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後給孩子撫養費的標準,通常占非撫養人固定工資的20%~30%,多胎家庭可適當提高,但一般不超過收入的50%。
如今養娃成本有多高,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很多家庭夫妻兩個人賺錢養一個孩子都很困難,更別提單親家庭了。
離婚時雙方商量好了,每個月給孩子多少撫養費,以為後續孩子的生活能得保障。實際上許多帶著娃的人,每個月拿到的撫養費很少,甚至根本得不到。
前夫轉帳1200撫養費,一番話被寶媽吐槽「噁心」
江蘇一名單親寶媽,分享她和前夫的對話,開始看上去很正常,但前夫後續的一番話讓她感到有些「噁心」。
前夫起初詢問兒子上學的學費是多少,隨後在深夜轉了1200元,並表示這個月先轉這些,其餘的再補。
到這裡也還算正常,可接下來的一番話讓寶媽很無奈。前夫表示要把學費的單據發給他,否則就自己承擔吧。
給的錢不夠交學費,語氣還如此強硬,許多人表示不理解。寶媽也很生氣,就算沒有單據,該給生活費也是不能差的,不過對此寶媽早已預判到並且習慣了。
寶媽不僅留下學費的單子,日常購物花銷的小票也都留下來了,攢了好幾個小袋子。
寶媽按照要求把單據都發給前夫,不料對方質疑其中的單據是女兒的,過程實在坎坷。
前夫惹怒寶媽,過來卻表示:能給就不錯了
夫妻離婚後給孩子的撫養費沒有標準金額,通常是根據當時的協議商定、孩子的實際需要,以及支付撫養費哪一方的負擔能力和實際生活水平決定。
這位單親寶媽是一個人帶兩個孩子,花銷相對來說會大一些,前夫於情於理都需要多給一些撫養費。
對這位寶媽的情況,許多過來人見怪不怪,糖媽看到大部分人的態度是:能給就不錯了。
有許多單親的寶媽、寶爸表示,前妻前夫給給生活費、給的少簡直太常見了。
寶媽這個月起碼還收到1200元了,很多人每個月拿500元都難,甚至有人離婚後連續幾年都沒拿到過1分錢撫養費,都是自己硬抗扛過來的。
能給錢就不錯了?為何有些人離婚後不願給孩子撫養費
網友說得並不誇張,糖媽身邊就有類似的單親家庭。有些非但不給撫養費,還動不動就玩消失。
不只是部分男性不願給撫養費,一部分沒帶著孩子生活的女性,也有類似行為,原因無外乎以下幾點。
是真的沒錢,自己生存都困難
一部分人給撫養費少或不給,確實是因為沒錢。原本就沒有積蓄,並且三番兩次失業、換工作,自己的生存都困難,確實拿不出太多錢。
通常這種情況下,帶孩子的那個人不會追得太緊,願意給對方一些時間,除非是拖得太久或故意不給。
有錢但是不想負責
最可氣的是這一類人,他們條件並不差,但不願多給孩子一分錢,說白了就是不想負責任。
他們在離婚時不想要孩子,離婚後更不願盡撫養義務,讓撫養孩子的那個人又氣又無奈。
給撫養費時「顧慮」太多
這類人給的生活費不算太少,但也不會給得特別充足,因為他們在顧慮自己給出的錢,前夫和前妻可能會花在別人身上。
另外還有一種心理是覺得自己比較「吃虧」,離婚了可能意味著孩子以後不會給自己養老,便捨不得給太多撫養費。
話說回來,成年人之間的種種計算和顧慮,最後的結果還是要由孩子來承擔,撫養費是必須要有保證的。
給孩子轉撫養費是義務,怎樣才能更有保障?
很少有人會因為撫養費和前妻前夫鬧上法庭,大多數是像前面那位寶媽一樣,當對方根本不存在,但也可以有更有效的方式。
對於有顧慮的人,可以讓他把孩子的學費等直接打到學校,注意別來回拉扯和拖延讓老師為難。
另外,撫養費可以選擇一次性付清到成年前的費用,也可以按照實際情況,一次付一年、3個月等。
而對於逃避責任拒不付撫養的前任,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和孩子,不能讓孩子為大人的離婚買單。
糖果媽媽心裡話:
既然生下孩子就要對他負責,成年人離婚了,但對撫養孩子的義務仍然存在。
「能給就不錯了」不是標準,而是無奈之舉。不能因為撫養孩子的那一方不吵不鬧,要求不高,就存在僥倖心理。
【今日話題】你怎樣看這位寶媽前夫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