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內娛」二字,相信大家憋著想說的話都不少。
它就像一個「扶不起的阿斗」。
咱都希望他好,但他就是因為種種原因在「擺爛」。
最關鍵的是,大家還說不得,罵不得,一提就要被捂嘴。
結果前幾天播了一部劇,居然頭鐵到不行。
真一個不落把這些內娛亂象都給拍出來了?
而且針對性極強,簡直就差指名道姓罵了。
什麼水軍買獎、小牌大耍、帶資進組...
還有那些演戲不背台詞直接阿拉伯數字+26個英文字母齊上陣的數字小姐/先生。
這真的是可以拍的嗎?
也太敢拍了吧,不怕得罪一票人嗎?
不過派爺更想知道的是,這樣敢拍,真的有用嗎?
這劇一開場,就來了套綜合性諷刺,buff疊滿。
男主松楊(黃子韜飾)是當紅流量小生,人氣爆棚。
但這人只是干紅,沒什麼作品拿得出手。
於是公司大手一揮,買水軍刷票幫他刷出個「年度最佳男演員」。
結果一上台主持人讓他聊聊拍電影的感想。
男主是一個字都憋不出來,直接冷場。
而且原定要給最佳男主頒獎的老前輩。
一聽得獎的是他,直接撂挑子不幹了,玩失蹤。
整場窒息的氣氛,全靠大家心照不宣的默契才勉強熬過去...
太尷尬啦!
一轉眼到了慶功晚會上,松楊這邊又遇到了想炒CP的當紅小花蘇小糖。
套路也是再眼熟不過了,這邊先藉機貼貼。
那邊工作人員立馬偷拍編輯上網,一氣呵成。
第二天松楊再看一眼新聞。
嗯,自己好像已經多了一個未出世的孩子了。
這進度條拉得也太快。
而且這位蘇小糖也不是什麼省油的燈。
開頭截圖里被懟的那位數字小姐就是她。
來看看這位拍戲時候的台詞,真的是成分過於複雜。
都不知道是該說她演技差背不了詞。
還是演技太好,能一本正經念出這種東西,都不會笑場...
而懟她的人,可是正經老戲骨姜葉(劉蓓飾),兩屆影后得主。
專業強,還敬業,早上五點鐘就爬起來化妝準備了。
結果蘇小糖一場戲,拍了足足四個小時。
等得姜葉愣是連廁所都不敢上。
誰想終於等到蘇小糖拍好回來,人家又嫌剛剛那鏡自己帶的項鍊不好看。
準備換了重拍...
這誰忍得了?
何況姜葉還是個暴脾氣,直接開懟:
「專業演員,演戲是最重要的,戲比天大!」
「演戲就是基礎,你不好好打地基,樓哪天塌了你都不知道為什麼!」
只可惜,姜葉拿的不是爽劇劇本,對面的蘇小糖更不是一個講道理的人。
直接一句話又給堵死了:
「你演技好,可是沒流量,沒人看,有什麼用啊?」
兩人在劇組吵翻天,不歡而散。
姜葉一晚上輾轉反側睡不著。
心裡還在盤算著蘇小糖什麼時候給她道歉。
沒想到第二天等來一通電話。
被告知自己的角色,已經被編劇提前寫死了,殺青了...
真的氣笑了。
魔幻,太魔幻了。
同時也真的太現實了。
所以不紅,真的是原罪嗎?
流量與質量的關係,可能是《春日暖陽》想講的核心矛盾。
也是貫穿劇情的一條主線。
姜葉是叫好不叫座的一個典型,她老公丁可芒(吳剛飾)也是。
在話劇事業奉獻半生無人知,成為了別人口中的「老藝術家」。
結果卻因為拉不到贊助面臨無劇可演的問題。
然後老闆靈光一閃想了個辦法:找個流量來演主角不就行了嗎?
誒,你說巧不巧。
隔壁的松楊在得獎第二天,不小心偷聽到了經紀人的電話。
才知道自己的獎項,是經紀公司運作來的。
而且經紀人在幫他接戲的時候,還把他的演技貶的一無是處,真心的那種——
「英語也說不來,演技也比不上人家。」
「要是給他台詞太多,你說我是捧他還是在害他啊!」
殺人誅心,一下子把松楊整得懷疑人生了。
於是他痛定思痛,決定好好打磨自己,轉型實力派。
再加上他的真實身份,其實就是之前丁可芒劇團的一個龍套演員。
是因為外貌出眾而被經紀人挖走。
所以一番巧合加巧合的碰撞下,當年的小龍套與老戲骨又重逢了。
將一起排練出演一出名叫《父與子》的話劇。
但不用腦袋想都能知道會有多坎坷。
首先就是經紀人的阻撓,其實道理很清楚。
公司要賺錢,松楊能賺錢,所以公司需要在有效期限內把松楊的商業價值最大化。
演話劇這種長期投資,看都不用看直接pass。
畢竟這邊的合約都簽到兩年後了。
然後好不容易在松楊撒潑打滾的無賴攻勢之下鬆口了。
可前提必須是要滿足她提出的苛刻要求。
比如說排練時間,最多只放鬆楊去十天。
而如果要排練超過十天。
那松楊的戲份必須占到全劇的五分之四。
也就是這部戲乾脆改名叫《子與父》得了。
最後丁可芒忍無可忍,直接上門試戲。
結果發現松楊這小子的演技,連拿下男二都困難...
可現在正是為了這個小子,劇團上下都被攪成了一鍋粥。
不禁開始問自己,真值得嗎?
是不是很混亂,看著很心煩?
但這可能真的就是圈內很多時候的現狀了。
大家都在被裹挾,都在夾縫裡尋找施展拳腳的機會。
不過即使大家被劇中的各種騷操作氣得牙痒痒。
但很抱歉,這可能已經是十分仁慈的一種情況了。
畢竟身為主角的「流量」本人,有極強意願改變自己,提升自己,並且為之付出了努力。
所以這可能也是劇名叫《春日暖陽》的原因,尚存有一絲希望。
而現實中,往往擺爛躺平的才是大多數。
並且非常微妙的一個點是,這部的戲裡戲外其實蠻呼應的...
偶像出身的黃子韜,飾演一個流量。
吳剛劉蓓這樣的老戲骨,飾演的正是老戲骨。
真的很像是本色出演。
而對於黃子韜來說,本色出演其實對角色有一定加持作用。
比如當劇中的松楊在闡釋自己轉型的決心時。
就有很強的「黃子韜」上身的既視感。
仿佛說話帶著他那股子不可置疑的自信,很有說服力。
但這也是局限所在。
其實男主這個角色,他的內心戲十分豐富。
在第一次從經紀人口中認識到自己演技上的不足後。
他有委屈,有挫敗,更有焦慮感。
他知道自己如果沒有真本事,靠臉是很快被公司拋棄的。
因此給了松楊一場哭戲來表現情緒。
並且因為人設原因,需要收著演。
可結果真的被黃子韜全收沒了,複雜情緒完全沒有被展現出來,甚至難過的也有點模糊不清。
而這點在後面與吳剛老師的對戲中,更為明顯。
兩人試演話劇中兒子質問父親的一場戲。
但你從眼神、表情等各方面,都感覺這兩人是在兩個畫風裡面。
只是劇中的松楊,最後肯定會突破重重困難。
在丁可芒的帶領下交出完美答卷,成功把演技提升為實力派。
那戲外的黃子韜呢?也能有同樣的決心嗎?
要知道這劇其實三年前就拍好了,改變的話應該也能看到效果了。
當然比起流量轉型的問題,老戲骨該如何獲得大家的關注和更多機會,也同樣值得思考。
今年的一部《狂飆》讓大家看到了厚積薄發十餘年的張頌文和高葉。
但還有多少兢兢業業的張頌文與高葉們沒被看到呢?
劇中有一個反覆被提及的概念,就是演員的花期。
蘇小糖在懟姜葉的時候,說顏值就是正義。
寧願看好看的臉假清純,也好過看皺巴巴的臉真深沉。
而姜葉在反擊時,也用的是:
「拼臉,但你熬得過時間嗎?」
「歲數大了,可就沒臉了。」
其實言下之意還是在說「容顏易老,演技永存」的道理。
可現實里有了「演技」卻也並不能擁有一切。
總有著數不清的外在因素會影響著演員的「純粹」。
於是姜葉在劇中大喊:
「我就要用這個戲,憑一己之力跟這種亂象鬥爭到底。」
但本可不這樣的。
讓活水流向真正乾涸的土地。
流量和演技,本不該是對立的關係,而是需要相輔相成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