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1歲半嬰兒在醫院死亡,最讓人憤怒的,不是醫院的通報

2022-05-06     窈窕媽媽

原標題:江蘇1歲半嬰兒在醫院死亡,最讓人憤怒的,不是醫院的通報

大家好,我是窈窕媽媽。

今天一大早看到這條新聞,難過得說不出話。

江蘇雎寧縣,一個1歲半的嬰兒,因為異物卡喉被其姑奶奶送醫院,轉診過程中由於醫院跟家屬溝通不暢,導致延誤最佳治療時間,最終這個1歲半的寶寶因呼吸暫停而去世。

實在太讓人心痛!

今天寫這篇文章,無意去追究任何一方的責任。

作為一個育兒博主,心痛之餘,我也在反思:

為何每年都會出現數起因異物卡喉而導致兒童死亡的案例?

是不是我們的科普做得太欠缺了?

當孩子被異物卡喉,有多少家長以及監護人還不知道該怎樣處理?

或者處理方式根本就是錯的?

孩子身體發育不完全,很容易被嗆窒息。

一旦發生,黃金救援時間只有五分鐘,在此期間方法正確,搶救成功的可能性很高。

有的父母雖然有急救意識,但方法錯誤也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這樣的慘劇每年都在發生。

去年,一名六歲男童吃花生米誤吸到氣管里,媽媽趕緊帶孩子去醫院。電梯里,媽媽把孩子倒掛著背在背上努力抖動,試圖讓異物自己掉出來,可惜一點效果也沒有。

接著她把孩子扛在肩上拍打後背,孩子仍舊毫無反應,媽媽急得直抹眼淚。

醫生說,孩子被送醫時已經沒有心跳,最終回天乏力。

熟練掌握急救方法,關鍵時刻真能救命,也是我的切身體會。

一次偶遇一個朋友的孩子被堅果卡嗓子,小臉憋得通紅喘著粗氣,情況非常危急。

好在我之前跟醫生朋友學習過急救知識,這才化險為夷,現在想想都心有餘悸。

我當時用的方法叫「海姆立克急救法」又名「海氏急救法」,很多人應該也都聽過。

而「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是,突然給肺部壓力,利用肺部殘留的氣體形成一股強大的氣流,把異物排除。

發明人

被嗆引起窒息會阻斷腦部供氧,應該儘快進行急救

希望所有人知道,海姆立克法是每個家長及監護人都應該學會的急救方法,不挑地點,無需工具,是目前使用比較廣泛且效果最好的方法。

一歲以內的寶寶嗆奶,這樣做

對於不同年齡段的患者來說,海姆立克法的手法並不相同。

一歲以內的寶寶很容易嗆奶,即便輕度嗆奶也可能會引起肺炎或中耳炎,嚴重的話還會導致窒息。不及時脫離危險,後果不堪設想。

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

嗆奶

「醫生,快救救我家孩子」,安徽省婦幼保健院接到一個急診。原來這位媽媽在給寶寶喂奶時發現寶寶突然不吃了,躁動不安。

孩子送到醫院的時候已經面色發青處於昏厥狀態。醫生判斷是嗆奶,通過急救轉危為安。

不是每個媽媽都這麼幸運。

還看到一個新聞,一個母親喂奶時發現孩子不斷咳嗽呼吸困難,不知所措的她並未把孩子立即送醫,在家浪費了黃金救援時間.

等孩子沒有脈搏和呼吸才意識到問題嚴重,但為時已晚。

生活中很多父母在孩子嗆奶後胡亂掐人中、搖晃孩子、豎著抱……不僅沒有起到作用,反而讓情況變得更糟糕。

嗆奶雖然不常見,可一旦出現這種情況,黃金救援時間同樣最多只有五分鐘 ,所以掌握急救知識很重要。

嗆奶怎麼辦?

輕度嗆奶:

如果嗆奶不嚴重(出現咳嗽,沒有臉色青紫)應立即停止喂食,迅速將寶寶平躺放置,臉側向一邊,以免吐奶流入咽喉及氣管;

然後用乾淨柔軟的手帕纏繞手指伸入寶寶口腔清理口腔,避免二次嗆奶;

接著用手輕輕拍打背部,再用棉簽清理鼻孔,觀察呼吸是否順暢。

重度嗆奶

如果伴隨劇烈咳嗽面色漲紅,表示奶液可能已進入氣管,這種情況很可能出現窒息風險,要立即撥打120同時進行以下急救。

首先立即抱起寶寶,讓寶寶趴在前臂,頭低足高位,用掌根叩擊兩肋骨中間5下,注意敲擊時動作要輕柔。觀察寶寶面色。

如果寶寶哭聲洪亮,證明寶寶的呼吸道已經通暢,暫無大礙。(咳出的奶液帶有綠色膽汁或其它異樣症狀,也需要帶寶寶就醫檢查)

如未緩解,用力揪寶寶腳底板刺激大哭,有利於氣管內奶咳出,恢復呼吸道通暢。如果還是沒反應要進行進行心肺復甦並打120求救。

防止嗆奶要這樣做:

喂奶時寶寶頭部要略高於身體,防止嗆奶;

如果寶媽奶水過多,出奶速度太快,可以用食指和中指夾住乳暈控制出奶速度;

人工喂養的寶寶,應讓奶汁充滿整個奶嘴,減少空氣吸入;

每次喂奶後,要將寶寶豎著抱起來,輕拍其背部讓寶寶打嗝排出空氣。

卡喉怎麼急救?

海姆立克法——1歲以下寶寶適用

除了嗆奶,一些寶寶需要攝入輔食,如此一來又有新的難題擺在媽媽面前——食物卡喉。那麼第一個問題來,如何判斷是否卡喉?

如果寶寶突然不能說話,哭鬧,呼吸,伴隨面部青紫,牙關緊閉,雙眼凝視固定,失去知覺,很大機率是被異物卡喉了,需要立即急救,方法如下:

將嬰兒面朝下放在手臂上,手臂貼著前胸;同時手掌將後頭頸部固定;

大拇指和其餘四指分別固定在嬰兒下頜角,並使嬰兒頭部、輕度後仰,以打開氣道;

用另一隻手掌底部,在嬰兒背部肩胛骨中間拍五次;

如果異物沒有排出,立即採用「壓迫法」。

將嬰兒固定住翻過來保持頭部低於身體,放置在大腿上,一手固定在嬰兒頭頸位置,一手伸出食指、中指,快速壓迫嬰兒胸廓中間位置(兩側乳頭連線中點),重複壓迫五次,然後與「拍打法」交替進行直到異物排出。

實施以上急救措施的時候,一定要沉著冷靜,注意保護孩子的頭頸。

海姆立克法—1歲以上適用

1歲以上的孩子或成人被異物卡喉時,操作如下:

站在孩子背後,雙臂從其腋下環繞,使孩子稍微彎腰、頭部前傾,低頭張口以便異物排出。

一手握拳,另一手包住拳頭,拳眼頂住孩子腹部臍上兩橫指處,雙臂用力收緊,快速向內、向上連續衝擊5次。

操作過程中要密切注意孩子的變化,採取上述方法,但是仍然不能解除氣道阻塞,呼吸困難或者呼吸停止,需要立即呼叫120。

雖然急救方法關鍵時刻能救命,但孩子平平安安比什麼都強,這就需要我們在平日裡做好預防工作。

預防

在飲食上一定要非常小心,不要給三歲以下孩子這些食物,大一些的孩子也要儘量在大人監護下吃:

花生、松子等堅果;

櫻桃、葡萄、龍眼等小圓水果;

魷魚絲、芹菜等纖維多的食物;

少給寶寶吃粘性食物:發糕、粽子、麵包、湯圓、飯糰、布丁等。

食物不要切塊太大,告訴寶寶吃飯要慢,平時糾正孩子口含食物的習慣。

不要在寶寶吃飯時打罵,孩子受到驚嚇很容易嗆住,也不要追著孩子跑著喂飯。教育寶寶吃飯時要安靜專注。可別小看這些飯桌上的規矩,這不僅是禮儀修養,更能保護孩子。

可能造成孩子窒息的小物件放得高一點,或者鎖在柜子里,別讓孩子輕易摸到。

這篇文章,內容有點枯燥,甚至很多人可能永遠也用不上。

但是哪怕有一個人以後能用得上,這篇文章就沒白寫。

畢竟,只要有一個孩子被嗆釀成悲劇,落到每個家庭就是一座山。

希望所有父母都知道這些急救知識,也希望所有孩子平安長大。

最後,拜託大家點點「在看」,並轉發給更多人,只願這樣的悲劇不再發生。

圖片來源:微博@人民日報、抖音@重症醫學科曹醫生、澎湃新聞、寧波晚報

參考文獻

[1] 抖音@重症醫學科曹醫生

[2] 海雲.異物卡喉應用海氏急救法[J].農村新技術,2016,(8):61-62.

[3] 何大勇.嬰兒異物卡喉的急救方法[J].家有孕寶,2020,2(20):66-67.

[4] 曾雲燕.正確哺乳, 防止寶寶吐奶、嗆奶[J].家庭醫藥·快樂養生,2021,(1):58.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23c26047cff35685f4c5f2c609915e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