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明發展的進程中有一點始終不變的——社會要進步,人類要追求更加健康美好的生活。一個民族的發展始終是與美好的人居環境相伴隨的。」
在12月7日召開的中國城市百人論壇冬季論壇上,97歲高齡的兩院院士吳良鏞又談起了他倡導了20多年的人居科學。
吳良鏞在中國城市百人論壇冬季論壇上作主旨報告(陸琦攝)
美好生活離不開美好人居,人居環境質量直接關係人民群眾的滿意度與獲得感。
在上世紀90年代,吳良鏞倡導人居科學,就是認識到了應將「人」作為一切研究和實踐的核心。「人居科學研究人類聚落及其環境的相互關係與發展規律,是應對國家戰略、支撐『人民美好生活』目標實現的重要科學。」吳良鏞說。
人居科學以系統性和層次性的觀點研究人類聚落及其環境的空間結構,包括五大層次,即聚落的五個尺度:全球、區域、城市、社區、建築,以及五大系統,即構成聚落的五個要素:自然、社會、人、居住、支撐網絡。
在吳良鏞看來,應以此系統和層次觀來認識人居環境高質量發展的內涵與方向。
據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相關研究表明,未來我國城鄉人居環境將發生巨大變化。
特大城市不斷湧現,集中度不斷提高;城市間和區域間的區位競爭將會加劇;鄉村和生態、生物多樣性保護面臨巨大壓力;人居的協同治理將成為重要任務。
對此,吳良鏞倡導「複雜問題有限求解」的方法論,即以現實問題為導向,化錯綜複雜的問題為有限關鍵問題,明確不同層次的工作重點,尋找在相關係統的有限層次中求解的途「人居環境具有多層級的特徵,不同層級要抓住各自層級的關鍵問題。」吳良鏞說。
比如,全國和區域層面,人居高質量發展面對的挑戰,主要是建設用地粗放低效、特大城市人口壓力與綜合承載能力矛盾加劇、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基礎設施水平不高、自然歷史文化保護不力和城鄉建設缺乏特色等問題;而地方和城鄉層面,人居高質量發展的目標,應側重於構建多樣性人居,促進區域凝聚力及提升區域競爭力等幾個方面。
吳良鏞強調,不同層級之間又要相互銜接,要研究彼此之間的傳導和互相制約的關係。
在建設高質量人居環境的過程中,必然要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環境資源保護、國土空間格局、城鄉環境建設、地上地下空間利用等具體工作。
「這些工作需要進行專門的研究與落實,制定規劃並監督實施。『誰規劃,誰實施』,不能以一個部門的工作完全替代其他部門的規劃工作。」吳良鏞說。
以整體性方法開展融貫的綜合研究是人居科學的基本研究方法。
吳良鏞認為,面對人居環境規劃建設中的複雜問題,應以整體性方法,深刻把握好規劃、建設、保護、管理的科學規律,處理好各方面關係,進一步統籌各部門力量。「以人居為綱,將各領域、各層次工作擰成一股繩。」
事實上,城鄉人居環境涉及的科學問題極其廣泛,生態問題可謂是其中最為嚴峻也最為迫切的問題。
吳良鏞建議,在城鄉建設中,開展人居科學指導下的城鄉空間整治和優化,將生態文明建設落到實處。
一方面促進人居環境相對集中,另一方面重整、修復自然環境,創造佳美的「山川形勝」,使得生產空間、生活空間中有更多的綠色廊道相間,既保障生態安全,又為人居提供休閒遊憩的公共空間。
他還特別提到:「及早保護城市之間寶貴的綠色地帶,避免城鎮化無序發展帶來的國土破碎,以更高的遠見與更大的魄力形成全國性的綠色戰略體系,實現中國人居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繪製美麗中國的精彩畫卷。」
這位年近百歲的老人,熱切盼望著新時代孕育的新的創舉。「科學的發展要專注於時代的大潮,不失時機地在理論與實踐上創新、推進,更上新的台階。」 (作者:中國科學報陸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2GJ7G4BMH2_cNUg3YV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