廟村召開專題會議,結合徵集到的意見建議,就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尤其是建章立制及產業發展方向進行討論,制定整頓實施方案。整頓工作啟動後,幫扶隊通過入戶走訪、屋場座談等渠道廣泛聽取意見建議。經過多輪調研、走訪,找到了問題癥結所在:村容村貌髒亂差,是因為村民居住集中的幾處墟場附近溝渠多年沒有清理,積累了大量陳年垃圾,加上少部分群眾衛生習慣差,垃圾亂丟,東西亂放;帶領群眾發展致富能力弱,主要是村裡缺乏產業,村民找不到就業和致富門路。

問題癥結找到了,如何解決?「村兩委班子就是排頭兵,只有帶頭動起來,團結起來,才能更好帶動其他人。」為改善人居環境,村裡決定採用由點及面的方法,先集中力量整治好天橋墟場等人流集中、群眾反映比較大的幾處重點區域,再逐步規範制度、樹立典型,由少數人帶動多數人。

緊鄰村部的天橋墟場,是村裡的集市區,藉助人居環境百日攻堅大行動,樊家廟村以天橋墟場為重點,集中開展整治整改工作,組織黨員輪流監督、調度,對天橋組臭水溝進行清污、整修,把一處處臭水溝變成了通暢的過水渠。引入環境治理責任制,逐戶逐門店簽訂「門前三包責任書」,實行規範管理。

同時,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結合「一月一課一片一實踐」主題黨日活動,集中開展人居環境整治,黨員、「三長」帶領群眾一起清掃道路、整理庭院、修剪花草……「整體環境好了,村民愛護環境的意識也提高了。」看到環境日益好起來,保潔員何益佳逢人就說,「工作越干越有勁了。」群眾的思想也發生了轉變,原來的「看著干」變成了「幫著干」。

在基礎設施差、產業底子薄的情況下,如何提高村民的致富能力,是工作隊和村裡面臨的一大難題。在幾個月時間裡,經多方考察、學習,結合村裡實際,工作隊最終協助村裡規劃了竹子、艾葉、畜禽養殖等3大產業發展計劃。「竹筷、艾葉都是鎮里的優勢產業,可以充分藉助資源優勢。」鎮黨委書記陳天嶢表示,可利用鎮級產業優勢,幫助村裡發展產業。目前,村兩委協調整合土地300餘畝,其中270畝種植艾葉,有近百名村民在種植、收割期前來務工;全鎮竹產業發展勢頭強勁,村民通過承接包裝業務或通過電商平台銷售一次性竹筷,已實現創收12萬元。

發展村集體產業,是增強村集體經濟活力的有效途徑。受本村養雞戶蔡輝的啟發,何立明提出建立村集體養雞場的想法,經多次風險評估,工作隊認為可行性很強,建成後預計每年可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10多萬元。通過10餘次對接區、鎮自然資源、環保、林業部門,順利完成了證照辦理工作。目前,村裡正組織施工人員平整土地,不日將啟動主體建設。

如今,樊家廟村的人居環境好起來了,越來越多村民在家門口就業,找到了致富門路。經過一年的整頓、鍛鍊,村黨總支也由原來的軟弱渙散,變成了現在的團結奮進,正帶領村民穩步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