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耀明:在糖尿病患者的「爛腳」下真功夫

2023-05-19     39深呼吸

原標題:薛耀明:在糖尿病患者的「爛腳」下真功夫

‍‍‍‍‍‍‍‍‍‍‍‍‍‍‍薛耀明

教授、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哈佛大學客座教授。現任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內分泌代謝科主任,兼任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常委、中國醫師協會內分泌代謝科醫師分會常委、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學會微血管併發症學組組長、中國微循環學會糖尿病足病學組組長、廣東省醫學會糖尿病分會主任委員等職。

擅長糖尿病及其併發症,尤其是糖尿病足病的診治,以及甲狀腺相關性疾病、痛風等代謝性疾病的診療。

作者|葉芳

攝影|胡超揚

編輯|廖穎瑤

本文共3684字,閱讀時間7分鐘

名醫治病救人立功立德,

《仁心》欄目為當代名醫立言。

本文是39健康《仁心》欄目組對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內分泌代謝科主任

薛耀明教授的深度訪談。

在薛耀明面前有些拘謹的何大叔,患糖尿病6年了,自從一年前腳底給釘子扎破洞,對醫生說的那句——糖尿病對身體的危害就像「溫水煮青蛙」,有了切膚之痛的認識。

白天走路不小心踩到釘子,何大叔直到晚上洗澡才發現,釘子拔出後簡單消毒就算完事了。幾天過去,腳底長了個小潰瘍,因為不痛不癢也怕麻煩,就沒去醫院,從街邊買來草藥、托老家人弄來土方(黃色藥粉)。

沒想到越自治,潰瘍越大!何大叔的整個腳掌爛得一塌糊塗,五根腳趾頭髮黑,散發出陣陣惡臭,還是女兒強行把他帶到醫院的。

對於這樣的病例,薛耀明在多年的從醫生涯再熟悉不過。仔細查看了患者的爛腳,他皺起眉頭說,「被釘子扎中的2根腳趾保不住了,然後整隻腳要加強護理,創口沖洗消毒後刮除腐肉,加以改善和阻止惡化。」

用含碘消毒劑沖洗消毒後,用乾淨無菌的鑷子輕輕刮除暴露在外的腐肉。

目前全國糖尿病患者多達1.4億,其中出現糖尿病足的患者接近300萬,造成臨床上糖尿病足的專業醫療護理壓力較大,糖尿病足患者的截肢情況屢見不鮮。薛耀明認為,糖尿病足的預防比治療更加重要。

1

爆炸式增長的糖尿病,

病人的「腳」無處安放

薛耀明出生在醫學世家,從小受到醫學薰陶,學醫的種子就在他內心深處悄悄發芽。「父母經常三更半夜起床回醫院搶救病人,這個職業固然是辛苦的,但是能夠幫助很多人,我覺得非常有意義。」在填報高考志願時,他毅然選擇了臨床醫學專業。

作為華南地區的知名重點專科,南方醫院內分泌代謝科吸引著省內外的患者輾轉前來就醫,近10年科室門急診量翻了三倍,達到11.8萬人次。

與內分泌疾病打交道38年,薛耀明親見中國糖尿病由少到多,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我國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高達12.8%,但1986年第一次調研時,糖尿病的發病率才0.6%左右,病房基本上見不到糖尿病患者的身影。」

改革開放以後,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主副食品日益豐富,再加上飲食結構的西化,肉類、油脂類等高熱量食物攝入比例過高,粗糧攝入減少,加之以車代步,運動不足,導致糖尿病越來越多。

糖尿病是一種生活方式病,不是單純使用藥物就能控制好,只要病人稍微大意,吃多了幾口飯或幾片肉,血糖可能就會飆升。

2011年糖尿病日義診。/ 受訪者供圖。

讓薛耀明印象最深的是,剛做醫生不久遇到的一個1型糖尿病女孩,經常暴飲暴食,一吃多了就高血糖,導致酮尿酸中毒,需要搶救。可治好了回去沒多久,女孩又因為同樣的原因進了醫院,可見血的教訓並沒有讓她真正長記性。

「必須要對病人做教育,」薛耀明意識到,糖尿病是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屬於終身性疾病,尚不能徹底治癒,對患者進行長期有效的管理舉足輕重。應該通過規範的健康教育,讓糖友及家屬增加糖尿病知識,全面認識高血糖的危害。

1999年,薛耀明被任命為科室主任,成為當時醫院最年輕的主任。他求真務實積極帶動科室發展,將目光更多專注於患者的疾病變化。要求醫護人員對門診患者進行糖尿病併發症的篩查,並為醫院其他科室的患者開展糖尿病的篩查工作。

不滿足於此,薛耀明利用周末時間深入社區去「找病人」——帶著團隊花了兩個多月,把醫院周邊的7個干休所一一走訪摸查清楚,為退休老年群體做篩查、做健康教育,結果發現了好些糖尿病患者。「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早期管理,減少併發症,病人才能獲得較好的生存質量。」

走訪社區宣教。

2001年起,內分泌代謝科開展免費義務的糖尿病健康教育。薛耀明介紹,糖尿病教育,是糖尿病治療的「五駕馬車」之一,與藥物治療同等重要。「我們採用學習班形式,以每兩個星期為一輪,由教授、醫生、護士輪流就糖尿病的危害、防治與自我管理等知識進行講座,課堂對所有人都開放。」

有一個患者接受了糖尿病教育後,回家給家人測血糖,結果發現家裡7人血糖偏高,並把家人都帶到了醫院就醫。這讓薛耀明更加堅定了糖尿病教育必須無間斷執行的信心和決心:「只要有一個病人來,我們都會開講,即使在SARS、新冠疫情期間,糖尿病健康教育也沒有停辦過。」

2022年藍光行動呼籲關注糖尿病。薛耀明說,通過健康教育和義診諮詢,可以提高廣大群眾的糖尿病防治意識。

中國糖尿病的發病率不斷攀升,門診病人越來越多,而糖尿病時間長了,併發症問題浮出水面。薛耀明指出,部分病人只注意血糖的控制,對糖尿病足的嚴重性認識不足,忽視了足部的保養。

殊不知,糖尿病時間長了,病人的腳特別容易發生末梢神經病變和血管病變。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小小皮外傷,若處理不當,足以迅速導致潰瘍、感染和壞疽,從此糖尿病足患者的「腳」無處安放。

根據國際糖尿病足工作組發布的數據,全球每20秒即有一個糖尿病患者失去一條腿,85%的糖尿病相關截肢繼發生於足潰瘍。

而在中國,糖尿病足患病率占糖尿病患者的14%,老年人是糖尿病足的危險人群,多發生於糖尿病起病後10年。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約有28萬人因糖尿病足截肢,淪為殘疾人。

如何幫助病人保住「腳」挽回截肢的命運,成為壓在薛耀明心頭的又一件事。

糖尿病防治專家薛耀明教授談行醫感悟。

2

在病人的爛腳下功夫,

從0到1打造一流專科

對於一個嚴重的糖尿病足患者,外科大夫往往覺得儘快截肢(趾)防止繼發感染是最好的選擇。驚恐的病人哀求「不要,我不想截肢(趾)」,但臨床上保肢(趾)很難實現,因為那個時候的內科大夫並不清楚怎麼處理傷口、怎麼控制傷口的進一步感染、怎麼預防糖尿病足。加之,「腳不如手高貴」的傳統觀念作祟,糖尿病足的護理註定是一個又髒又累的活,人們普遍存在抗拒心理,這項診療在國內尚處於空白。

常見一些病人用土方法自治,由於粗厚的足底皮膚裡頭感染了也看不出來,越治腳越爛,破潰、流膿、壞死,暴露足底筋膜甚至骨骼,甚至傷口上面爬滿了蛆蟲,一股令人作嘔的氣味瀰漫著整個空氣,旁人掩鼻避之不及,只是病人沒有感覺不知道疼,但內心自卑。

很多病人對糖尿病併發症認識不足,不曉得足部要保健。腳趾發黑時提示出現壞疽。

糖尿病足患者的觸目驚心生存現狀,極大刺激了薛耀明的醫者悲憫之心,因此他想要幫助這些病人。

由於糖尿病足病因複雜,血糖控制不佳、神經病變、血管病變等都是導致足病的重要因素,薛耀明率先在門診推出糖尿病足篩查,讓高危病人得到及時有效的預防。

面對癒合緩慢及截肢(趾)風險較高的病人,他認真查找文獻了解業內有關糖尿病足治療的最新進展,通過加強國內外學術交流合作不斷尋求和探索糖尿病足的最佳治療方案。先後派出醫護人員前往新加坡、美國進修學習糖尿病創面處理技術,還邀請了美國、德國的糖尿病足專家來到南方醫院進行面對面交流。

護士給糖尿病足患者換藥。

「糖尿病足的治療非常複雜,不只是血糖的控制,還涉及到缺血、感染、潰瘍、疼痛、康復等多個方面。如果想系統、準確 完成對整個病情評估及治療,需要多個科室的通力合作。」 薛耀明四處奔走邀約,與燒傷科、骨科、血管外科、中醫科、整形科攜手成立了廣東省中西結合創面修復委員會,從此改變了內外科不重視糖尿病足的局面。

他牽頭制訂了糖尿病足規範化流程和方案, 建立多學科合作的糖尿病及頑固創面治療規範。「多學科合作可以促進糖尿病足的診療,這種模式能讓病人最大獲益。」他肯定說到。

截至目前,南方醫院內分泌代謝科糖尿病足病亞專科已經連續舉辦289期MDT,為千餘名糖尿病足患者提供了多學科會診服務,截肢率顯著下降。

不用輾轉多個科室,南方醫院多學科聯合門診為糖尿病足患者提供「一站式」專業診療。

被熱水燙傷腳的文伯,在當地沒有及時規範治療,發高燒出現敗血症被送到南方醫院,左腳感染嚴重不得不截肢。而右腳,薛耀明費盡心力醫治,聯合多學科,使用新技術、新型敷料,指導換藥,行負壓吸引,花了一個月終於幫文伯保住了腳。

應對糖尿病足,科學的防治管理可使45%-85%的患者免於截肢。面對不少病人治好後不注意保養,又發生足部潰爛,他強調將防控重心前移,做好三級預防,教會病人護理腳、正確泡腳……進行病人培訓教育。並且,隨著糖尿病知識普及,糖尿病教育模式應不斷改革,他率先推行個性化教育,按糖尿病足、糖尿病腎病、妊娠糖尿病等細分病種開展小班教學,將知識精準傳遞給病人,收效更佳。

2016年南方糖尿病足病中心成立。

經過三十年發展,目前該中心已成為華南地區最具影響力的糖尿病足防治中心之一。在內分泌代謝科病房旁邊的走廊,掛著滿滿錦旗,全是薛耀明及科室全體醫務人員為病人多年付出的點滴呈現。

「想病人所想,醫者父母心」,當看到基層醫院糖尿病足病防治形勢嚴峻,薛耀明發起成立了廣東首個「糖尿病足病專科聯盟」,統籌、整合、優化、合理配置區域內糖尿病足病相關資源,促進糖尿病足病的分級診療,為疑難危重症患者提供便捷就醫途徑。

2017年9月9日,牽頭成立廣東省糖尿病足病專科聯盟。

最近,高州63歲的張婆婆、湛江80高齡的黃伯,在家門口就享受到南方醫院糖尿病病足MDT團隊的「一站式」專業診療,傷口癒合得很快,老人豎起大拇指讚不絕口。

病人滿意,是薛耀明前進的動力。他說:「我熱愛這份工作,每當看到因糖尿病而潰爛甚至可能截肢的腳恢復健康,讓他們可以重新行走,就是我作為醫生最自豪和快樂的時候。」

通訊員|凌偉明 黃燕

RECOMMEND

39深呼吸 · 「仁心」出品

如需轉載請在下方留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192850b8c619e021d00ecd9601c5dc4.html